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一一白化孟加拉虎(摄于北京动物园)

标签:
图片文化娱乐杂谈 |




白化孟加拉虎(英文名:Bengal White Tiger):也称孟加拉白虎,简称“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黄色底黑色条纹的毛发转变成白底黑纹。第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发现并捕获,被取名为“莫罕”。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

第一只野生白化孟加拉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当地的一位土王摩诃拉伽(意即“伟大的国王”)马尔坦德·辛格发现,当时马尔坦德正在打猎。小白虎被发现时只有9个月大。马尔坦德把这只特别的小虎带回王宫,并为它取名为“莫罕”,意即“令人迷惑者”。自此之后,也有一些在野外目击白虎的报告,但无一获得证实。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孟加拉白虎是世界一级保护动物,是印度国宝,世界上仅存白虎210只左右。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一只公白虎后,其被引入动物园繁殖,一般孟加拉白虎出生3年后才能成年。各国动物园生存数量也极其有限。白虎非常稀有,由于缺少保护色,白虎在自然界非常难存活,在野外已经灭绝。白虎非常稀有,每只价值数百万美元。






在历史中,中国、韩国、尼泊尔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文献也有记载关于白虎的文字。在中国,白虎更成为了一种神物,唯有当帝王具备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中国大陆动物园都很热衷于繁育白虎等“吉祥异兽”。在四象中,白虎和青龙对应,是代表西方的灵兽。
孟加拉白虎经常被误解成患上白化症,其实不然。真正患上白化症的老虎身上不会有条纹。而孟加拉白虎有正常的黑色或深褐色的条纹。白虎之所以有白底的毛发是由于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是隐性的,即使父母双方都带有白色隐性等位基因,也只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可以生下白老虎,白老虎因为太显眼,在野外很难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