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瑞尔效应,一个被判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磁现象为什么会存在?

标签:
自旋场物理学 |
分类: 原创•评论 |
西瑞尔效应,一个被判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磁现象为什么会存在?
司今(jiewaimuyu@126.com)
西瑞尔效应已被多国证明了的并不是不可重复的“伪科学”,而且民间也有大量样机出现,这就让我感到好奇了:这个实验为什么没有引起物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没有搞清楚这种效应里的磁力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运作的?这个效应的作用会不会导致物质的其他变化?等一些细节问题之前,物理学界为什么就匆匆忙忙地给它打上”第二类永动机“封条?......
从现代磁学理论角度看,西瑞尔确实难以理解,这说明我们目前磁学理论可能存在某些缺失或缺陷,或者说,对于磁旋转领域我们可能存在盲点或者说我们认识的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但同样是旋转磁运动现象,我们为什么可以容忍粒子“自旋磁矩”存在,也认可地球自旋磁矩存在,为什么就不能对西瑞尔效应给予“宽容”和关注呢?
从静磁学角度来看,磁滚筒旋转的内因应与中心磁体存在磁场强度梯度分布有关,同时由于我们预先施加了一个移动滚筒的外力,才造成滚筒绕中心磁体转动,而且这种转动由于摩擦力很小,故可以保证它们转动很长时间,但这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我们为什么还要给它带上“第二类永动机”的枷锁呢?
从我的“自旋场理论”而论,滚筒A和B磁体附着在中心磁体C界面上处于1的平衡位置,当我们给滚筒A施加一个外力使其移动时,滚筒A和B磁体在1处平衡被打破,由于磁体A与B之间有磁场的相互作用,这就会使磁体B产生附着在磁体C界面上的相应移动,这种移动又会推动A的移动,如此循环,运动不止,其结果就是外力转换成磁体A和B绕中心磁体C界面的往复运动,其本质就是磁体A与B由于受中心磁体C的束缚及三者相互磁作用,而将外界付给A的动能转换成了A-B共同绕C的转动形式。
如此看来,西瑞尔效并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物理学界以如此态度对待西瑞尔效应是不是有点违背科学探索精神呢?
反观民间热情,对此现象似乎也有理论突破点,如刊登在《发明与创新》杂志2005年第六期上的《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再思考》一文就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引力场中不成立,即引力场中空气温度会自发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
如果这种探索是对的,那么,在西瑞尔的磁引力场空间,中心体磁场的分层分布性也应存在,关于这种猜想,我们也可以从太阳系中行星轨道分布形态图看出一点端倪来,即由于太阳自旋有分层性,故在其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分层的自旋磁场,各个带有自旋磁场的行星就会按太阳分层磁场分布空间的N、S极不同及场强差异去找出它们合适的稳定运动轨道。
太阳分层自旋磁场与行星自旋磁场的轨道分布
而且,对于微观原子世界,电子的核外轨道分布也何尝不能去这样思考一下呢?
如果我们将原子核看作是一个带有自旋磁矩的中心体,电子看作是一个带有自旋磁矩的绕体,则我们可以描绘出如“地-太系”的自旋磁场相一致的物理运动模型,如下图:
在自旋的自然世界里,磁统治一切,如地-月-太系的公转系统,都是地、月、太自旋而产生自旋磁场的必然结果;没有自旋和磁场,就没有一切。
由此可见,物理学真相其实都埋在磁里,但对磁的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我们熟悉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陌生它看不见摸不着,同时更陌生于它现行理论所产生的重重阻隔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正是我们对待磁现象认识的缺陷和不公之处,这种态度必将会阻碍我们奔向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磁海洋深处探索的脚步......
【附录】西瑞尔效应
1、什么是西瑞尔效应
西瑞尔效应源于五六十年代,英国人西瑞尔先生发现了旋转磁场的异常效应,称之为西瑞尔效应(Searl Effect)。 90年代,俄国人重复了西瑞尔的实验,证实西瑞尔效应的存在。
按照西瑞尔(Searl)的描述,经过特殊方式磁化的磁铁A,B,C, 按照图1的方式摆放。当给与A一个初始推动力(红色箭头),A运动到1位置时,B开始自发加速运动。经过图3、4最终达到图5位置。
将磁铁C置换为一个圆环型磁铁,就成为一个简单的西瑞尔效应引擎(Searl Effect Generator)。按照Searl描述,此时,磁体A,B将不断自发加速运动,最后整个装置会脱离地球引力,腾空而去。
除了前面说的反引力效应外,西瑞尔效应还包括:
(1)、装置周围空气电离化
(2)、装置周围温度降低
由于效应中摩擦较小,不需输入便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运转,因而被一些人称为永动机。
2、西瑞尔电机
西瑞尔电机是依据西瑞尔效应而设计制造出来的,据说它可以无源产生强大的磁场和电力输出,并可产生升力,以此基础制造出发电设备和飞行器。
这个设备由1-3个圆环和1-66个(或更多)转子嵌套组成。
圆环和转子是相似的4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金属钕-聚四氟塑料(特氟龙)-永磁体-铜。
每个圆环是4层不同材料的环嵌套合成。
每个小转子由8段相同的薄铁饼吸合叠加,共32个部件组成。
转子靠磁力吸附在大转子上,转子围绕大环高速旋转后,他们之间会产生磁悬浮间隙,做无摩擦滑动,因此设备没有磨损件,寿命可达数十年以上。
设备的产出大于输入,一经初期的启动后,即可持续运行,理论上来说是不需要常规输入的永动设备。
为了收集电能和控制转速,可以在外围加上感应线圈。线圈工作时的磁场可以对转子产生作用力,影响转子速度,让机器启动或停止。 转子经过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以此方法收集输出电流。
发明人解释的简要原理是金属钕射出电子,经过特氟龙层的缓冲,被外围磁场引导,导致转子不断做功或能源输出。
3、机器运动产生的效应
机器会产生所谓的“西瑞尔效应”:机器中心温度会明显下降到零下几十度、产生强大的磁场(磁墙)、周围的家用电器会自动开机、机器会自重会减轻甚至飞穿屋顶、发出奇异的光等。
2004年,俄国高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仿制了瑟尔效应机(MEC),系大环转动而转子固定的单层瑟尔原理机,出现了类似的各种瑟尔效应,比如:中心降温数十度、持续输出电力7千瓦、数十立方米的强磁场(磁墙)、重量明显减轻、发光等。
2011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带领的启明星能源箱项目,成功仿制了俄国MEC,也宣称出现了类似的瑟尔效应。
这些现象似乎很难让人相信和理解,没有明确的物理学理论能解释该设备的原理和产生的一些列现象,有待更多研究和探索。
注:上述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瑞尔效应”;【互动百科】:”瑟尔效应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