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2018-05-19 10:16:0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章遏云(1912-2003)作者:程疯子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的青年时期和晚年照片

 

程派名伶章遏云(1912-2003),原名凤屏,字珠尘,别号“珠尘馆主”,乳名萍儿。原籍广东。早年随家由南方定居北京,自幼由养母邓氏抚养成人,养母妹夫即名武生张德俊。在养母教养下,七岁开始拜师学戏。最初向老艺人江顺仙学戏,十二岁从名票王庾生习老生,后改学青衣、花衫。于上海首次登台演出《武家坡》,于天津演出《汾河湾》。后迁居北京西城旧帘子胡同,经议员畲子立取艺名“遏云女士”,曾在北京城南游艺园边学艺边演出,也在京城新明戏院借台演戏。北京名伶梅兰芳、尚小云、李宝琴、荣蝶仙等人,她均先后拜门求艺。又从李寿山、张彩林、江顺仙、律佩芳、陶玉芝等名师。她聪慧颖悟,练功刻苦,其水袖功、园场及跷功均佳。章遏云博采众长,青衣、花旦、刀马旦皆精。民国十九年她带艺投师,以票友身份在开明戏院演出二本《虹霓关》为通天教主王瑶卿所赏识,即拜在王门之下精研技艺。她所演《雁门关》、《乾坤福寿镜》、《金猛关》、《貂禅》、《芦花河》、《刘兰芝》、《梅玉配》、《救父》等戏颇得王派神髓,被王老夫子誉为“女伶中的梅兰芳”。后章遏云又向梅兰芳学了《霸王别姬》。章遏云因家道中落,于是正式下海,以梅派为规范,在京、津一带露演。先后与杨小楼、王又宸、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等合作演出。她嗓音清婉柔润,腔调流利酣畅,扮相秀丽,台风端庄,叫座戏不仅有《雁门关》、《得意缘》,还有《女起解》、《棋盘山》、《乾坤福寿镜》、《霸王别姬》等众多剧目。其中既有梅派戏,也有程派戏;她根据自身条件和剧情需要,还改革了不少唱腔,被戏迷中好事者称之为“陈(程)皮梅”。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     樊江关      四郎探母

 

1930年春节前夕,章遏云组班来天津春和戏院,与正在附近的明星戏院演出的尚小云、小翠花等大红大紫的名家唱了一次对台戏。最初章遏云并不知道底细,等弄清楚这么棒的戏班就在跟前唱戏,为时已晚,因已伸手接了春和戏院定洋。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章遏云全凭仗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股劲头,披挂上阵。打对台戏码是《雁门关》。章遏云演青莲公主,她的恩师前辈称之为“旦角三鼎甲”的李宝琴演萧太后。当时李宝琴已然蓄须退休,人也胖了,在徒弟的再三邀请下,只好剃了胡子,重新登台,为给弟子站台压阵,上马出征。由于宣传得当,戏迷捧场,一出《雁门关》居然在春和戏院连续卖了十天满堂彩。一举唱红了《雁门关》,誉满津城。


在章遏云当选“四大坤伶皇后”时曾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那一年她曾嫁与北洋军阀倪嗣冲之子倪幼丹,后在著名大律师李景光事务所帮助下,最终以法调解离婚,冲破了军阀淫威和桎梏。此事是当年头条文化新闻,沸沸扬扬,名动一时。章遏云获得自由后,各界朋友都希望她尽快出山,重操旧业。但她却悄无声息在家闭门谢客达数月之久。对外讲是在将养身体,恢复健康;实则埋头练功,改腔调嗓,为重登舞台在习练新艺,精益求进。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遏云集 [专著] 1938年集收各界题赠京剧女演员章遏云的诗词120余首和照片由书局出版

 

章遏云先学梅、后宗程。与新艳秋一样,也迷恋程派,曾三番五次托人说情要拜程砚秋为师,因程砚秋一生不收女弟子,遭到谢绝。1932年间程砚秋赴欧洲考察,遗留下剧团乏人照管,剧团面临生计问题,章遏云则予以收编,高价聘请程砚秋琴师穆铁芬操琴及鼓师杭子和,随穆专攻程派戏路。穆铁芬与程砚秋长年合作者,程砚秋的戏码和程砚秋的演唱技法更是了如指掌,因此章遏云一学就同。得穆铁芬之助,将程腔重新整理,选订并及时推出剧目,同新艳秋一样,大演程剧并红极一时,大江南北争相礼聘,《荒山泪》、《碧玉簪》、《文姬归汉》、《六月雪》等为常演剧目。而程砚秋回国后,则重新物色琴师新人选周长华。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     凤还巢      十三妹   虹霓関

 1932年3月章遏云再度复出,演出场地仍是她唱红成名的天津春和戏院,头晚开场戏依然是拿手好戏《得意缘》。章遏云唱响津门之后。又组班离津征服了汉口、上海等地广大观众,成为那个时期久演不衰的名伶。她的叫座戏中演的时间最长的还属《雁门关》。1933年12月湖北汉口大舞台开台,章遏云亲自领衔出演。除《雷锋塔》、《棋盘山》、《乾坤福寿镜》等王派本门戏,还演程派《文姬归汉》,梅派《霸王别姬》等。同台老生王又宸是谭鑫培女婿,一代名角。他灌的《连营寨》唱片极负盛名,而《洪羊洞》、《失空斩》等也都是佳作。章遏云和他合演《红鬃烈马》、《樊梨花西征》即《女斩子》、《鹂珠梦》等互增生色。和章遏云配戏小生是下海不久的俞振飞,合演了《贩马记》、全本《雷锋塔》、《棋盘山》;后半个月是与名家姜妙香合演《八本雁门关》。年仅14岁的、日后的名武生张云溪也参加了演出。章遏云这期下来共演了一个月,直到1934年1月18日最后一场。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民国28年1939年12月底章遏云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了《双姣奇缘》以及程派戏《红佛传》、《碧玉簪》、《费宫人》、《青霜剑》等,还合演了《八本雁门关》,由她出演青莲公主,老搭档叶盛兰的杨八郎,杨宝森的杨四郎,芙蓉草的萧太后,马富禄的畲太君,连演满座很多天,轰动上海滩。1943年9月底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演于黄金大戏院,其中戏码有《红鬃烈马》由杨宝森和章遏云,俞振飞,芙蓉草,艾世菊等1939年的原版人马演出。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孟小冬姚玉兰章遏云                                          章遏云 1936年 

 

从她初搭雪艳琴班,到后自行组班期间,与诸茹香、李寿山、王又宸、马连良、高庆奎、侯喜瑞、王又荃、周瑞安、一斗丑、叶盛兰、马富禄、王士英、陈少霖、杨小楼、金少山、言菊朋、杨宝森、奚啸伯、袁世海等众多名家合作演出。她还多次反串粤剧,直到最走红1930年之时天津《北洋画报》为纪念戏剧专刊出版百期,举办了由社会各界投票选举京剧四大女伶皇后“四大坤旦”的活动。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与章遏当选而驰名南北。1936年章遏云拜上海杜月笙为义父,与孟小冬、姚玉兰为好友。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 文姬归汉 春香闹学

 

章遏云除上述剧目外,《金锁记》、《玉堂春》、《锁麟囊》、《四郎探母》、《得意缘》、《霸王别姬》、《三娘教子》、《雷峰塔》、《汾河湾》、《棋盘山》、《雁门关》、《樊江关》、《梅玉配》、《福寿镜》、《貂蝉》、《虹霓关》、《牧羊圈》、《杏元和番》、《双姣奇缘》、《宝莲灯》、《芙蓉剑》、《天河配》、《燕子笺》、《拾玉镯》、《龙凤程祥》、《宝莲灯》、《鸿鸾禧》、《儿女英雄传》、《钗头凤》、《御碑亭》《打渔杀家》、《青石山》、《活捉王魁》等戏也是她擅长。章遏云演剧娴熟,颇受赞誉。尤其《得意缘》曾得余玉琴、江顺仙、李宝琴等名家指教。她多才多艺能戏颇多,曾在《群英会》中反串鲁肃,从不与女演员配戏的程继先,竟破例与其合作扮演周瑜,茹富蕙饰演蒋干,程继先并向其传授了周瑜,她亦曾登场反串演出,并留有所饰周瑜剧照。她还向朱素云学了《辕门射戟》。还亦曾在《八蜡庙》戏中反串黄天霸,充分说明她有着深厚的功底。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 早期  醉酒  天津                                            章遏云 1926   桑园会

 

自从穆铁芬去世后,章遏云一度为失去了最好的程派琴师儿失落。1948年她移民香港曾一度息影舞台。1954年由好友出资在港拍摄了卜万苍执导、她主演的舞台艺术片《王宝钏》,同年为香港九龙火灾募捐,与影视红星蒋光超和老伶工周文伟合作义演了《六月雪》带法场,建国那年随随馆主和李蔷华去台湾演出后返回一度逗留香港的程派名琴沙韶春先生与香港著名程派琴票曽世骏担当文场。1954年她与朱世友、哈元章、马荣祥在台湾台北球场盛大公演了《六月雪》,周长华操琴,珠联璧合,精彩纷呈,十分轰动。之后回香港收拾家事。1958年程砚秋故世之后,曾有香港文化界与大陆有关人士约章先生在九龙见面,奉周恩来总理指令欢迎章先生北上组织程派艺术团、主导传承程派艺术。章先生婉谢北京官方条件优厚盛邀,旋即赴台定居。北京邀章先生不果则由周恩来总理指示调王呤秋与赵荣琛合组程派艺术团。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1954年章遏云六月雪               1954年  章遏云  尹鸿远  三军球场 朱痕记                   

 

1958年章遏云只身赴台北。定居台湾后,被大鹏等剧校聘请任教。偶而参加义演及电视台演出,1959年春章遏云在大鹏演《碧玉簪》由钮方雨饰小蕙,因为表演出色从此就声誉鹊起,开始走红。值得一提的是,大陆解放前夕,梅派名家王振祖与言少朋、李蔷华等组建“中国国剧团”到台湾演出时间不长,剧团解散。王振祖则留台,于1957年办起了台湾第一所正规京剧学校-复兴戏校,聘请了白玉薇、牟金铎、王鸣永、韩金声李桐春等京剧名家任教,周正荣、章遏云、高德松、周金福等表演艺术家也经常来校辅导。首批招进了130多名复字科学生。六十年代,复兴剧校撑起了台湾京剧半边天,为台湾京剧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而复兴剧校也曾公演了章遏云等名家执教的程派早期戏《孔雀屏》、《赚文娟》等。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 哈元章 梅龙镇 1958年                                    得意缘  章遏云 朱冠英 1961年

 

1978年5月28日,和顾正秋等在台北演出了《四郎探母》,其中顾正秋和周正荣演坐宫、周韵华的盗令、徐露的回令分饰铁镜公主、哈元章的出关和被擒、胡少安的见弟和见娘、谢景莘的哭堂和别亲、叶复润的回令分饰杨延辉,章遏云则饰萧太后,周金福饰大国舅、于金骅饰二国舅,顾正秋反串巡营杨宗保,刘陆娴饰后部杨宗保,刘小地饰杨延昭、井玉玲饰八姐、丁韵华饰九妹、姚玉兰饰畲太君、胡陆蕙饰四夫人。章遏云露演的萧太后,神情、道白、台步、派头,炉火纯青,后人难及。12月28-30日在台北又举行盛大义演,章遏云与从美国返台的顾正秋以及梁秀娟、戴绮霞、毕正琳、白玉薇、秦慧芬、张鸣福、马元亮、孙元坡、富连成社元字科名老生哈元章、周亮节、张正芬等同台表演。其中《五花洞》由陈宝亮饰武大郎、赵玉菁饰潘金莲,秦慧芬、马述贤、章遏云、戴绮霞饰假潘金莲。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章遏云奇双会                                         章遏云   马荣祥三击掌                

 

1980年章遏云在国父纪念馆演出《雁门关》以萧太后告别舞台。近三十年期间,章遏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艺术资料,先后有周长华和王克图等为她操琴。她拍摄了自己的戏曲黑白舞台艺术纪录片《王宝钏》,在台湾还演出了《亡蜀鉴》、《孔雀东南飞》、《得意缘》、《锁麟囊》、《朱痕记》;和朱世友和朱冠英演出了《十三妹》;和马元亮演出了《六月雪》;与名票赵培鑫、王振祖等多次演出《回令》;与哈元章、徐露演出了《大登殿》; 与赵培鑫演出了《武家坡》;与胡少安演出了《汾河湾》,与大鹏钮方雨合演了《碧玉簪》等等等等;章遏云的《三娘教子》更是体现她骨子老戏的扎实功底。章遏云是临摹高手,她有副亮、水、甜、脆的好嗓子,学程腔却毫不削足适履,着意追求的是韵味,落实起来便是行腔的处理,水磨、收放、气息件件到位,举重若轻,尤其值得啧啧称赞的是她断腔的果决恰当,在程派传人中绝无仅有。 此外1967年赴香港演出《奇双会》还去泰国等地演出极受赞誉。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转载]章遏云(1912-2003)

                             晚年章遏云和章遏云自传                         章遏云1961年在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清唱      

 

告别舞台后,章遏云于1985年出版了《章遏云自传》,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初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发行简体版。1989年荣获美国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自从1950年代定居台湾后,她跟杜月笙手下邵景甫分手之后,也未再嫁人只身独居。她得享高寿,精明而豁达,正以一颗平常心过着安谧的晚年。这位当年的风云人物、一代程派名伶,于2003年11月逝世于台北市仁爱医院。


由于其风格依然保持旧日风貌为多,故颇有程师神韵。她是与新艳秋齐名的程派艺术大家,是足以为标准的程派传人,尽显名角的风范。香港明星李丽华于1930年代拜在章遏云和穆铁芬门下学戏。而台湾的程派后人,大多出自章遏云的栽培。章遏云为台湾大鹏剧校二、四、五期培养出来了女弟子古爱莲、邵佩瑜和张安平等优秀的程派名旦,可惜她们三位都在1970-80年代逐渐退出舞台。而师从章遏云和高华的台北国光剧团演员、由陆光剧校训练出来的一期毕业生、再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的吴陆君则梅程兼唱。另外海光剧校的弟子王海萍(脱离舞台)、大鹏剧校的弟子周珍华(脱离舞台)、学生台湾戏曲学院朱传敏也都是章遏云所授。章遏云最年轻的学生是当今国光剧团旦角演员,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的王耀星。这些后人已有专文介绍。(本文原创,如转载请注明程疯子博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