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古老的民间婚俗——“拉羊”

(2016-07-27 14:09:41)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情感

古老的民间婚俗——“拉羊”

王新民

http://s14/mw690/002UzNRMzy73zWF7yTH5d&690

陕西咸阳北部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以及甘肃的正宁、宁县一带曾是“公刘居豳”之地,这里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婚俗——“拉羊”。

http://s11/mw690/002UzNRMzy73zWHjDGW1a&690

婚礼庆典的酒席撤了后,主家重新收拾酒席,请来娘、婆两家的外家人、媒人和新娘家的主事人,傧相(司仪)陪同,商量婚后新娘“熬对月”迎送事宜,民俗称“商量话”。商量话结束后,在席前行“拉羊”礼。

http://s8/mw690/002UzNRMzy73zWKewHd67&690

结婚为啥要“拉羊”?“民间传说。古时候这一带山清水秀,草肥林密,先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人口稀疏,牛羊成群。大人忙于放牧牛羊、赶草场,家中只留下姑(姐)侄(弟)相依为命。姑(姐)长大成人,行将出嫁,姑(姐)侄(弟)长期相处,不忍分离。出嫁之日,姑(姐)侄(弟)牵手扯襟,哭哭啼啼。迎亲者为了摆脱小孩的纠缠,从羊圈中拉来一只羔羊,让他逗着玩耍,借机让姑姑或姐姐上轿完婚。

http://s4/mw690/002UzNRMzy73zWM8o4r33&690

后来,凡娶亲者,新郎家都要让迎亲者拉一只羊,送给新娘家的孩子。如今,结婚不再拉羊,而拉羊的礼俗却仍在延续。只是把送羊变成了“拉羊”,不拉活羊,而是将羊折价。

http://s7/mw690/002UzNRMzy73zWOQ5Omc6&690

拉羊时,新郎的姐夫端一张盘子,盘内放一红包,来到席前。傧相(司仪)唱《拉羊歌》:

天上织女配牛郎,有情男女配成双。

桌前同把喜酒尝,主人要拉下马羊。

先把羊价折公平,不用亲戚再争竞。

中国羊,种类多,提出几种比优越;

铜川羊,尾巴大,走起路来向后蹿;

新疆羊,毛太密,翻沟过河没力气;

甘肃羊,尾巴长,远看好像一只狼;

生产羊,吃草高,一见乏瘦就跌跤;

二转子,质不纯,拉到集上不惊人;

此地羊,也不一,山羊绵羊分两级。

提起山羊真糟糕,不爱吃草光爱跑。

只有绵羊真正好,一年两料下羊羔。

羊虽好,价折了,余钱还要敬月老。

说到此,就算完,请客收了盘中钱。

新娘家主事人作长揖还礼,接唱:

你说得真正巧,席面把价折了。

不管折多折少,两家都不烦恼。

袖筒虽小,圈羊的地方,

收了羊价,实在是菲薄。

主人的酒,客人的手,空里赁个人情。

你俩跑前跑后,敬你一人三杯酒。

你站好,我不走,你取盅子我倒酒。

http://s6/mw690/002UzNRMzy73zWTBHc9e5&690

    拉羊结束,主家还要端盘携酒,两家长者作揖道别,乐人奏乐送客。送客时,新娘只把娘家人送到大门口,一般不再出门,新郎提行礼送客。临别时,送女的要给新郎一些零钱或一包烟,以此代替语言,叮咛新郎从此要对新娘多加照顾,不可伤了夫妻和气。送走客人,新郎家继续宴请其他宾朋。

http://s6/mw690/002UzNRMzy73zWXF7EN6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