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让我明白自己的心

(2014-04-24 00:12:34)
标签:

佛法

文化

分类: 修学
         佛法让我明白自己的心
               ——《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修学体会

  对我来说,这一课的内容是仅次于《人生五大问题》后,再次极大地引起我的兴趣,使我沉浸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我重新回顾了《人生五大问题》的内容,再次回看,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比之前的理解更为深入。

  本课有许多新知识点,新颖有趣,例如心是什么?在心理学研究中,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行为规律来了解人的心理。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也就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而人格则分为人格倾向性,就是需要与动机;人格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力、气质、性格。

  而这些基础心理,在佛法里得到了更为透彻的解释:

  每种行为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力量。这种力量又会积累为心理习惯,久而久之,成为我们的性格,成为我们的人格,成为当前生命的素质。

  佛法不观外,而是观内。对人生问题的解决,也是从心理入手,让我们必须先了解心的特征。佛法认为,心是具有多元、复合的作用,包括普通心理(就是心理学里所说的知、情、意)、和善的心理(就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包括觉知、慈悲、爱心、善良等)、还有不善的心理(佛法称之为,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

  当我们烦恼生起时,没有意识去观照自己的内心,而是向外求解脱。佛法让我们了解心是什么,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管理自己。佛法告诉我们,心的本质是自足、无限而开放的,本来就充满喜悦。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透彻心的规律,了悟心的本质,以此化解不良需求,清除心灵垃圾,使生命真正找到归宿。

    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不肯承认心理上出了问题,渐渐演变出扭曲的心理。他们对自己心灵的不重视,或逃避或忽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都是外因造成的,没能及时清除心灵垃圾。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梳理、诊断与分析的作用,来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其关键主要在于患者自身的努力,主导力还是在于患者的心。

  这些心理疾病的成因,在佛教角度来看,都是由贪嗔痴所导致的无明将智慧障蔽。我们的心灵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观照的功能,可以进行自我认识、检测和管理。这就是生命内在的觉知力。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不对自己的心灵加以管理的话,那么人生最为宝贵的觉知力就会被深深地隐埋在无明中。

  佛法让我们了解心是什么?让我们发觉启动这种生命中宝贵的觉知力,时常审视。给自他带来利益的正面心理,应积极发扬;对给人生构成伤害的负面情绪,应努力消除。在整个人生旅程中,唯有生命品质的改善,对我们才具有永久的意义。

  再一个让我意识到的问题是“人生是苦”。佛陀以智慧观照,发现世间所谓的快乐,无不建立在苦的前提下,无不是对痛苦的缓解,所以说人生是苦。

  以前不明白为何人生是苦的。也许我的人生经历不多,追求不多,觉得处于一种满足状态下并持久不变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其实我只是一直活在自己划的圈子里,活在自我的领域中。长期处于一种安乐的状态中,没有大起大落,而且平淡快乐,但是我却渐渐觉得空虚。内心无故地出现了一个空洞,并且它在慢慢扩张。表面的我很快乐,但内心却空虚孤单无聊,没有人生目标,迷失人生方向,这段时间我都活在混沌中,像行尸走肉地活着,感觉前路茫茫。我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方向,究竟我想要做什么?我尝试用金钱数字来填充我内心的空虚感,不安全感,自己努力工作,多兼职,却让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同时意外地发现自己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拜金,为家庭所需,原来我也可以丝毫不留地奉献,那么钱对我来说,无非只是生存的工具而已。

  我又尝试在物质上找可以填满内心的东西,吃喝玩乐,花钱购物,与小伙伴们享受痛快的时光。然而,静下来的时候,除了身体累,心也累,还是感觉空洞。

  那么在兴趣上找吧,换来的只是内心短暂的宁静感,还是填不满这种空洞感和不安感。我渐渐活在精神的折磨中,心散意乱很长一段时间了,却从不明了人生是苦。

  直到遇见佛法,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人生是苦,一直萦绕着我的问题也渐渐得以解开,同时使我信服。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对佛法生起信心,从对它充满疑惑到真心信服,能遇见这样有智慧与无懈可击的真理,让我想去追随、学习修行与证悟。我在快乐地学习、思考,并在正见的指引下,对生活与人生有了充实感与信心。即使有时会遭遇修学路上的不顺,但我有信心去克服困难。

  我将发心皈依三宝。记得在西园寺静修营的时候,师兄们都很热心地劝我不要错过本次皈依的机会,但那时的我,对佛教了解不多,还处于疑惑的状态下,我不能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皈依,我想清楚明白皈依的真正意义,我要真心去面对三宝,对三宝生起信心才能真心实意地去皈依。

  皈依,是对生命归属的寻找与选择。当我的困惑被解开时,明白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时,皈依之心便随即生起。

  学习佛法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我要好好利用这个难得的人身去做自利利他的事,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这使我对生活更有信心,更积极做事,明了人生方向。因为生活就是修行,依止佛法来修行,将生命潜在的高尚品质开发出来,成就佛菩萨那样的智慧和慈悲。

  在此,我要感恩导师的慈悲,让我认识到自己,明白生命去向,找到真正的归属;感恩我的父母,给予我宝贵的人身,以及很多的支持,没有他们的爱与包容,我也不能得到安心修学的机会;感恩我的同修,在菩提道上给予我支持、鼓励、帮助与关心,让我有努力上进的信心;感恩一切有情众生,让我顺利踏上修学之路!(广州 碧云/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