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五回上 生命结局的印证

(2016-05-17 16:33:10)
标签:

佛学

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生命结局的印证|
《红楼梦》告诉我们,结局不是最重要的,人怎么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结局才重要。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此书最关键的章节是第五回和第六回。第五回其实是这部近百万字的小说的真正开头。在小说开始时,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叫做太虚幻境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一些大柜子,柜子有很多抽屉。他一一打开抽屉,在每个抽屉里都会看到一张画,旁边写有几句诗。那些诗,是他一生中碰到的女性的命运。
《红楼梦》这部小说结构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把故事结局放到前面来写。
很多朋友在人生彷徨的时刻,常常会到庙里抽一支签。这支签告诉你一生会碰到的事情。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签都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人对命运的依靠,好像永远没办法完全消除,因为这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好奇,谁都很想知道自己接下来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
像在台湾,好多人会在早上买一份报纸,去看十二个星座及其近期的运势。看了以后你也很难说它对你毫无影响,虽然你只是觉得好玩才看看。你会发现所有关于运势的东西,不管是十二星座,还是你在庙里抽的签,都有一点模棱两可。抽签的人常常觉得很准,那是因为对签你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
贾宝玉打开的抽屉里的判词,就是判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词句,而这些判词都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我们知道判词写的是谁,但不能完全理解很多句子真正的意思。比如“一从二令三人木”,这跟谜语一样。搞红学的人一直在猜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学者的谜底能够真正让人信服。可即使没有猜出来,也知道这是王熙凤的判词。有人认为,人跟木加起来是一个“休”字,就说是她最后被贾琏休了。古代女子被休就是被婆家赶出去,是很惨的事。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曹雪芹留下很多千古难解的谜,有点像我们在庙里抽的签,你永远不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而它的精彩也在这里。
小说大结局全部在第五回,如果你想知道《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的命运,你就要不断回到第五回来看。因为那些诗已经放在那里,你会去印证。就像你在庙里求的签,可能是十年前抽的,你会一直放在抽屉里,隔一阵子拿出来看一看,看到底对还是不对。诗跟生命之间的印证关系全部在第五回当中。
除了判词,还有十四支曲子。这十四支曲子也是讲书中最重要女性的命运(十四支是指包括了《红楼梦引子》和《收尾·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里有一个名称叫“金陵十二钗”,指十二个最重要的女子,她们是贾家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巧姐、李纨,还有秦可卿、妙玉。有趣的是,不是一人一首判词,林黛玉和薛宝钗一直在同一首判词里。“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挂中林带玉”,用一个倒读的方法把林黛玉名字放进去了。“雪”一直是薛的谐音,在《红楼梦》当中所有提到雪的部分,都在影射薛家,“金钗雪里埋”讲的是薛宝钗。可它们是同一首诗,是不是作者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或者,对于作者来讲,他一生当中最难以忘怀的两个女性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如何选择是一个难题,选择一个,对于另外一个将是很大的遗憾,因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典范。
我觉得作者触到了生命的本质,这个本质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的,是我们从来都不敢说的。你会发现你的一生中,当你决定跟一个人结婚的时候,其实对另外的人可能就是遗憾。《红楼梦》中隐含着很奇特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对作者来讲,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不能全得的。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林黛玉和薛宝钗一直是很有趣的象征,好像两人合在一起才是完美,如果她们是两个人,就永远不完美。所以在作者幻想的世界里,在判词当中,她们变成了合在一起的生命形态。不管是判词还是《红楼梦》的十四支曲子,林黛玉和薛宝钗一直是一个特例,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现象。
第二个要注意的现象是,如果说《红楼梦》是十二金钗每个人有一首判词,每一个人有一首曲子,就不会有十四支曲子。《红楼梦》的十四支曲子并不是完全在写个人。譬如最后一支曲子明显讲到“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前世欠别人命,这一辈子要把这个命还掉,前世欠眼泪,这一世要把眼泪全部流完,这当然是讲林黛玉的故事。最后讲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里写的不是任何个体,而是写这个小说里所有人的下场。所有人来这一世,不管争名还是夺利,最后都会走,作者用了一个近似于老庄的写法,告诉我们人世间所有的繁华到最后都是空忙一场。
第五回要一看再看,以后读到后面任何一章你都翻回来去印证第五回的结局。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读者,这很冒险,因为如果知道结局,读者很可能就不想看下去了。可《红楼梦》告诉我们,结局不是最重要的,人怎么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结局才重要。
晴雯:作者疼爱的悲剧角色|
作者在看人生的时候有一种透彻,他不是在评判人的好坏,而是在阐发一个道理:人的命运悲剧是个性的悲剧。
宝玉先打开的是“十二金钗又副册”,第一首判词写晴雯,她是《红楼梦》里宝玉身边一个非常重要的丫头。“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在讲“晴”和“雯”,是她名字里的两个字。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说晴雯是一个奴婢,一个丫头,可是她“心比天高”,因为她非常爱宝玉,要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全部献给宝玉。当王夫人觉得晴雯在勾引宝玉以后,将她赶出贾府。晴雯落难,即将病死时,她感觉自己跟宝玉在一起的愿望完全落空了,这是写晴雯的悲剧。也许更重要的是,晴雯之所以酿成悲剧,是因为她始终心有不甘,她不肯认命。她觉得凭什么我身为下贱,就不可以心比天高?她要追求更大的生命激情和人生目标。
晴雯最动人的部分是在临终的时候,把她留的三根指甲咬断,交给宝玉。一个丫头要做很多粗重的工作,她竟然留了三根慈禧太后那样的长指甲。从这里可以看出,她一直想去追求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临死前,宝玉赶来看她,她已无法坐起来,便用最后一丝力气咬断这三个指甲,把它给了宝玉,这个场面让人震惊。她觉得这辈子白留了这三个指甲。指甲是肉体的东西,她一直爱宝玉,却没有跟宝玉发生任何关系。第一个跟宝玉发生性关系的是袭人,袭人看起来是最乖的女生,很柔顺。晴雯被赶出去,是因为王夫人觉得她的头发常常梳得不正经、不规矩。可是很奇怪,真正在性方面很大胆的女孩不是晴雯,却是袭人。晴雯什么也没做,所以她觉得特别冤枉。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任何角色你都很难解释他是好还是坏,比如晴雯,她是一个生命的现象。读《红楼梦》常常会让我们想到身边的人。在中学时,教官规定头发一定要剪到耳朵上边。有一个女孩不肯听,一定要留长的;裙子一定要盖过膝盖,她就偏偏要露出膝盖来。那个女孩最后被记大过退学,我还记得她哭泣的样子。其实她什么也没做,她比那些私下做了很多大胆事情的女孩子要规矩得多。晴雯就是这样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女孩子。作者对她有一种心疼,她好像惹人厌,好像是一个不规矩的人,可是她比很多不规矩的人还要规矩。作者在看人生的时候有一种透彻,他不是在评判人的好坏,而是在阐发一个道理:人的命运悲剧是个性的悲剧。

宝玉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进入一个特殊的梦境。
秦可卿是引领贾宝玉从现实进入梦境的关键。在现实当中这个女性是秦可卿;在梦的世界里她是警幻仙姑。警幻,警告你人生是一个空幻的现象。现实中的可卿是非常使人眷恋的。在这里,作者试图去触碰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互补关系。
警幻仙姑跟宝玉讲,她住在离恨天之上,忘愁海之中,主管女怨男痴。在太虚幻境中有朝啼司、夜怨司等。“司”就是主管,主管你的情感状态。作者用了非常精彩的超现实方法,让我们了解到人生情感部分,常常是我们理性控制不住的。人无缘无故啼哭,无缘无故发愁,都有一个命运的主管。
警幻仙姑带他到了一个房间,看到好多柜子。贾宝玉很好奇,她就讲,所有人世间的风流孽债都在这些柜子当中。仙姑说:“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在梦境里,贾宝玉就撒娇了,很像一个小孩子,闹着一定要看。警幻仙姑就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就让他随便玩一玩,看一看。
他很开心地跑进“薄命司”,打开金陵十二钗的柜子。金陵就是贾家所在的地方,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警幻仙姑解释说,这个柜子里放的就是你们金陵这个地方十二个冠首女子的命运。他有点不解:金陵女孩子这么多,怎么会只有十二个?警幻仙姑就跟他讲,有些命运一般的,就不会记录在此,比较特殊的才会记录在这里。这个特殊是指传奇人物,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概结局也都是悲剧。柜子分正册、副册、又副册,宝玉第一个打开的是又副册。又副册是比副册还要低的,都是丫头,里面有晴雯和袭人。
晴雯|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宝玉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画,那个画“又非人物,亦无山水,不过是水墨烘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有一点像抽象画吧。这是在讲晴雯。一种彩色的云叫雯,就用这个画来形容晴雯。然后他看到了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难逢”是讲晴,雨后天晴叫做霁。原来月亮是被乌云遮住的,可是乌云离开了,月亮出来,叫晴。所以第一个句子讲晴。彩云就是雯,雯这个字的意思是有颜色的云,晴雯两个字已经被点出来了。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聪明灵巧,她还风流,喜欢把头发弄一点不同的流行花样,可她招人怨。因为在这样的家族里,你只要跟别人不一样,就要遭殃。儒家的道德就是跟别人一样,不要有特殊性,可晴雯的个性很特别,恃宠而骄,喜欢表现,也喜欢炫耀,王夫人很讨厌她。“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就要被别人指指点点,因为你作风特殊,就会惹很多是非,最后晴雯被赶出了贾府。
宝玉疼她爱她,可这个多情公子最后也是白忙一场,救不了晴雯。整句诗在讲晴雯,非常完整。晴雯是《红楼梦》在没有写完的情况下就有了结局的一个人物,大家对这一首判词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其他一些人物下场未知,就会留下很多的谜。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人这个丫头姓花,宝玉替她取了一个名字叫袭人。花跟席就是她的名字,判词里面都有很多典故,很多的隐喻。画里就看得出来,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就是花袭人。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袭人一辈子温柔和顺,贾母很少看到一个这么有耐心、服侍人这么周到的丫头,就把她赏给了宝玉。袭人的个性周到体贴,温柔和顺,从不跟人吵架,从来不发怒,是最平衡的一种个性。
可是这里用“枉自温柔和顺”,一辈子这样子又怎么样呢?“空云似桂如兰”,就是她像桂花、兰花一样,有淡淡的幽香,从来不去争宠的。袭人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她也常常把宝玉对她的爱跟别人分享,她会提醒宝玉应该多关心别人,不要只是关心她。她做人非常周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袭人,她是“又副册”里的薛宝钗。可是这样的人也很累。“枉”跟“空”都有一点在说,好像她一辈子就是这样白活了。
她最大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做宝玉的陪房——妾。贵族人家结婚,会有一个一生服侍他的人,就是他的妾。她很早跟宝玉发生了性关系,因为她本来就认定跟了宝玉。“堪羡优伶有福”,优伶指演戏的人。这里有一个角色现在还没有出场,叫做蒋玉菡。蒋玉菡是一个反串演花旦的男演员,很有名。戏子社会地位非常低,可是因为他的貌美和艺术上的技艺精湛,常常被不同的人包养。宝玉有一次被父亲毒打,就是因为爱上了蒋玉菡,他们私自换了汗巾子,就是绑裤子的带子,有一点手帕交的意思,结果被爸爸发现。蒋玉菡后来娶的太太就是袭人。阴错阳差,这个汗巾子传到了袭人那边。“堪羡优伶有福”,就是蒋玉菡有福气娶到袭人。可“谁知公子无缘”,就是贾宝玉认定了袭人是跟他的,结果贾宝玉反而没有娶到袭人。这一段也是比较清楚的结局。
天命是人不可知的。袭人和宝玉都认定他们一辈子会在一起,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有缘分。判词读到第二首,其实不是悲剧不悲剧的问题,而是说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后面有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在等着。《红楼梦》在第五回就把结局讲出来,是让我们回头再倒叙时看到天命不可违。人有一种宿命,这个宿命会一直发展下去。可是因为事件还没有发生,这个十三岁的男孩子,看着他最亲近的晴雯、袭人的命运,当然读不懂,如果真有天命,很早就告诉你,其实是没有用的。你到庙里抽签,即使那个签很准,你也还是不懂,因为在事情发生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香菱|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玉看了不解,觉得无趣,又去开副册之门,副册里有香菱。香菱,甄士隐的女儿,后改名香菱,变成薛蟠的妾。为什么放在副册,没有放在又副册?这个家族里有很有趣的等级。对作者来讲,正册都是小姐出身,又副册是丫头,副册是夹在两者之间的。香菱其实已经是丫头,是妾了,应该放在又副册,可是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又不完全是丫头的命。所以她是在正册和又副册之间的所谓副册中的。
宝玉拿起来看,上面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口池塘,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这里在讲香菱,因为菱角的花是跟莲花和荷花长在一起,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这个名字出来了,香跟菱都影射在这里。“平生遭际实堪伤”,是说这个女孩子一生都是悲惨的。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个胡适考证出来了,一个木头旁边有两个土,就是桂个字,孤木是木字边,就是桂花的桂这个字。胡适考证说,因为薛蟠娶了夏金桂,最后把香菱活活折磨死。可小说没有写完,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香菱的结局还不错。可是胡适说这是跟作者原意完全不一样的,香菱是彻头彻尾的命苦。
对于香菱的命运,宝玉看了仍是不解,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女孩。他也还没有碰到夏金桂,当然读不懂。他觉得不耐烦,就去看正册,十二金钗一一出场。
黛玉、宝钗|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第一页上面画着两株枯木。木加木就是林,树上挂着一围玉带,“黛玉”这两个字也在里面了。又有一堆雪,“薛”出来了,有一个女人用的金钗埋在雪里,“宝钗”也出来了。林黛玉跟薛宝钗始终在同一首判词,从来没有被分开过。这两个女性是作者平生最钟爱的女性,对于作者来讲,她们一直是一个人。也有人认为,有可能作者所爱的一个女性兼具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他把一个人写成两个人,黛玉和宝钗根本就是一个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里用到一个典故。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做官读书常常没有恒心,做了一半就不做了。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太太,忽然把织线割断,停掉了织布机。告诉他说,你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就是失败者。这个典故是在讲薛宝钗,因为薛宝钗常常劝贾宝玉好好读书上进,能够做一个世俗里面可被接受的人。“可叹停机德”,是讲薛宝钗的一种女性道德力量的强度。
“咏絮才”是指《世说新语》里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孩子谢道韫,天上在下雪,谢安问怎么去形容雪。有男孩子说,好像盐撒在空中。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像被风吹起的柳絮在空中飘飞一样。这里讲的是林黛玉,因为林黛玉非常有才华,她好几次写诗夺魁。
“堪怜咏絮才”与“可叹停机德”是两个不同的赞叹,就是这个女孩子有这么好的德行,有这么好的才华,可是分离在两个人身上。“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把林黛玉和薛宝钗统合在一首诗当中,一个的善良是一种美,另一个的才华也是一种美。这两种美没有统一,变成作者的一个遗憾。
在最重要的林黛玉、薛宝钗之后,开始谈贾宝玉的几个姐妹。


元春|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一个是元春:“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弓”是谐音,就是皇宫的宫,因为元春后来嫁到皇宫做贵妃了。上面挂了一个香橼,香橼是一种芸香料植物,可用作中药,又可作香包。“橼”和“元”是同音字,是讲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元春做了贵妃,二十岁左右死的,她生前执掌大权,是皇帝非常宠爱的一个贵妃。
有点像五月的榴花一样,红得发紫。石榴的花是最红的花,古代叫做榴火。“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初春就是元春,后面迎春、探春、惜春,没有一个比得上元春。
后面“虎兔相逢大梦归”,这个胡适没有考证出来,有的本子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胡适认为,虎兔可能在讲十二生肖,元春在虎兔之间那一年死掉。这是胡适的一个猜测,是无法印证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元春在哪一年死的。如果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可能有政治斗争的问题。虎和犀牛都是厉害的东西,在这个斗争里她被牺牲了。
元春的死跟贾家的败落有非常大的关系。荣国府受到皇帝非常大的恩宠是因为元春,元春一死,接下来就是贾家抄家,整个没落了。从元春的判词里面可以看到,她的命运主宰着整个贾家的盛衰。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这儿讲的是探春。按照年龄,应该先讲迎春的,可是先讲了探春,因为探春在小说里比迎春和惜春都重要。
林语堂在英文版《红楼梦》的介绍文字里,一再强调他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探春。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女儿。在过去,非嫡生子地位是非常卑微的。她生性要强,聪明能干,很会做人。可妈妈变成她最大的痛苦。因为她妈妈很没有教养,在公开场合侮辱探春的总是妈妈。
探春后来结婚了,嫁得非常远。一般人认为她嫁到柬埔寨、越南这一带做了藩王的妃子。现在看来,远嫁脱离了痛苦,这或许是她生命里最好的归宿。可在这里作者用了比较传统的看法,认为她的远嫁是一种悲剧。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一湾逝水常常让人想到湘江。十二金钗里有个很重要的人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场,她叫史湘云,贾母娘家的女孩子。她生下来爸妈就死了,贾母很疼她,常常把她接过来住。这个画是在讲史湘云。
史湘云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大概是射手座的那种,讲话大大咧咧的,常常是得罪了人也不知道。喝醉酒就在石头上睡着了。史湘云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角色,个性豪迈,常穿着男孩子的衣服跑出来玩。
她的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她生在一个有钱人家,可富贵又如何?还是婴儿的时候爸妈就死了。“转眼吊斜晖”,斜晖就是落日,意思是你的繁华一转眼就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的名字都在这一句里面,是说史湘云的结局。
史湘云后来嫁得非常好,丈夫才貌双全,又爱她,可是没多久就死了。丈夫早逝,这一辈子大概就是跟李纨一样的命运了。史湘云英气豪爽,也就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在看这些判词的时候,常常让我们心生悲悯。
人生最大的学习是,你不敢轻易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福祸都在旦夕之间,我常常看到有朋友刚刚在笑完别人的下场,没多久自己就发生了更不幸的事情。我看判词最大收获是,从中发现了作者的悲悯,他在提醒众人,谨慎惜福。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妙玉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孩子,可是因为被抄家了,没有地方可去。过去抄家以后的女性命运非常惨,常常被发配为军妓。贾家收容了她,盖了一座庙,她出家在那里做尼姑。妙玉当然也有她的不甘心,她诗书琴棋都非常好,人长得又漂亮,可就因为抄家,她必须一辈子变成出家人。
妙玉一直觉得自己是最美、最干净、最孤傲的人,什么人都看不起,可是她常常流露出对宝玉的爱。她的庙里常开很漂亮的红梅花,人人都想要,她一概不给。可是宝玉去要,她就送出来一个大的梅瓶,里面插一枝最漂亮的梅花。
妙玉有洁癖,最有趣的是那次贾母带刘姥姥到庙里喝茶,妙玉拿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明朝成窑的杯子,装茶给贾母喝,贾母喝了一口就递给刘姥姥说,你也尝尝,刘姥姥就喝了。事后妙玉跟小尼姑说,这个杯子不要了,把它丢出去吧。
可是妙玉的下场非常惨,一个修行的人,每天打坐修禅,最后却被匪徒强暴。就算你是一块美玉,当你不知惜福的时候,是会掉在烂泥当中的。这个下场妙玉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她已经孤傲到自以为是的地步。她说“把那个杯子丢出去吧”时的那种神气,根本不可能想到有一天她就是那个杯子,就那么掉在最肮脏的地方。
《红楼梦》中很多的提醒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的洁癖如果伤了人,有一天它就会回来伤到你自己。妙玉的下场非常奇特。十二金钗中林语堂最讨厌的就是妙玉,认为她是最做作的女孩子。我觉得妙玉有她自己的命运。落寞的贵族身上常常有一种自负,那个自负也是她的保护。因为她在这个家族里面,可能会被看不起,她只能用一种很孤傲的方式出现,她对刘姥姥的态度特别明显。
讲到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你要干净,你哪里真的干净了?你不是每天在读佛经,都在讲空吗,最后哪里空了?如果真的四大皆空,大概不会在意什么人用你的杯子,也不会在意什么人来跟你要梅花。我们常常在讲空,可不一定做得到。“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最后还是掉到肮脏的泥土当中。
《红楼梦》在点出这些人物的命运时,不要说宝玉不解,我们也不解,因为这些人物还没有出场。


迎春|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接下来是贾迎春。这个外号“二木头”的迎春,憨憨傻傻的,什么事都不管。在贾家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是非纠葛中,她永远什么都不碰,也不愿意强出头。
迎春非常惨的是嫁给孙绍祖。孙绍祖是个很可怕的人,婚后竟毒打迎春,恐怕这是最早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家庭暴力。迎春最后是被打死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中山狼”是一个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赵简子,他打猎时追杀一只狼,慈悲的东郭先生把狼给藏了起来。赵简子的打猎队伍走了以后,回过头来东郭先生险些被狼吃掉了。这个故事一直在告诉我们,妇人之仁的结果就是自己反而被狼吃掉。“子系中山狼”,“子”加“系”,就是“孙”,这里点出了孙绍祖,也就是迎春后来的丈夫。“得志便猖狂”,一得意的时候他就会猖狂。“金闺花柳质”,是说迎春这么娇弱的大家闺秀,一个美貌的女子。
“一载赴黄粱”,黄粱是一种高粱,过去很多人用它做主食。有一个姓卢的读书人在锅里蒸黄粱,饭还没有熟,他就想睡觉。有一个姓吕的老翁就过来说,你要睡觉的话我送你一个枕头,他拿了那个枕头就睡着了。睡着后梦到好多好多事情,一生的繁华都梦到了,直至梦到自己死掉。醒过来的时候,饭还没有熟。他在这么短的时间梦到了一生的繁华与幻灭。黄粱梦常常用来形容人世间权力与财富的短暂与虚幻,一枕黄粱,饭还没熟,这一生已经过完了。
惜春|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家最小的女儿是惜春。画的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勘破三春景不长”,她是最后一个春。三春景都不长,嫁到皇宫的元春,嫁到远方的探春,嫁给中山狼的迎春,命都不好。所以是“勘破三春”。“缁衣顿改昔年妆”,这个女孩子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缁衣就是出家人的衣服,她换了尼姑的衣服,不再化妆了,变成了尼姑。“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生就在庙里看着佛经度过了。这是惜春最后的命运,在贾宝玉做梦的时候,惜春只有七八岁。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哭向金陵事更哀
下面的判词讲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这里要讲王熙凤了。“凡鸟偏从末世来”,平凡的凡字加一个鸟,就是凤凰的凤(鳳)。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叫吕安的知识分子,他要去找好朋友嵇康。嵇康不在家,他的弟弟嵇喜出来了。谈了几句话以后,吕安觉得不太对,拿出笔来在门上写了个凤字后走了。嵇喜很得意,跟人家说吕安赞美他是凤。嵇康回来跟弟弟说,他在骂你,说你是凡鸟,根本不入流。书没有好好读,做人也不成功的那种粗俗之辈,就是凡鸟。
自此,“凡鸟”跟“凤”就常常被连在一起。“凡鸟偏从末世来”,讲王熙凤偏偏生在末世,就是贾家要抄家的时候。有人认为,王熙凤就是在抄家的时候被休了。她要对家族的衰落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是管家。“都知爱慕此生才”,每个人都说她有才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这么能干,这么利落。可是她最后的结局是被休,住在庙里面变成了乞丐。女儿巧姐被卖到妓院,王熙凤的下场是非常惨的。“哭向金陵事更哀”,她的灵魂回到金陵王家时是非常悲哀的。
巧姐|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之后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巧姐被舅舅卖到妓院去,后来被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救出来。王熙凤曾经救济过一个非常穷的人,就是刘姥姥。刘姥姥第一次到贾家求助,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让他们过冬。
这里面就有一个暗示,王熙凤曾经积过阴德,所以她的女儿从妓院被救出来,嫁给板儿,变成了一个农妇。她算是命好的,至少没有落到妓院里去。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你生在贵族家庭,可是家败了,你就没有资格再讲什么富贵。“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因为偶然救济过刘姥姥,才遇恩人救助。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接下来“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这是讲李纨。贾珠二十岁就死了,李纨守寡,大概十七八岁时生了儿子贾兰,一辈子就盼着孩子读书上进。贾兰后来做官,母以子贵,她变成了一品夫人,可刚刚拿到凤冠霞帔,她就死掉了。“桃李春风结子完”,把李纨的名字放在当中,同时也暗示了她命运中最重要的是把儿子抚养成人。“到头谁似一盆兰”,她像兰花一样,十几岁就开始安安静静地守寡。“如冰水好空相妒”,又像冰又像水,十七岁的女孩子刚刚结婚生了一个儿子,青春正好,可是却像结了冰一样,不能再有美好的青春。“枉与他人作笑谈”,也不过就是别人口中伟大的故事。事实上是在讲她的寂寞和孤独。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最后一首判词在讲秦可卿。“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红楼梦》里被各家考证最多的就是这一段。秦可卿在小说里是病死的,可是画里表现的是上吊死的。秦可卿是贾蓉的太太,公公贾珍爱上了秦可卿,逼奸她。秦可卿活不下去,就上吊死了,所以最初的版本中那一节叫“淫丧天香楼”,后来有人在旧书摊上买到了这一节的手抄本。作者写完以后,家族里的人都在阅读。“脂砚斋”,一般人认为是作者的叔叔,读到这一段以后,觉得这件事情实在是不应该让外人知道的家丑,曹雪芹就改了,把秦可卿悬梁自尽改成病死,把“淫丧天香楼”这一段删了。改完之后,脂砚斋就批了一句“雪芹厚道之人”。可是前面的画没有改,还是上吊,原来有关这一段的稿本“淫丧天香楼”也找到了。可见作者原来写得更大胆,把乱伦的事情直接写出来了。《红楼梦》的作者觉得,传统中国人的世界是很虚伪的,私下做的跟表面讲的完全不一样。他把家族里的丑事全写出来,我觉得有忏悔的意义。文学的重要性也在这里。一个太过重视道德的社会,最后大家讲的全是假话。
你跟一个人相处,最好不要听他讲了什么,你要听他没有讲什么。因为没有讲的才是他真正的心事,可他往往不敢讲,而是用别的东西伪装与掩饰。《红楼梦》里面没有讲的那个部分,大概是非常重要的。
“情天情海幻情身”,秦可卿的姓“秦”和最后一个字“卿”,就是情的谐音,整个都在讲情。这个女孩子是因情而死的人。她的公公爱她这件事,她无法克制的美,是她造孽的原因。“情既相逢必主淫”,作者认为,情跟淫之间是不可分的。过去都认为淫是肉体上的淫荡,情是一个比较升华的东西。曹雪芹刚好相反,他认为甜言蜜语的情本来就在主淫,他的目的非常清楚,认为情是一个被包装过的性,所有浪漫爱情的背后其实就是性。这是三百年前特异的看法,他觉得人把情话说得那么漂亮,其实全是在包装,背后就是淫这个字。“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不要说败家的子弟都是荣国府的人,真正造祸抄家,让这个家族败落的根本原因是在宁国府。这里还是在讲贾珍,因为贾珍是宁国府的主人。
这一段不容易懂。经过很多学者的考证,“淫丧天香楼”这个部分,秦可卿的真实下场,已经完全被挖出来了。秦可卿是小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女子,开篇没多久就死掉了。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姑,她是贾珍爱慕的对象,也是贾宝玉爱慕的对象,引导贾宝玉进入春梦的就是秦可卿。秦可卿那么美,美到这么多情天孽海全部跟她有关;她还变成警幻仙姑,让你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