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一一黔金丝猴(摄于北京动物园)

标签:
图片文化娱乐杂谈 |




黔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体长64-73厘米;尾长70-97厘米;重量8-15公斤。黔金丝猴的体型略小于川金丝猴,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吻鼻部略向下凹,前额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背部灰褐,从肩部沿四肢外侧至手背和脚背渐变为黑色。肩窝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厘米。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黄色,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
群居性动物,一般约150-250只群居生活,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种群中雌性与雄性的数量基本相当,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
由于黔金丝猴栖息在犹如孤岛一般的梵净山中,生存范围狭窄,加之数量稀少,又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
- 灰金丝猴,白肩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线狨
多为群居性。一般约150-250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主要天敌有豺、大灵猫和云豹等。黔金丝猴主要以多种植物芽、嫩皮为食,包括花、果。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不同,未观察到黔金丝猴采食地衣,这可能与栖息地环境有关。它们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有规律的巡回迁徙。黔金丝猴正常活动下叫声圆润细长,好似人隔山相喊的“哦—嗬”声,显得悠闲自在;斗殴打闹时声音粗狂洪亮,发现异常情况时,其中一只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梢有响动,立刻逃跑。它们活动时,散布面积较宽,约有1.5-2公顷,两只猴子间最远距离200-300米。在一棵树上可以见到一只或几只,最多见到一棵树上聚集30多只猴子。它们在树上坐着、走动、攀爬、跳跃,不时还发出叫声,斗殴追逐,看起来到处的树都在摇动,似乎满山都是猴子。它们坐着时,尾巴自然下垂,不时轻轻的摆动;跳跃起来时,尾搭树枝,2、3米的距离一跃而过,从高往低还可以更远,最潇洒的动作则莫过于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
文字资料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