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熙_媽咪
若熙_媽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0
  • 关注人气:7,7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孩子爱打人?

(2013-05-07 08:06:58)
标签:

育儿

心扉

讲道理

攻击性

家庭气氛

分类: 育儿路上


    在济南的那几天,小若熙可没少挨只比她大一岁的小表哥的打,本来玩的好好的,冷不急给她一巴掌或者推她一下,一天不知道要哭多少回。而且就算我在旁边看着他们两个玩,还是防不胜防的把若熙打哭,最厉害的一次是若熙趴在地板上玩,他一脚过去踢到若熙头上,把若熙踢的哇哇大哭,不是自家孩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快把我心疼死了。

    其实小孩子爱打人是经常的事,一定要分析孩子为什么爱打人,而且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爱打人的习惯。 

    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很多啊!!

    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5: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6: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7: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我一直给姑姐说孩子老是爱打人是个不好的习惯,早晨去外面吃饭时小区里的另一个孩子的奶奶给我们告状:“光基(若熙表哥的名字)是个战争贩子,小区的小孩基本上都被他打过,最苦恼的是打完人家后他奶奶不教育,还在旁边咯咯地笑,以为是自家的孩子沾了光。”其实姑姐一直上班,孩子都是让婆婆和公公带着,所以就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


     所以说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一切,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同时,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有的父母过分溺爱,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也会使宝宝变本加厉; 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树立正确的榜样。 


     姑姐一直想把光基打人的坏习惯改过来,如果是她看孩子,每次都会好好的教育。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得,不能一贯的纵容。要想把孩子爱打人的习惯改过来,一定要注意: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