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2012-11-23 15:58:20)
标签: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用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课标解读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的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内容,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要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数与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加重视对过程的探究及结果的阐述。

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表达,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用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安排的,主要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是除法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认识拐点,深化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极大的丰富了除法的应用背景。在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数学能力也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完余数的意义、除法竖式及表内除法后教学的,对于除法的口算、竖式计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课前小测中,90﹪的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余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运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加深余数和除数关系的理解。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独立思考问题,初步感受分析和推理等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学具等。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师生做音乐律动

 

刚才我们都做了哪些动作?(课件:拍手、跺脚、拍肩)

提问:照这样做下去,你知道第22拍是什么动作吗?(生猜测)

2、巧猜激趣

刚才同学们猜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不管你说第几拍我都能很快说是哪个动作。(师背对课件,学生说老师猜)

怎么样,我厉害吧?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出其中的秘密吗?

3、揭示课题:

我是运用咱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来推测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利用“音乐律动”小游戏,把有余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周期性”特点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律动表演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活泼,内涵丰富,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结合实例理解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请看大屏幕,

6个同学一组,分完了还有剩余。

 

 

课件)我们学校小百灵合唱团为了参加 “元旦”文艺晚出正在加紧排练。瞧,老师正在给这些同学分组,每6个同学一组,分完了还有剩余,大家想想看:可能会剩几人?

生可能:1人,3人,4人,2人。6人?

如有说6人让学生说错误理由。

教师继续追问:那7人一组可能会剩几人?

20人一组呢?

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板书:“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利用这个知识啊,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有余数除法的一个巩固,也是再次构建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在各小组人数的变化下,感受余数虽然变化无常,但都比除数小的感性认识,结合实例,让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

2、体验余数“进一”的应用

合唱团28人,至少需要租几辆车才能全部送完?

(课件:合唱团28人,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全部送完?)这不,合唱队的同学就遇到了点麻烦。演出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老师决定租车送大家去。至少需要租几辆呢?

最多坐6

 

 

 

 


(1)学习提示

可以借助学习单,先圈一圈,再想一想,把想法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

 可能1:需要28辆

可能2:需要14辆

可能3:需要7辆

可能4:需要4辆

可能5:需要5辆

学生评价做法

可能1:每车不够6人

可能2:每车超出6人

(3)理解“至少”“最多”

怎么理解最多?(不能再多了)

怎么理解至少?怎样才能保证用最少的车?

教师小结:是呀,只有每车坐满6人,这样既不浪费钱 而且还保证了安全。

(4)理解除法的意义

得出:6个人坐一辆,就是要看看28人里面有几个6人,有4个6就是4辆车,最后还剩下4个人,怎么处理?

(5)假如这里余5个人,(板书:5)至少要租几辆车?如果余3个人呢?余2人呢?

(6)有没有余6个人的情况?(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7)教师小结: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很有意思,这里不管是余几我们都只加一辆就够了。生活中出现有这种余数的现象可不是表示多余的,不管余几都要加1,叫做加一现象。(板书:箭头)

设计意图:坐车的情境比较符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坐车人数往往受到空间、交通规则、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因此与数学课中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更加贴切,有利于学生的有效思考。这个环节对“最多”“至少”等词汇进行重点引导,设计有层次性、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深入有效的思考。)

3、体验余数“去尾”的应用

(课件:有28元钱,每张6元钱。最多能买几张票?)同学们坐车来到了演出地点,大家看,老师在买票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28元,最多

能买几张票?

票价6

 

 

 

 

 


(1)圈一圈 ,想一想,把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2)展示学生的做法。

(3)讨论交流学生的做法。(让学生讨论交流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小结:最后不管余几元,都要去掉。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去尾现象。

(设计理由:这个环节我们延续了演出的情境设计,重要的是把其中的已知数据进行了修改,和“坐车”情境用同样的数据,在学生列出相同的算式后,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形成认知的冲突,便于让学生理解相同的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处理的结果不同,在对比中更加的突出了对余数进行合理取值的意义。)

4、回顾小结

让我来检验一下刚才复习的内容。课件(你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吗)

出示:1、有11米布,做一件衣服需要3米,最多能做几件?

    11÷3=3(件)……2(米)

    答:最多能做 (  )件。

2、有25千克花生油,每瓶4千克,至少需要几个瓶 ?

     25÷4=6(个)……1(千克)

     答:至少需要(  )个瓶。

3、每辆车最多坐7人,全班38人,至少需要几辆车能全部运完?

38÷7=5(辆)……3(人)

答:至少需要(   )辆车。

2、交流讨论: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不一样,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不加1,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学生如果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进一与去尾的事例,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但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例子,在这里教师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

同学们,比较一下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

师小结:看来,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不一样,那么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不加1,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课件:搭汽车、搭帐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大家看看如何解决。开始。

环保小组的同学在用易拉罐搭小车, 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剩下的易拉罐最多可以

搭几辆小车?

至少需要搭

几顶账篷?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交流时要学生说理由。

2、拓展应用,解决周期问题

(课件)那么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开始做的游戏?

你能利用这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交流 

瞧,学好有余数的除法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收获?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下课以后请同学们继续到生活中找一找。

下面检验一下大家掌握得怎样。

五、达标检测:

1.        李老师做了30朵红花,每组分7朵,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

2.        一间房子最多住6只小兔,32只小兔需要几间房子?

3.        一个餐桌坐8个客人,30个客人需要多少张桌子?最后一张桌子上坐了多少人?

 4.        一件衣服需要钉4粒纽扣,李阿姨买了30粒纽扣,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