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2012-08-24 15:08:05)
标签:

教育

视频

德育管理心理学认为,学校的班集体是学校组织中最基本的学生集体,是一个社会组织,同时是一个心理集体。集体心理是集体的主要特征,是集体形成的心理基 础,在集体中人际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营建良好班级氛围,消除学生对新集体的陌生感,使他们自觉地融入新的集体,更快的适应在新集体的生活学 习 。
    一、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想往和激情。
    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是否能有朝气、有前景非常重要。班集体怎样才能换发朝气、来吸引这些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呢,这需要班主任抓住每次集体活动,让 每名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适时适量地组织一些校外活动,效果会更佳。例如:高一新生的军训,校外秋游,学生离开自己的家庭、离开学校、离开自己熟悉的一 切,这时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依靠或求助于集体的力量,如果集体及时地给子每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学生们会亲身体验到一种不同于平时生活经历的新奇感。 又如校运会,让同学积极参加,集体的胜利,会使每个同学感到团结的力量,快乐的源泉来自集体,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新集体的亲近感及依恋。
    二、提供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教室前边,我特意辟出一角,作为学生个性化作业展厅。主要摆放学生个性化作业,围绕一定主题做的电脑小报、手抄报、优秀作文 等,装订成册。比如“寄语”,记录着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殷殷希望,也记录着学生的理想、心愿,更承载着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美好祝愿;“楼文 化”、“诗仙李白”、“走近冰心奶奶”、“智者的叮咛”等个性化作业,通过搜集、整理、编写相关主题文化知识,让学生畅游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之上;“民 族英雄谱”、“向科学家致敬”演讲稿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集,更是让学生在人格上受到熏陶和激励;一本本精品作文集、学生蓓蕾集更是凝结着孩子的心 血,课下同学互相翻阅,即开阔眼界又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我班一同学率先制作的蓓蕾集(个人作文集),如一本精美的书,“一石激起千 层浪”,在她的带动下,一些同学纷纷捧出了自己的作品。个性化作业展厅,成了学生实现梦想、创新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这里挥毫泼墨,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 智;这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为激励学生思想进步、学习进步的动力,学生在这里开创一片梦想的天地,开创一片智慧的乐园,开创一片知识的海洋,开创 一片学习的乐土。
    三、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社会“老实、谦虚、忍耐”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时代需要的是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培养每名学生有竞争意识、有合作精神。班集 体内部的竞争时时存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舆论和压力下提倡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库克、约翰逊及其同事在1981年专门对班级中的竞争与合 作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说明,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出发,一个群体成员彼此合作,而与另一群体的成员竞争,可以增进群体间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因此提倡开展 群体间的竞争。这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的成功进取,能激励个人的竞争意识。 我们应该营造融合作与竞赛于一体的班级氛围。这样,学生在新的集体中,才会充满活力。
    四、浓郁的学习气氛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灵魂。主抓四个方面,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关于学习我总是教导学生没有学习好坏之分, 只有快慢之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帮每个学生确定可行的奋斗目标,如一本、二本、三本等。力争三年后实现理想。同时联系各科老师传授学习方法,分组讨论 学法,召开学法交流主题班会等。抓学法同时不学习网 忘营造一优美的空间格局,排位时优帮差坐,让学困生尽量分散在前、中、后各位置,并分成6人一组相互检查,相 互帮助,建立成荣辱与共的捆邦式学习体制。另安排了两项具体工作,第一每位同学建立“成长在线”,简短记录每天的得失,给自己每天量化。第二,力争每天练 半小时字。关于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主抓细节,如要求学生进出门轻推轻关,问问题要举手等,本着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至于学会生存,讲述人生价值及意义, 同时讲忧患意识,告诫学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学生懂得生活和生存的意义,他们才会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也就成为很强的教育力量。”一个新组合成的班级集体,要建立在班级同学的集体智慧上,让良好的班级氛围,来帮助高一的新同学尽快融入新集体的怀抱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