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堂到豪宅的华丽变身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公共·教育·空间 |
由于信教群体不断萎缩,许多教堂被改建成住宅。这些住宅通常有着挑高的天花板和彩色玻璃窗,同时配备现代化设施,别有一番风情。
百得利基恩(Brian Badrigian)将马萨诸塞州沃特敦(Watertown)一座建于19世纪晚期的浸信会教堂开发成八套共管公寓。 |
百得利基恩花了大约900万美元翻修这座教堂,新项目包括教堂内的八套公寓、原先神父住所改建成的两套公寓,以及教堂前停车场上新建的四套联排住宅。教堂内的八套公寓中,有五套已经售出,价格在70万美元至150万美元之间。 |
图为公寓中一扇从原有教堂保留下来的彩色玻璃窗。 |
百得利基恩说,他尽量给这些公寓配备了现代化设施,比如洗碗机、墙体所用的纤维素绝缘材料以及带有洗衣机和烘干机的洗衣房。但他同时保留了教堂特有的一些建筑元素,比如木质桁架以及带镶板的天花板。在二楼的部分公寓,客厅和用餐区域的天花板高达约11米。 |
他说2003年斥资140万美元买下这座教堂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原因之一是教堂位于他的家族在20世纪初从亚美尼亚移民至美国以来一直居住的小镇。他说:“虽然教堂出售后会众可以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场所做礼拜,但这也是向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说再见。但能够挽救一座历史建筑让我感觉很棒。” |
曼哈顿东村一座由犹太教堂改成的供出租的住宅。图为外景。 |
起居室的教堂式天花板高约6.7米,室内有翻修后的裸露砖墙和重新粉刷过的鸡翅木镶板。 |
这座犹太教堂于2005年由Ian Shrager Hotels连锁酒店的设计师操刀改造。里面有三间卧室(可扩展为四间)和三个卫生间。 |
总部位于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的建筑师事务所Zecc Architects的凯勒休伊斯(Bart Kellerhuis)说,在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人们仍然认为住在教堂里是一种不敬的行为。Zecc Architects曾将荷兰的多座教堂改建成了住宅。图为荷兰乌得勒支的“教堂住所XL”(Residential Church XL)。 |
改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将教堂的巨大空间变成更加适合居住的场所。住在教堂会让人感觉居住空间异常庞大,而且取暖费开支也是相当可观的。 |
另外一个挑战是在天花板上开天窗让更多自然光透进来。图为荷兰乌得勒支翻修后的“教堂生活”(Church of the Living)。 |
图为屋内一个卫生间。 |
图为荷兰鹿特丹河岸上的“教堂之家”(House in a Church)。它原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木质教堂。在约2010年改建成住宅之前,它曾被用作储藏库。 |
在这座新改造完的建筑内,建筑师维瑟(Ruud Visser)在教堂内部为一家四口打造了一个更小也更适合居住的区域。现在这家人已经入住。 |
这座原西雅图教堂建于1908年前后,曾属基督教科学会第一教会(First Church of Christ, Scientist)所有。其鼎盛时期约有800名定期参加礼拜的会众。但到了2006年,会众规模萎缩至大约25人。该教会因此搬迁,并以1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这座教堂。 |
荷兰的Dieren教堂被改建成了办公室。 |
总部位于荷兰乌得勒支的建筑师事务所Zecc Architects负责这次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