苍岩山景观丰富多彩。是由群峰巍峨与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千年古刹福庆寺悠久的历史与卓越的建筑艺术构成的人文景观组成的旅游胜地。苍岩山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美誉。这里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著名的“苍岩山十六景,”引人步步入胜。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创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隋炀帝之长女南阳公主曾深居苍岩山,以石泉水沐浴,治愈癣疥,后削发为尼,长居于此,故建该寺。现存建筑大都是清代遗物。
福庆寺建筑群,按其空间布局大体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层次。主建筑物在中层的断崖峭壁之间。下层依次为山门牌楼、、苍山书院、碑院戏楼、万仙堂、跨虎登山等。中层建筑依次为龙王庙、天王殿、桥楼殿、大石桥、大佛殿、栈道、梳妆楼、关帝庙、藏经楼、烟霞山房、子孙殿、先贤祠、莲花经塔、公主祠、南天门、东天门等。上层部分有通天洞、南阳公主祠、公主坟、南天门、东天门等。此外还有菩萨顶、玉皇顶、卧佛寺和塔林等其他建筑群
快到苍岩山景区时我们先经过了龙岩寺,停车下来浏览了一下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进去。

龙岩寺


来到苍岩山停车场快11点了。大家都不饿,午餐下山再说。于是我们坐索道上了山。


由于是坐索道上的山,所以我们游览的路线基本上是由后往前由上往下倒行逆走的。我们先后来到卧佛寺、玉皇顶、菩萨顶、南阳公主庙、公主坟、通天洞、三皇姑大殿、妙法莲华经宝塔、峰回轩、尚书古竭、桥楼殿。

卧佛寺

卧佛

玉皇顶

玉皇顶内供奉的玉皇大帝

菩萨顶全景(从玉皇顶看去)

(菩萨顶·圣母殿)
从菩萨顶往下走是南阳公主庙。南阳公主庙,原名“公主真容堂”,是福庆寺主要建筑之一,传说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在此修得正果。


南阳公主庙·慈佑殿(清光绪封南阳公主为慈佑菩萨)

公主坟

通天洞

三皇姑大殿:民间将南阳公主叫三皇姑

大乘妙法莲花经塔:该塔位于公主殿南,平面为六边形,五层楼阁式仿木实心塔,塔的第一层最高,正面劈券龛,门楣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青石匾,上面镌刻“大乘妙法莲花经宝塔铭”。

峰回轩与尚书古碣:
“尚书古碣”,碑文撰写书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书乔宇之手,在书法、文献方面均有相当的价值,碑文勒刻与碑身雕琢等,均属上乘之作。

(桥楼殿介绍)
桥楼殿是苍岩山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建筑。也是我期待已久的旅游胜地。只见在两壁断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单孔石拱桥,中间的石拱桥上还建有两层重檐歇山黄绿琉璃瓦顶的重檐楼阁式建筑。这就是桥楼殿,此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桥楼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佛像。

从索道上看桥楼殿

从玉皇顶看桥楼殿

从三皇姑殿看桥楼殿

从天桥上看桥楼殿

从圆通殿看桥楼殿

从天王殿看桥楼殿
桥楼殿前面是一座供人通行的石拱桥,凌空横跨两侧峭壁,也是蔚为壮观。此桥称为天桥,由16道拱券纵向并列砌筑的独拱敞肩拱桥。中华民国25年(1936年)10月创建。
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比原计划还缺至少两道拱券没有完成。

位于桥楼殿南,对着天桥的一座殿是园觉殿,亦称大佛殿,是福庆寺的主殿之一。殿前有一对方一尺的石雕,双狮盘卧,雕法古拙。殿之檐挂一道光时的木匾额,上书“福缘善庆”。

桥楼殿后面还有一座小一点的石拱桥,桥上也有一座殿,这就是天王殿,亦称小桥楼殿,殿顶与桥楼殿做法基本相同。

来到桥楼殿正好赶上下雨,就好像要留我们多驻足一会儿来欣赏它的雄姿。我们徜徉于左右一直等到雨停。
顺着“悬登梯云”下山,从山下仰望,只见桥楼凌空飞跨,让人赞叹不已。



(悬登梯云)
至于桥楼殿是怎么建起来的有一个传说:山下胡家滩村民讲,那时候,南阳公主在岩畔小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牛托着一捆柴向准备施工建桥的峡谷间走去,柴牛越走越大,终于将一大捆柴镶满涧隙…..她猛然醒来,产生了以柴为牛的灵感(民间称拱桥为牛),她和当地百姓砍来一捆捆木柴,塞满山涧,填土成拱,建起了虹桥,并精心设计,在桥上建了一座殿。当然这是个传说,就是在当代先进的技术下也非是易事。
我们下山路上先后又经过龙王庙、跨虎登山、万仙堂、壁涧灵檀、书院午荫等景点出了山门。山门外白鹤泉水流经此处哗哗作响,这就是苍岩山十六景之一——风泉漱玉。

跨虎登山:传说南阳公主到苍岩山出家,行至此处无路可走,一猛虎将公主驮上山去。

万仙堂:始建于明代,是四合院式建筑,内塑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及封神榜上的神像。

白檀树:苍岩山到处都有白檀树

书院午荫:门悬匾额“苍山书院”

山门牌楼:在福庆寺山门外一木构牌楼,由主楼和次楼组成。挂有李苦禅题的“苍岩山福庆寺”额,

风泉漱玉:白鹤泉(寺河)水从山门流过
下山后在苍岩山景区内解决完午餐已快三点了,于是抓紧时间立即出发去下一站——赵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