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物馆

(2013-04-05 19:50:51)
分类: 城市建设

话说最近成了空中飞人。连续半月飞来飞去。忙中偷闲看了好几个博物馆。仅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就去了两次。上一篇博客,发了3月20日在北京突遇的那一场春雪。据说京城几十年不遇。心情大好。虽然这个季节下雪,已经谈不上瑞雪,但还是预兆了一些好事。比如,我在之后的第七天,见到了一直顶礼膜拜的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2013年3月20日,一场大雪,摄于观复博物馆

先说观复博物馆。喜欢收藏的朋友都知道观复博物馆和他的主人马未都,是如何的了得。而《百家讲坛》,以及后续的系列出版物,更是让马未都这三个字闻名海内外,几乎妇孺皆知。跟我的好几位朋友一样,我们都是马先生的粉丝。看了几乎他所有的书、关注他笔耕不缀的博客、每周固定时间守候在电视前等待老帅哥的出场。颇有些追星的架势。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博物馆不允许拍照。可是看到她,还是忍不住偷拍了(*^__^*) 


观复博物馆,位于朝阳区五环外、机场高速南皋出口附近。昨天一大早,朋友顶着雾霾,驱车送我去观复。距离第一次参观,仅仅七天。跟上次不同,我带了一件东西。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见到马先生前,他刚在办公室发完一篇博客。前两天刚刚过完五十八岁生日的他,一身中式打扮出现在我们面前。我跟马先生问好,他客气地回称您,既有京腔京调的从容淡定,又散发着寻常人所不具备的儒雅之气。这时候,方觉得“先生”这个称呼,是多麽的有文化气息。递上我带的瓷器。马先生在掌中把玩了片刻,我未做任何说明介绍,马先生直入主题:元,东西是对的。玉壶春瓶。我插话,人物纹饰的故事情节一直没搞明白,会不会是赶考的男子衣锦还乡。马先生又在手里转来转去看了看说,有人手里还拿着斧头,说赶考似乎不合适。大概是元曲的某个故事。马先生再次强调,东西没问题,对的。旁边有观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记下马先生的鉴定结论。
听马未都先生这么说,我心释然,连声道谢。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进行拍照,出具鉴定证书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说起我手里这件元青花人物纹饰玉壶春瓶。之前我曾放在博客,当时不少朋友见过,有肯定有存疑。我也跟着学了不少知识。正值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加上之前鬼谷下山的惊艳。所以大多数人对元青花,是既爱又敬而远之的态度。毕竟存世不多、学术层面挖掘有限,上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单凭照片,在高仿盛行的当下,几乎很难判断真伪。虽然我有自信,但也没充足理由证明事实。正好到北京办事参观观复博物馆,得知马先生乐意鉴宝。于是登门拜访,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3月27日午后,晴空万里。早上的PM2.5被风刮得踪影全无

我跟马先生开玩笑说,看东西次要,见到真人才是荣幸。并递上我事先带去的马先生的一本书,请他签名。马先生爽快答应。此刻窗外,春暖花开。晨起的浓雾,被风刮得不见踪影。观复的小院,处处春意。几只马先生的爱猫,悠闲自在踱步其中,似乎那些小家伙,也分别从唐宋元明清过来的。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观复博物馆拜访马未都先生

回头说这瓶。跟先生告辞。我索性去办了一张观复博物馆出具的鉴定证书。马未都亲笔签名。虽然这年头,证书满天飞,违背良心借机敛财的人大有人在。但凭借我对这件随残犹珍的元代青花瓷的认知了解和时日不浅的情感积累。凭我对马先生人格魅力和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以及我对马先生的仰慕之情。证书不重要,开心的是一件难得的瓷器。在2013年的春天,在京城跟马未都先生有过了一面之缘。回过头,再去读马先生的书,看马先生的讲评,更有了一份亲切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