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基本力的本质和起源都是磁力
(2014-11-14 21:38:02)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旋•场波 |
六,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都是统一力(磁力)的表现形式。
1,自然界中所谓的四种基本力,准确说是四种现象力,是统一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1)万有引力现象的本质和起源应是万有磁引力现象;
(2)电磁力现象的本质和起源应是带电荷的磁力现象,电荷增强了磁体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选择性能,即增强同性电磁体之间的磁斥力或增强异性电磁体之间的磁引力;
以上两点均已在前面论述,这里不再多说。
(3)强作用力现象应是核内整体核子之间的磁引力现象;所谓强作用力是一种能把质子、中子紧拉在一起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
因为统一力学的联动原理的质量定律;即质量同引力成正比,同斥力成反比;间距定律;即间距同引力成反比,同斥力成正比。而质子和中子都是重子,故重子之间的引力要比轻子之间的引力大得多;重子之间的斥力要比轻子之间的斥力小得多,因此质子和中子磁体之间磁引力和磁斥力相互作用,引力大于斥力,产生的统一力表现为引力现象,这是中子和质子自由结合,聚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又因质子之间存在库仑斥力,质子和中子会自然选择:质子、中子、质子、中子---交差排列结构,而磁极会自然选择nsnsns---和snsnsn---相互吸引的排列结构。这就是统一力学关于磁体自然选择原理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就是自然选择使质子和中子组合成原子核的物理机制,所谓强作用力就是物体的强引力大于弱斥力的,原子核内整体的磁引力现象。
(4)弱作用力现象应是核内局部核子之间的磁斥力现象。所谓弱作用力是一种与衰变有关,是一种粒子流的射出。射出就是离心运动是磁斥力现象。
原子核为什么会进行衰变?这需要分析一下衰变:
a衰变是某种元素的原子核通过放出a粒子变成新的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的变化过程。a,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其结构形式相对稳定的,因为磁极的排列是nsns和snsn;而电极的排列是质子、中子、质子、中子(即正、中、正、中)。由于中子与质子不存在电荷力的作用,可将两个带正电荷的质子隔离开,不发生库仑斥力现象。而相异磁极相互吸引,致使氦原子核内部相对稳定。大多数重元素的原子核受到宇宙射线,或中微子的撞击,增大了核内的引力,使部分核子之间的距离缩小,当超过核子的引力现象的内极限,引力现象就会转化为不相容斥力现象,将a粒子排斥出母核,剩下的核子组成新的原子核,即子核。这种部分核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的斥力现象,相对于核内整体的强引力,是相对的弱斥力现象。
B衰变是指母核在衰变中发射出电子流。因为核内的中子,被中微子撞击后,会分裂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当电子获得中微子的能量后,就会由低能量电子变成高能量电子,脱离开质子的引力束缚,而被射出母核。中微子携带的热能导致电子的动量增大,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电子被射出。这同样是核内部分核子发生的斥力现象。
r衰变是一种光子流的射出,其波长极短。通常是伴随其它衰变一起产生的,因其它衰变都是核内的核子数的减少,子核为了维护内部的平衡,必然会释放斥力能,(热能和光能),即射出光子流。这同样是部分核子的斥力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衰变都是核内局部粒子之间的磁斥力现象,使粒子被射出,导致粒子的离心运动。所以弱作用力的本质是原子核内局部粒子间的磁斥力现象。
以上四种基本力的起源和本质都应是磁力。
在判断磁引力现象、磁斥力现象以及磁平衡力现象时,主要依据是物体运动的形式;凡是向心运动的物体都属于磁引力现象。凡是离心运动的物体都属于磁斥力现象。凡是圆周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的物体都属于平衡力现象。
【注】原文地址:国科望:http://blog.tech110.net/?uid-9637-action-viewspace-itemid-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