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的进步思想
(2014-06-06 23:33:33)《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写的一部才学小说。全书一共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与妻弟林之洋还有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然而,我对唐敖他们游历海外这部分感兴趣。
唐敖很聪明,有功名心,但是秉性好游,一年中有半年都出游在外,因此学业分心,以至于每次考试都还是秀才。在女儿,儿子都出生后,他又去参加考试。这次他中了探花,可是,有人上凑说他与叛党徐敬业有结拜之交,怕以后结党营私。所以,就把他降为秀才。唐敖感到很气恼,从此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于是他为了缓解心情,带上路费,行囊,各处游玩。之后到了岭南妻舅林之洋家,就与他们一起到海外经商。一路上他们经过很多国家,见到了很多奇怪的人和事。
他们扬帆起航,不多几日,就到了君子国。上岸走了很久,离城不远处,就看见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想必这里就是好让不争的礼仪之邦了。这里的人们诚实无欺,“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好让不争;而且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真不愧“君子”二字。唐敖见过买东西,只有卖者讨价,买者还价。如今在这里,卖者虽讨过价,那买者并不还价,却要添价。看来确实罕见。这岂不是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要有这么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么和谐的社会制度,一定与开明礼贤的国君分不开。我很喜欢这样的社会环境,想必人们也过的很安逸,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每个人都心胸宽广,不为小的利益而大动干戈,把名利看得很淡泊,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要做到买者买东西时并不还价,还要添价,今天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做生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平常卖的东西,他们都会把价格调得很高,作为买者你不得不与他还价,有些没有良心的生意人还会在称重时比实际重量少很多,完全没有职业道德。然而小说中的社会状态,与当时的真实状态也是相反的,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满,愤怒。所以他这样写只是展示了他心目中所构建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讽刺了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后来,他们又来到大人国。这里的人们只能乘云而不能走路。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脚下所登云的颜色,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行为善恶。也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品质的好坏。如果你地位再高,但是你品质低劣,你脚下依然踩着令人为耻的黑云。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反的。我觉得这种区别是很民主的,这样对于普通老百姓才是公平的,让那些位居高官,品行低下,欺压百姓的人尝到没品德、没节操的耻辱。这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思想。来到劳民国,只见人来人往,面如黑墨,身子都是摇摆而行。无论坐立,身子也是摇摇摆摆,无片刻之停。看了让人举动浮躁,坐立不安。怀疑是患了羊角风,作者讽刺说这样可以长寿。聂耳国的人就更奇异了,整个人形体面貌与人没有区别,惟有耳朵垂至腰部,走路时要两只手捧着耳朵前行。也讽刺说是可以长寿,可是与事实相反,这个国家自古以来,从无寿享古稀之人。无肠国里的人们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遇到吃的东西,他们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犬封国简直就是人与动物的结合,形同妖怪。这里的人们全是人身狗头,看了难免让人害怕。除了吃喝之外,他们一无所能,因此,海外的人把他们又叫“酒囊、饭袋”。这应该是影射当时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人,思想堕落,精神空虚。毛民国的人之所以全身长毛,是因为生性吝啬,一毛不拔,死后冥官投其所好,所以给他们一身长毛。后来凡是吝啬一毛不拔的人都投生于此地,所以人越来越多,组成一个国家。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脸横肉,看了就让人恶心。这些人都虚伪,阴险狡诈。穿胸国的人的心简直是狼心狗肺又歪又偏,他们因为行为不正,每当遇事就把眉头一皱,心就歪在一边,或偏在一边。就这样每天都歪,渐渐心离本位,胸无主宰。因此生了一场大病,最后借中山狼,波斯狗的心肺来补患处,医好之后,也还是歪的。这也是极具讽刺挖苦之意的。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因为他们生性好吃懒做,吃了就睡,睡了就吃,饮食不消化,渐渐变成那样。翼民国的人身长五尺,头也长五尺,一张鸟嘴,是因为他们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喜欢阿谀奉承的话。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是因为撒谎所致。也有讽刺的意味。作者在描写女儿国中,异于常人的是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男子也要缠足,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女子缠足的痛苦。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论。这就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要求女子和男子具有同样的社会地位的愿望。
《镜花缘》中作者通过讽刺的笔法写出了唐敖他们游历途经国家怪异的人和事,从中反映出对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制度的渴望,对封建官场黑暗的憎恶,以及对贪官污吏的惩治的愿望。还有对男女平等的要求,反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女权很看重。有对社会的批判意识,有向海外探求的精神。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