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丢斯-波得定则”到底是一个“唯象理论”还是“物理理论”?

标签:
自旋场物理学 |
分类: 原创•评论 |
“提丢斯-波得定则”到底是一个“唯象理论”还是“物理理论”?
“提丢斯-波得定则”到底是一个“唯象理论”还是“物理理论”?
司今(jiewaimuyu@126.com)
最近,有幸拜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王令隽教授的《李政道教授的开明》一文,其中关于“皮丢斯-波得(Bode-Titius numbers)定则”的论述,颇不敢苟同,他在该文中说:
“在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被发现以前,皮丢斯(Titius)于1766年提出了一个计算六个行星半径的经验公式,即R=a+bc^n。
http://p3.pstatp.com/large/4af40004669d0a2b4122
太阳系行星轨道分布
皮丢斯-波得(Bode-Titius numbers)定则所给出的已知六个行星的轨道半径相当准确。对地球和木星轨道半径的计算和实验天文测量的数值完全符合。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当时小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尚未被观察到。于是天文学家们开始按照Bode-Titius numbers来寻找,终于在理论预言的地方找到了小行星和天王星。这种惊人的预言力量使一些人认为存在一种什么力,决定着行星的轨道半径。
Bode-Titius Rule(不妨译为鲍迪定则)只不过是‘唯象理论’而不是‘物理理论’。为什么呢?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一,鲍迪定则是建立在一个生造出来的数列之上。这个数列没有任何物理机制为根据;第二,鲍迪定则预言的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明显不对,说明鲍迪定则只是一种有趣的数学巧合或者数学拟合,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者放之太阳系而皆准的物理规律。虽然这种误差仍然在同一个数量级,但是对科学家们来说,30%和100% 的误差已经是不可容忍的误差了。相比之下,20世纪理论物理中实验数据和理论预言相差30个数量级的例子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http://p3.pstatp.com/large/4af4000469163fea0b36
天王星
从表面上看提丢斯-波得定则与量子力学的玻尔电子轨道分布理论极其相似,即电子在核外轨道分布的能级半径r=r0×n²,这不能让人产生联想:行星轨道分布与电子轨道分布有没有同一性?如果有,那是什么呢?
http://p9.pstatp.com/large/4af400046cad20a39459
玻尔量子化轨道
对此,我仔细分析了太阳构成的分层自旋性与原子核组成的分层自旋性,最后得出结论:太阳与原子核的分层自旋都可以产生分层自旋磁场,这些不同磁场会分布在太阳或原子核外的不同空间,由于地球与电子都是自旋体,它们也会产生自旋磁场,于是它们靠近太阳或原子核分层磁场时就只能占据太阳某些固定自旋磁场区域而产生稳定公转运动,这就是“提丢斯-波得定则”与量子力学的玻尔电子轨道分布理论共同的物理本质。
我也曾与钟承道老师交流过,他认为“物质内部系统构成对物质运动的物理属性的影响。物质系统构成决定物质的物理属性、时空属性、物质功能、运动方式、内外联系方式具有必然性决定作用关系。这是宇宙普遍性规律,依据这规律可形成系统逻辑的理性思维”,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个观点。
从我的“自旋场理论”中可以推出“基本粒子自旋可以产生自旋磁荷”,由自旋基本粒子组成的“大粒子”磁场在空间结合上应是分层的,正是这种分层性才决定了“大粒子”外空间磁场的分层性,从而使核外带有自旋磁场的电子必须处于不同的轨道范围内运动,关于这方面的论证,我在《原子核结构组成与电子轨道量子化分布的形成》一文中作了详细讨论。
另外,“地—太”系的行星轨道分布也是量化的,这同原子系电子轨道分布原理一样,是由太阳内部自旋差异不同而形成的自旋磁场层不同而造成的。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了解我的“分层自旋磁场理论”,我选录一幅我《太阳系中行星椭圆运动及其量子轨道的形成》一文中插图,以供参考:
http://p3.pstatp.com/large/4af50003abc414d3db72
地球磁场有二种存在形式:
1、自旋磁场:它是由地球组成物质自旋产生的,不过,这个磁场存在分层性,因为,地球组成结构中各层的自旋速度是不同的,故会形成不同的自旋磁场;这是一种远距离分布磁场;如下图,艾伦“三个辐射带”的出现及月球轨道运动可以作证我的这一观点。
http://p1.pstatp.com/large/4af700006bc72fb32a07
地球自旋磁场
2、耦合、极化磁场:由于受到太阳及其他星体磁场影响,组成地球的物质粒子会产生一定的极化并耦合现象,从而产生相对较弱的地球表面磁场,这是一种近距离磁场,我们在地球上所感受的带有局部性强弱的磁场就是这种磁场。但地极的N-S磁场是一种自旋磁场。关于这方面论述我在《太阳系中行星椭圆运动及其量子轨道的形成》一文中给了详细论证。
http://p3.pstatp.com/large/4af50003abc3108ffaab
艾伦辐射带示意图(近期已发现有3层)
行星自身的自旋磁场和太阳分层的自旋磁场正是它们在太阳系中遵循“提丢斯-波得定则”分布的物理根源所在。
因此说,“提丢斯-波得定则”绝不是太阳系中行星分布的“唯象法则”,其存在一定有合乎其理的"物理理论"性一面,只是我们对行星自旋所应产生的物理效应不曾发现或了解罢了;相信,随着空间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行星自旋会产生磁场的理论一定会被挖掘出来,到那时再看“提丢斯-波得定则”,其理论性一面就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辉,照样我们揭开宇宙更深的奥秘!
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http://p9.pstatp.com/large/4af50004152711961c17
注:本文节选自司今《现代物理学理论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288bb3b0102v4av.html
文址:https://www.toutiao.com/i6497108930739569165/
【附录】:提丢斯-波得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