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299窟-佛龕龕楣
龕楣繪有忍冬花叢,花叢里坐著蓮花化生童子(蓮花化生指的是在蓮花中生長出的人物),呈遊戲坐姿(一種古代坐姿),分別演奏箜篌、琵琶、豎笛、笙等樂器;中間頂端的一位站立者,雙臂高舉過頭,翩翩舞蹈。
北周-299窟-佛龕龕楣
下圖:龕楣兩側花叢里,還繪有一對猴子,伏行於圓圈狀的花芯邊緣。
北周-299窟-佛龕龕楣獼猴
北周-299窟-窟頂南坡-伎樂飛天
北周-299窟-窟頂南坡-伎樂飛天1
伎樂飛天穿袒右肩半袖小襦,戴手鐲,束高髻。
上圖中的兩位以背身坐姿,邊飛行邊演奏(樂器分別為笙、琵琶);與之相對的一位伎樂飛天,呈跪姿,抱箏彈奏。
下圖:臨風彈奏,飄然而降。
北周-299窟-窟頂南坡-伎樂飛天2
下圖:這位背身飛天的姿勢,別緻、優美:
北周-299窟-窟頂南坡-伎樂飛天3
窟頂邊沿所繪的故事畫「晱子本生」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平棊各坡全圖)
莫高窟第299窟的睒子本生為這一題材的代表作品,位於主室窟頂西披北段、北披、東披北段。
北周-299窟窟頂千佛藻井
千佛藻井:第299窟,北周(公元557年—581年)此窟窟頂為覆斗形,中央四方交錯套疊的斗四形。蓮花井形,干佛四周環繞藻井周邊,垂幔鋪於四披。
全圖共包括6個情節,畫中左起3個情節為:(1)迦夷國王坐於宮中,身後有一侍從,面前有兩位大臣聽命;(2)國王與侍從騎馬出行,侍從為其張持華蓋;(3)國王逐鹿引弓射箭,睒子於溪邊取水,群鹿從睒子身旁跑過。
右起3個情節為:(1)國王找到盲父母的草庵,向他們講述誤殺睒子一事;(2)國王牽著盲父母找到睒子的屍體;(3)盲父母伏屍痛哭,天神撒下仙藥,使睒子復活。
整幅畫面的敘事從兩頭開始,畫面中心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結尾。最後一個畫面中,死去的睒子神態平和,與盲父母撫屍揮臂的悲痛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時天人從空中飛來撒葯救活睒子,給了故事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線描】
【晱子本生故事】【1】
據《佛說睒子經》記載,古代印度迦夷國有一對盲眼夫婦,二人招南蚍穑肴肷叫蘖暉o上妙法,但年老無子,擔心入山後生活不能自理,遲遲未能成行。
慈慧菩薩在天宮知道他們的心愿後說:「這對盲眼夫婦想學妙道,但眼盲看不見東西。如果入山,可能會墮入溝坑;如果遇到毒蟲,很有可能被害。如果我在天界的壽命完結了,一定投胎做他們的兒子,並盡心供養他們,直到他們壽終。」
因慈慧菩薩有此宏願,命終後果然投生在盲眼夫婦家為子。盲眼夫婦非常疼愛他,為他取名為睒子。睒子立身謹嚴,至孝仁慈,信道不疑,晝夜精進。
睒子十歲時,長跪在父母跟前說:「你們本要到深山去求無上之道,現在怎麼能因為兒子的緣故,而放棄了你們的心愿呢?人世間變幻無常,不像金石那樣壽命無期。我在任何時候,都願意跟隨父母入山,侍養在父母周圍。」
盲眼夫婦扶睒子起來,說:「你的孝心,天都能感受得到。那我們就一起入山吧!」於是睒子把家中的財寶,全施捨給貧窮的人,與父母一起入山精修正法。
到山中,睒子用柴作屋,以草為床褥,供父母休息。在山中一年,勤懇耕作,附近方圓百里,碩果累累,泉水清澈,池蓮炫目,鶯飛鳥鳴,一片祥和的景象。虎狼毒蟲受到感化,慈心相向,不互相傷害。食草飲水,也不用有所恐懼。
一天,迦夷國王入山射獵。這時睒子正披著鹿皮在泉邊汲水。……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1
上圖解說:
這是左邊三個情節中的第一個畫面,位於窟頂西坡火焰紋佛光北側。左邊情節(1):迦夷國王坐於宮中,身後有一侍從,面前有兩位大臣聽命;國王準備入山狩獵。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2
上圖解說:
左邊情節(2):國王與侍從騎馬出行,侍從為其張持華蓋。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3(中間稍缺一塊)
上圖解說:
左邊情節(3):迦夷國王入山射獵。披著鹿皮的睒子在泉邊汲水,群鹿從睒子身旁跑過。國王馳馬射鹿,發箭射中睒子。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3
【晱子本生故事】【2】
一天,迦夷國王入山射獵。這時睒子正披著鹿皮在泉邊汲水。國王一見,誤以為是獵物,便張弓射箭,射中了睒子。睒子中箭,舉身皆痛,便大呼:「是誰射箭殺我?大象因象牙而被殺,犀牛因犀角而死,鹿因皮和肉被殺。我沒有名貴的牙角,也沒有什麼皮肉。有什麼罪過而被射殺?」
國王見誤射了人,急忙下馬來到睒子身邊,問:「你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披著鹿皮?你這麼做不就讓人誤會你是山中的禽獸了嗎?」
睒子說:「我是迦夷國人。和父母來山上學道二十餘年,從來沒有被虎狼毒蟲傷害過。今天卻被國王您射殺!」
國王非常內疚,要為睒子拔出箭,並為他療傷,但由於箭射得太深,拔不出來。這時,百鳥禽獸從四面雲集而來,大聲呼號。國王被嚇壞了。
睒子急忙向眾鳥禽獸解釋道:「這不是國王的過錯,而是我的宿罪所致。我並不怕死,只擔心我死後年邁的盲父母,沒有人來照顧。」
國王跪在睒子面前,悔過陳言:「我寧願自己入地獄受罪,以拯救你的生命。如果你死了,我將不返回王國,而是住在這山中,奉養你的盲父母,請你不要擔心。有諸位天神作證,我絕對不會負此誓言。」
睒子聽了國王這番話,心喜意悅,雖死不恨,說:「那就麻煩你來照顧我的父母了!你會得無量之福的!」
國王湊近將死的睒子,說:「請告訴我你父母的住處吧!」
睒子指著不遠處的小徑,說:「順著這條路走,可以見到一個草屋,我父母就住在裡面。」說完睒子就咽氣了。
國王按照睒子所指的方向,去尋找他的父母。盲父母聽到有人來,便問:「你是誰?不像是我兒子的聲音。」
國王說:「我是迦夷國國王。我來山中狩獵,誤射了你們的兒子,特來請罪!以後就讓我代替睒子照顧二老吧!」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4
上圖解說:
右邊情節(1):國王找到盲父母的草庵,向他們講述誤殺睒子一事。
這裡令人感動的一個細節是——身為尊貴的國君,能夠向無權無勢的一對平民老夫婦下跪謝罪,不僅不遮掩、不抵賴,還主動贖罪,這種諔⒅t卑、勇敢擔當的精神,值得現代人反思(尤其對於「不把平民之命當回事兒」的當下社會,此情此景堪稱一面鏡子)。
【晱子本生故事】【3】
盲眼夫婦聽說睒子死去的消息,跌跌撞撞地來到睒子的屍體邊,撫屍大哭。哭聲感動了天地。天界的四天王得知後,甚為感動,於是下界用神葯救活了睒子,並醫好了盲眼夫婦的雙眼,使他們重見光明。
國王回宮後,更加體恤國民,惜身戒獵,不再濫殺無辜。
北周-299窟窟頂西坡-晱子本生5
上圖解說:
右邊情節(2):國王牽著盲父母找到睒子的屍體;(3):盲父母伏屍痛哭,呼天搶地,上有一天神自天上降臨,撒下仙藥,使睒子復活。
整幅畫面的敘事從兩頭開始,畫面中心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結尾。最後一個畫面中,死去的睒子神態平和,與盲父母撫屍揮臂的悲痛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時天人從空中飛來撒葯救活睒子,給了故事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與同時代的其他作品一樣,北周的壁畫擅長以平實的筆法描繪現實社會的場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因而使睒子的形象彷彿鄰家男孩一樣讓人倍感親切。
*** *** ***
感言:雖死勿忘奉父母,躬親至愛永如絮。孝感動天賦光明,子歸復來驚世喻。
(敦煌莫高窟299窟的睒子本生故事畫描繪的就是這一內容。元人將這一外來故事加以改編並選入《二十四孝》,使睒子成為周朝之人,將披鹿皮取水變成「取鹿乳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