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罗马帝国

分类: 异属风情风景 |



在欧洲,罗马古迹遍地皆是,意大利就不说了,去德国看罗马城门,去法国西班牙看罗马水渠和剧场,到英国看古罗马长城,也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情,而漂洋过海到了别的大陆,在北非在中东依然会与那些曾相识却又各具特色的精雕细琢的大石头不期而遇,这时候,你才更能体会到那个曾经把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海的大帝国有多么的强盛,对推进那片辽阔的土地上的文明进程起过多么大的影响。
以弗所(Ephesus),位于土耳其西南地中海岸附近,公元前一千年,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就开始在这里建城,到了古罗马时期,凭借着重要海港的地位兴起的这座城市,成了罗马帝国广袤的领土上五个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帝国在亚洲最大的城市。后来入海口被淤泥渐渐填塞,赖以生存的海上贸易转移,又频繁遭遇地震,这座盛极一时的大都会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风吹雨打和地震的摧残,以弗所古城依然是全世界保存得第二完好的古罗马大城市,排在第一的,就是那个被火山灰封存了的庞贝。如今在这座著名的古代大都市的旧址附近,是一个只有九千多人的土耳其现代城市塞尔丘克,参观以弗所古城的游客大多数都在塞尔丘克落脚。

去以弗所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古城遗址在塞尔丘克郊外,我们报名参加了个一日游,如果自由行的话,可以乘出租车前往。一进古城,给我第一个深刻印象的就是随处可见的猫咪。那些猫,各种品种,全都体态饱满、毛色干净,它们在遗址的各个角落或闲庭信步、或懒洋洋地晒太阳,面对熙熙攘攘的游人和长长短短的镜头毫无惧色,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淡定,该干嘛干嘛,好像,它们才是这座古城的主人。你看这只猫咪,象不象古代大门的守卫者?
“怎么会有这么多猫?” 我问导游。导游土耳其名字发音为“儒雅”,据说就是中文“梦”的意思,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她开玩笑说:“这些都是古罗马的猫啊!一代代在这城里繁衍下来的!” 这当然不是真的,土耳其到处都可见这样的猫,“儒雅”说,土耳其人并不喜欢把猫养在家里,所以几乎所有的猫都是“流浪猫”,但是人们会定时给它们食物,照顾它们,所以那些猫都生活得很滋润,我觉得它们的生存状态,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游走”。


这些猫就这样悠然自得地在那些有着千年历史的精致的大石头上窜来窜去,管你什么珍贵的神像、喷泉、石柱、拱门,它们只管在其中游戏、发懒、睡觉、卖萌。

在纹饰繁复的古代马赛克地板上晒太阳是不是特别舒服呢?

在这堆有很多雕花的石头圈上跳来跳去很好玩吧?

虽然是遗址,依然可以看出古城设施齐全,浴场、剧场、竞技场、喷泉、图书馆、妓院......这些古罗马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设施这里一样都不少,各种神庙更是一个接一个。相比帝国首度罗马城里的同功能建筑,以弗所的这些体量相对小了很多,却更轻盈精致,少了几分霸气,多了几分灵秀。

这是图拉真泉的遗址,据说从前这里有个20米长10米宽的水池,周围被立柱和雕像环绕着,建于公元104年。图拉真,TRAJAN,罗马帝国武功最显赫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意大利罗马城的斗兽场附近就有一个图拉真广场,在那里,皇帝为自己建了一个极为高大宏伟的功勋柱,上面雕刻着他的赫赫战功。以弗所的图拉真泉却没有那种逼人仰视的霸气,感觉结构非常轻巧,是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

这是MEMMIUS纪念碑。MEMMIUS是罗马的诗人和演说家,政治家。这个纪念碑上有不少相当生动的雕像的残片,雕塑的人物体态健美、衣褶流畅飘逸。

这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也是最精美细腻的建筑之一,哈德良神庙。哈德良是罗马帝国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在英国不列颠岛上建造的横贯东西的哈德良长城至今仍有部分存在。现在意大利罗马郊区的VIOLI镇有个哈德良的别墅,水与建筑互相环绕交错,融合得极为美妙,非常值得一游。而以弗所这座哈德良神庙有着纤细优雅的石柱、小巧轻盈的拱门和刺绣般精细的雕花(见题图中的第二图),有一种女性气质的妩媚,与罗马那些跟皇帝相关的建筑很是不同。或许,这就是当年的东方情调,委婉绮靡?

这个是什么建筑,忘记了。只记得这个雕像上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赫尔墨斯,希腊最重要的神之一,八大行星中的水星。说赫尔墨斯你或许不熟悉,如果我写出他的洋名:HERMES,看明白了么? 如今另众多时髦女子趋之若鹜的法国名牌爱马仕,就是这个名字!

这个长翅膀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一般的翻译叫尼开女神,尼开的拼写是NIKE,是滴,那个被美国佬读成了“耐克”的运动品牌就是这个词。胜利与体育,再贴切不过的搭配。

这个公共厕所是以弗所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一排排马桶都是石头的。导游“儒雅”问,石头这么冷,那些贵族们冬天上厕所屁股不怕冷么,他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他们是贵族,养了很多奴隶,冬天上厕所,先让奴隶们坐上去,把冰冷的石头坐热了,主人才去方便。可怜的奴隶们的屁股啊.......

大路两边这些建筑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一时有点消化不良,而路的尽头就是整个古城最著名的景点,那座叫做塞尔瑟斯(CELSUS)的图书馆。

图书馆建于公元117年,两层楼,当年藏书一万多卷,如今只剩下四面的墙壁了,正立面上布满非常精美的雕花,四个壁龛里供奉着代表着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的雕像。




图书馆门廊上的各种雕花,让人眼花缭乱的精美。
这时候,导游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以弗所是世界文化遗产么?” 我说不是,导游说:“你知道为什么不是么?” 这我就不知道了。原来,这个图书馆遭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土耳其人在进行维修时,仿造当年的花纹做了很多复制的部件,却没有明确标出哪些是真正的古迹哪些是复制部件,而且把复原部分做得以假乱真,新石头旧石头就这么混搭在一起了,这不符合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古迹维修规范,也不符合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评委会的标准。
尽管如此,图书馆的精美还是让这里成为古城中游客最集中的地方,很难有人不被它的气派和华丽征服。或许,再过一千年,现代复制的那些部件也成古迹了,就没人计较什么新啊旧啊,都成遗产了吧?

前一篇:日本的平面设计
后一篇:Cantone 广声港调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