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空中的“漩涡云”是怎么产生的?

(2018-11-17 20:33:30)
标签:

转载

分类: 知识•历史

天空中的“漩涡云”是怎么产生的?

中科院物理所 2018-11-17 17:07:31

天空中的云泛起了漩涡,仿佛停在空中的海浪: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eCl6HFWaANV1

这张照片由飞行员肖恩麦考利(Shawn McCauley)在美国密苏里上空拍摄。这种云其实清晰地体现了一种在自然界十分常见的流体现象: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两层以不同速度流动的流体,在它们的交界面上会出现这种不稳定性的现象。两层流体可以是向不同方向流动,也可以是同方向但速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微小的扰动会被逐渐放大,最终交界面完全失去稳定性。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eCl6j5IsMv95

之前在推送中介绍过用不同密度液体进行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演示。在一个长长的容器中分别小心地注入两层液体,上层是普通的清水,下层是密度更大的盐水(图中它们分别用色素染成了粉色和蓝色)。两层液体不会立刻混合在一起,而是分成清晰的两层: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eCl6uBNj7aLg

接下来,将密封好的长容器倾斜一定角度,密度较大的盐水向下流动,较轻的水向上流动。在它们的交界面上,原本平稳的交界面上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波动,进而出现漩涡,最后变成了一片混乱的湍流。

放慢来看看: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dGNYeFQVADXN

简单解释的话,首先在不同速度的液体交界面上会有一些较小的扰动出现,然后在遇到“障碍”的地方,流体流动得更快一些: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eCl7HHNEQtPT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动更快的地方压强更小,压强的变化推动液面上的凹凸变得更大,然后又被两侧不同流速的流体推动,产生“漩涡”: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9eClEw2LdLIrt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现象在自然界真的非常常见,除了开头看到的云,海洋、土星的云带、木星的大红斑、太阳的日冕等一系列地方也都有这种现象出现。有人还认为,梵高在《星夜》中所描绘的漩涡图案也与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有关。

天空中的“漩涡云”是怎么产生的?
天空中的“漩涡云”是怎么产生的?  https://www.toutiao.com/a66247536302998328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