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片段 (原创)
(2014-05-21 17:49:33)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大胆猜测,引发质疑:
师:解题之前,同学们大胆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
生1:我猜鸡有8只,兔有2只。
师:帮他算一算。
生:不对。
师:还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2:我猜鸡有4只,兔有6只。
生:不对,脚数不对。
师:看来盲目、无序的猜测行不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1:列表。
生2:假设法。
生3:方程。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准备好的作业纸上做一做。(5分钟)
提醒大家,练习的时间以音乐为号令。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让学生质疑无序尝试的低效,产生有序列举的想法。)
2、调整方案,感受策略: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好多同学都使用了列举的方法,经过有序排列的数据可以直观显现规律,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把一只兔换成一只鸡就减少2只脚。
师:这次排列直到第七次才完成,根据发现的规律,能否修改列表,更快找出结果。想好的同学可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讨论)3分钟。
师:谁来说说怎么改?
生:1鸡9兔完了后直接就是3鸡7兔。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1鸡9兔不难看出脚的总数太多,说明兔子只数太多,所以不需要一个一个的减。
师:这次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生:每把两只兔换成两只鸡就减少4只脚。
师:照这样还能修改的更简单吗?
生:每次把3只鸡换成兔,减少6条腿。
师:哦,这次更简单,只需3次就能求得正确结果。
师:是不是把鸡换成兔,换的越多就越简单?
生:不是,有时候多了脚的总数就少了?
小结:调整方案时要根据脚的总数而变。
师:如果鸡兔一样多,会是什么情况。
生:鸡兔一样多,脚的总数是30只。
师:从这种情况判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鸡与兔的只数?
生:减少兔,增加鸡。
小结:由繁化简,不断尝试与调整,逐步逼近结果。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3、方法多样,找出联系: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假设法。
师:结合列表法,试着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结:假设法就是列举情况的一种转化。
生:方程。
师:你知道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吗?
小结:方程解题,分析数量也是关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找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寻找共性。)
总结:“鸡兔同笼”的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实际解题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