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入世”之路

标签:
龙岗华德福乐匋教育 |
家长送孩子读华德福学校的N种选择
2016-05-17 穆培华 中原华德福
http://s9/mw690/002UnHsHgy722hfzuHu38&690
很多家长了解华德福教育之后,都有诸多顾虑,此次澳大利亚考察最大的收获之一,恰好是帮我们彻底打消了这些顾虑,因为,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孩子的出路完全没有问题。传统应试学校,只有一少部分孩子能够适应,他们善于记忆,长于考试,但这部分孩子只点20%左右,其他80%的孩子都是在陪太子读书。
其实,即使是那20%所谓成功的孩子,到底培养成什么样了呢?我们可以问问各类用人单位,看看这些善长读书、善长考试的孩子怎么样。当然,再糟糕的教育也会出人才,可成苗率那么低,到底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更“安全”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选择一:不上华德福学校,也可以接受华德福教育。目前,中国的华德福学校数量还很少,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也的确有一部分学校、一部分老师可能不会让家长满意。对于不愿意或没办法读华德福学校的家长来说,在家华德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以后,自己的收获比孩子还多。家长学习华德福教育,至少可以造福三代人,这条路当然也是不错的选择。
选择二:读华德福幼儿园之后进入公办学校。华德福教育是有底线的教育,是适合人的教育,在华德福幼儿园,对儿童的观察、研究和尊重非常到底,并且在这里决不会发生提前进行智性教育的事情,孩子的自由玩耍会非常充分,身体发育会非常健康,这些都华德福教育的底线。其实,即使在公办学校,老师们对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的孩子也感到很无奈,过早的厌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到了小学很难更正。因此,选择华德福幼儿园比普通幼儿园更安全。
选择三:读完华德福小学再去公办学校读初中。这样的做法也完全没有问题,在澳大利亚就有这样的华德福学校,但这对华德福学校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在孩子小学毕业之前,要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和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的华德福学校相比,要在如何与公办教育对接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于家长来说,不用担忧孩子学的知识少,事实上,华德福的1-6年级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加速度模式,1-2年级在学业水平上比传统学校稍慢,三年级基本持平,中高年级所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普通学校和国家的大纲,更重要的是,在华德福学校,孩子学习的兴趣不会被扼杀,艺术的教育又会让孩子葆有灵性,这些都让孩子们进入传统学校后可以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选择四:在国内华德福学校读到8年级到公办初中读9年级,然后升入高中。在前一种选择的解释中,相关内容和这个选择同样适用。读到8年级的好处是,孩子满14岁以后,自主能力更强,适应性也更强,到公办初中中适应一年,再升入高中也更稳妥。
选择五:在国内华德福学校读到8年级,然后到国外读华德福高中。由于中国华德福学校发展较晚,目前全国只有成都一所高中,短期内我们的高中质量和国外近百年历史的华德福高中还有较大差距。在国内读完8年级,如果孩子的外语水平非常好,到国外读华德福高中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非常可靠的数据是,不管是在欧洲、澳洲还是美洲,华德福高中的升学率是高于传统学校的,在有些地方还高很多。国外华德福高中普遍有三种申请大学的方式,一种是在11、12年级引入公办课程,考取高中文凭,顺利参加高考;第二是读完华德福高中的12年级,然后再到公办学校读1-2年,再参加高考;第三种选择是不考当地的高中文凭,凭借高中的研究课题直接向大学递交申请,有相当一部分华德福高中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这些孩子的学术研究方式接近大学,学术成果也非常好,进入大学学习热情高,成果丰富,非常受一些大学的欢迎。总之,读国外的华德福高中,有很多的渠道上大学。
选择六:在国内一直读完华德福高中。目前,全国的华德福学校正在凝聚力量,创办高中,由于大批的华德福学校毕业生和家长有着强烈的需求,可以确信,未来十年,中国一定会诞生一批华德福高中,随着课程大纲的成熟、教学经验的丰富和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华德福高中一定会越办越好,孩子年龄较小的家长值得期待。
总之,孩子读华德福学校的出路有很多,如果您真正地了解华德福教育,如果您有决心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读书吧,这也许算是你能够送给孩子童年的最好礼物了!這些,都是下面這些智慧的教育者告訴我的!
通过阅读鲁道夫·施泰纳的原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读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孔子,想到这位至圣先师被老子泼了那么一大盆冷水,还是坚持要去实践他的理想。作为施泰纳的继承者,华德福教育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办教育呢?我想,真正领悟先哲的智慧和精神的人,一定会选择一种积极的“入世”姿态,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原本就是教育的使命。这个世界越不好,就越需要建设者,如果每个人都是旁观者、抱怨者、批评者、甚至是破坏者,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好,甚至会越来越糟。我想,这些,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基本立场,华德福教育也不能例外。
~
那么,华德福教育的“入世”之路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入世”,这是摆在所有从事华德福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入世”不是向世俗妥协,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形态被权力绑架,被金钱绑架,无视孩子的存在,成为害人的功利教育。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多学校都选择了这种功利模式的大潮中,华德福教育选择了“逆行”,也因此显得有些“另类”,甚至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之下显得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以至于给人一种“遗世而独立”的一种感觉。事实上,这种“印象”并非华德福教育的本质。此次澳洲考察,最让我鼓舞的一点就是,华德福教育在这块土地上呈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无论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结出了累累硕果。而创造这些成就的,是一批透彻理解华德福教育本质、深谙教育办学规律、有着宽广胸怀和高远视野、既仰望星空又非常落地的华德福学校的领路人,关于他们的故事在我的一系列游记中都有记载,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他们都是男人。在这样一群人当中,有一位是我最佩服的,他就是墨尔本Freshwater
Greek Steiner School的Joseph Kecskemefi校长。
这所学校很小,也很年轻,建校只有10年,三年前,学校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几乎快倒闭了,这个时候,约瑟夫来到了这里。仅仅三年时间,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我们安排参观路线的守中说,他想“为大家找一所乡村小学”,意思是也看看这样小规模的普通乡村学校。可实际的效果是,考察团的成员们一致认为,这个学校非常好,非常美,非常有发展潜力,当然,在我们的心目中,约瑟夫也是一位大神级的优秀校长。
一、政府支持力度之大超出我们想象
一进学校,约瑟夫就向我们介绍,学校旁边有一块湿地,还有两个农场,一个生物动力农场,一个普通的养牛农场,小孩子可以到农场里做一些事情,特别是三年级的孩子。这样的大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那些城里所谓高大上的学校都比不上。进入校区,我们看到许多新盖的漂亮房子,约瑟夫说,这些房子总投资100多万(澳元),都是政府投的。语毕,很快就听到团友发出的阵阵啧啧惊叹。后来,我们还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他们想买旁边的一块农场,政府说,你们别买了,等把学校的建筑工程完成以后,我们买,你们用。政府对这所学校的支持程度几乎让同行的国内华德福老师瞠目结舌。为何这所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如此好,这当然成为了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在随后的参观和交谈中,答案逐步揭晓。
二、核心要件:教学大纲得到政府认可
约瑟夫特意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办公室,再次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竟然是一个科技迷。在他的办公桌上,超大宽屏的草果电脑非常漂亮,电脑前还放有视频通话和语音聊天的各种工具。这一点很有意思,华德福教育对待电脑持有谨慎态度,这主要是考虑到电子产品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但在学校管理、课程研发、与政府和社会沟通等方面,电子技术的确可以帮上很大忙。约瑟夫打开了一个名为SEA的网站,那是澳大利华德福学校联盟的一个网站,上面有详细的华德福教学大纲,约瑟夫告诉我们,这个大纲是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论证过的它的内容是与澳大利亚的国家大纲相匹配的,也是很有效的。通过这样的学术上的研究和与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这些大纲自然就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也就是政府认可了这些华德福学校的课程,因此,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办华德福学校非常容易。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份大纲做到了真正地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因为如果在教学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孩子们念完这个大纲,参加维洲的高中毕业考试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成绩很好,因为要考的内容,大纲中都有设置。而且,这里的大部分华德福学校还会让孩子读IB课程。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们会参加国家的考试,三年级考得可能不会太好,但五年级就会考得很好,政府一看就OK了。约瑟夫特意对我们说,中国的华德福教育要得到政府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得到政府认可的大纲,至于教学方法,那不是政府最关心的,甚至他们还会鼓励各种创新,华德福的教学法有着很大的特色和优势,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另外你要让政府知道,我们的孩子低幼年级学得比较慢,但最终是考得过传统学校的,华德福学校的方式方法和节奏与传统学校不一样,最终是没有问题,这一点一定要让政府知道。
听了这些话,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澳大利亚的华德福教育之所以可以进入公办教育体系,之所以数量那么多,原来都是因为其学术地位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啊。想想也是,这么好的教育,政府为什么不认可呢。施泰纳的人智学是一门哲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精神科学,他的研究领域和各种观点可以放到大学里去研究,可以批判性继承,特别是涉及到灵性和其它普通大众陌生的领域,可以在学术上进行探讨,但,这丝毫不影响华德福教育的发展。学校里不需要教授精神科学,不需要推广施泰纳的学说,创办华德福学校需要做的只是借鉴人智学中对儿童的研究、对教育的研究、对课程研究等一系列成果,这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通行的法律法规范畴内当然是可以得到政府许可的。我想,这也是华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大洲、在全世界那么多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华德福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拿出清晰的大纲,在学术上把这个教育的事情说清楚,自然也会得到学术界和官方的认可。由此,就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凝聚全国各地华德福教育者的集体智慧,向澳大利亚那样把学术研究做扎实,尽快研发出一个葆有华德福教育本色、符合中国当代实际的一份教学大纲,与国家课程体系和教育目标很好地衔接起来,有了这样的学术基础,只要办学条件达标,华德福教育完全可以在公办和民办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一个对教师要求极高、教育内容极为丰富、课程体系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华德福教育真正地要做到大众化比较困难,但这么好的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这一点毋庸置疑。
三、谋事在人:华德福学校需要领袖人物
在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每一所华德福学校都需要一位灵魂人物。约琴夫的经历超丰富,他首先一个学霸,他一直在读书,14岁就开始自觉人智学,之后学习了电子工程,后来成为天文物理学家,后来又换专业,学习视觉艺术(听到这个介绍,我才知道,为什么在一个乡村里,学校的各种装饰都呈现出不凡的生态美学气质),然后又去接受教师培训,培养结束之后先在政府部门工作,曾经在公立学校教书,后来还曾经在政府教育部门做课程大纲的研发和推广,他开发的一些课程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他还在公立学校推广华德福教育。1987年,他开始参与创建一所华德福学校,1992年,他辞掉政府的工作,开始到那所学校任华德福教师,教过高中,也教过小学。在此期间,他还曾经帮助政府编写电脑教学的大纲,被广泛使用和推广。之后,他又到几所华德福学校包括公立华德福学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在这期间他曾经和高塔同事。直到三年前,他被邀请来这所学校做管理和老师培训。
约瑟夫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政府的工作经历,他在学术与管理上的复合能力,当然,也包括他很高的情商和协调能力,让他们拥有了一种特殊的领袖气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到这所学校才三年时间,就带领学校走出了泥潭。在这三年时间里,他不仅争取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完成了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还带领师生经营了一个保护湿地的项目,政府有充分的资金保障,老师和孩子们也有了社会实践机会。同时,由于学校经营得比较好,资金充裕,还买了几块地用来经营,让学校有了造血能力,老师们衣食无忧,可以安心地工作。在这样的一位灵魂人物的带领下,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每一位老师的脸上都洒满阳光,能量非常的足。
联想到世界各地的华德福学校,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一位核心人物或灵魂人物,学校的凝聚力不够,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校与政府和社区沟通不够,以至于学校出现矛盾或分裂,或是不被家长、社区和政府认可,以至于生存都出现问题,这对华德福教育的发展当然是无益的。与约瑟夫相比,我们缺乏的是一种“生存智慧”。
四、切记:华德福教育不能让孩子变懒惰
约瑟夫对华德福教育的本质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研究大纲,一定要看到大纲背后的东西。大纲表面上给了我们详细的教学内容,但我们一定弄清楚,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比如说,一年级,教会孩子们规划自己的时间非常重要,老师要抓住这个对孩子一生都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二年级,要学习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你要做什么,别人要求你做什么,你要搞清楚。三年级,要培养安全感,要学会信任,信任权威。四年级,要学会有分别心,知道这个与那个是不同的。五年级,要学会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要学历史,要学自然当中的规则,几何也好,植物也好,要从中挑出规则。六年级要学会实验精神,怎么做实验,什么都要按步骤来。这些就是个人发展的顺序,这个东西被隐藏在华德福教学的大纲中了,大部分老师并不知道,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就是教会这些和孩子自身发展非常重要的东西。
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和约瑟夫老师、果敏老师交谈的时候,我们还谈到了一点,那就是华德福教育不能让孩子变得懒惰。在华德福学校,没有考试,作业也比较少,但不能因此让孩子们变得懒惰。这一点点到了很多学校的痛处,在一些华德福学校当中,孩子们的确有些懒惰,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当然很轻松,很好玩,但这不是学习的全部,孩子们要培养出坚强的意志,能够规划自己的时间,能够懂得世界的规则,培养出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我们只是把故事讲完了,把主课本做完了,把各种教学方式在形式上完成了,可孩子们的能力发展出来了吗?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如果我们的老师非常辛苦地在形式上做得五花八门,但最核心的能力培养目标并没有实现,最终老师们一定会品尝到挫败感。这样的教学很漂亮,可这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目的不是学会音乐,学会美术,学会湿水彩,学会形线画,学会优律司美,我们的目标是儿童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如果核心的价值没有获取,只是学会了皮毛,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价值呢?约瑟夫说,他在公立学校工作过,也在华德福学校工作过,他的华德福学生,比公立学校的孩子要勤奋一百倍。这句话,重重地给了我一击。在此之前,我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华德福学校的孩子至少要比公办学校的孩子轻松,看来,得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我还联想到澳大利亚那些不参加高考的华德福学生,他们要凭高中期间的课程研究进入大学,想想他们要学术上做出多么努力,才可以得到大学教授们的认可啊,事实上,他们需要在学术上做的努力要比高考的难度大得多啊!
华德福学校早晚要和公办教育并轨,早晚要和社会并轨,华德福教育理想当中的人类社会图景要实现是很久远的事情,我们的孩子既要追求精神上的“出世”,还要追求“生活”和“做事情”方面的“入世”,我们既不能培养物质贪婪主义者,也不能精神贪婪主义者,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平衡的“人”,他们可以学习艺术,但不能沉溺于艺术化的世界里,他们还要变得勤奋,积极地入世,学会生存,贴地飞行。在个别孩子的错误观念里,华德福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压力,没有痛苦,没有人生的重大挑战,这是错误的,在任何一种教育里,在任何一种人生里,以上这些都“课程
”的一部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都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华德福的家长,在这一点上不能有错觉。从这些方面来说,不管我们的老师再累再辛苦,学术和教研都是最重要的。
遇见约瑟夫是一种缘份,我和他的经历有些相似,某些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我与他相比还是一名小学生。受他的启发,我更坚定地要做四件事,一是3月份的从幼儿园到高中华德福大纲的培训,要利用邀请瑞典华德福联盟主席奥瑞昂这次机会,真正地把大纲领悟透;二是在6月份举办第三届中原华德福国际论坛,在本土化和与公办教育融合上做深入的研讨;三是在9月份举办一次公立华德福学校课程研究会,邀请澳大利亚、美国、台湾的公立华德福学校校长、专家传授经验;四是向国内的华德福教育同仁学习,向体制内的专家学习,利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机会,争取在华德福教学大纲与国家大纲的融合对接上做一些研究。希望借助这些工作,能够让更多孩子受益,更多的家庭受益,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编者注: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教育局局长 穆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