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闪电不走直线,而是分叉的?不是两点之间直线电阻最小吗?

(2017-02-17 14:52:30)
标签:

转载

分类: 电子•原子

为什么闪电不走直线,而是分叉的?不是两点之间直线电阻最小吗?

                                       By 阿诺


首先大气中电离物质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因此空间中两点之间并不是直线通道的电阻最小。且闪电路线沿着电阻小的通道延展开来,而空间中电阻小的通道显然不止一条,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现象,闪电走的路线是曲折并且分叉的。

综上可知闪电分叉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导电介质---电离物质的分布,二是这些导电物质如何运动。

电离物质来源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以及宇宙射线与大气分子的作用,一个能量足够高的光子(或其他高能粒子)能将电子从一个分子或原子中“撞”出去,从而留下一个正离子并在“远”处形成一个负离子。因此大气中总存在个别离子-----比如失去一个电子或者额外获得一个电子的氧分子。而这些刚刚形成的离子会通过电场吸附周围极性分子,成为一小团块,与其他团块一起,在大气电场中到处漂移。而其中“大离子团”在电场中移动较慢,而“小离子团”则最易于移动,从而导致空气中的电导率随离子团大小变化。这些“离子团”分布不均匀是因为高空大气的局域对流以及风在地面刮起的灰尘(作为“核”拾取小离子电荷形成大离子),或者人类把各种污染物(PM2.5)抛入大气中,导致靠近地面的电导率变化得很厉害。这也是为何靠近地面时,闪电会出现更多分叉以及弯曲程度更高。

  而形成闪电的机制类似于给一个电容器加足够高压后形成击穿电流。而这形成击穿电流的过程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大气电场极化小水滴,二是重力场影响云朵纵向的电荷分布。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QAEJXB03eMDM7zo6J0BGrqLtGcWw2gd10ZQ7dnQ41PDFiaLlakiauIZRLMORxrrjh5WlSYBiaediayM3P1wl2EvqiaQ/0?wx_fmt=png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QAEJXB03eMDM7zo6J0BGrqLtGcWw2gd1f6dsHQRbOhSBtcYrETXIGuMJlt0nJk4C5eBfjvq2JrKtibakICzPjyQ/0?wx_fmt=png

  上右图云朵的底部将会带负电,原因是被极化的水滴,其底部带正电,顶部带负电,在水滴降落过程中将每个水滴有更大几率地带负电,总的效果是云底部带负电。当云朵底部的负电荷积累到足够量时,云朵底部与地面形成的电容器将被过高的电压击穿,从而形成闪电。对于闪电的研究仍然在继续,因为我们不知道云朵中的大离子团是否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负电荷,并且云朵内部不止水滴在移动,还有各种其他带电颗粒的移动等等。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大气电流每时每刻将正电荷带向大地,闪电把大量负电荷带向大地,而我们的大气和大地就是一个时时刻刻在工作的巨大电机。

参考:

【1】雷暴雨云中电荷分离的理论是C.T.R.Wilson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在1911年,他把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理论结合改进了威尔逊云室(1896年最先由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也因威尔逊云室,最早的带电粒子探测器,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奖。

【2】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二卷.第九章


http://chuansong.me/n/1578629649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