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喜】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之旅后感之一---认识斯卡帕

标签:
杂谈 |
分类: 概念设计 |
今年跑的有点勤。这趟意大利瑞士之旅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北欧回来一周又动身多少有些倦怠。结果却在我意料之外。收获之丰无法一两句概括之,分几个主要的段落分享之。
从双年展返回后开始补课。在网上寻找有关斯卡帕的资料,系统地了解他。其中有篇品读卡洛斯卡帕的文章写的不错。摘录部分学习。
在对其建筑观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文章中提到一是威尼斯传统的影响。斯卡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威尼斯度过,“本土”对他来讲是根,是养育其建筑理念的摇篮。斯卡帕对于古典艺术的极高品味及在比例和构图上的高修养都与威尼斯传统氛围有关。其二是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文章中写到,斯卡帕汲取新艺术运动的思想精华,经常运用重叠.交织.并置的线条和空间彼此限制,互相补充,并将新艺术运动二维的装饰风格发展为三维的风格。
由新艺术运动进入现代主义后,曾有两个人深深影响过斯卡帕的建筑设计观,其一是赖特,另一个是路易·康。赖特有机建筑的观念对斯卡帕影响很大,“现代建筑的有机存在与以前建筑各部分无生命的拼合形成对比,在有机建筑中,建筑及其室内陈设,室内装饰和室外的环境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的。”不过,文章中还写道,面对斯卡帕的建筑,你可以发现,斯卡帕有两点与赖特不同。其一是在斯卡帕看来,建筑不仅与自然有一种空间上的联系,更有一种时间上的沉淀……斯卡帕沉重的历史感是现代建筑师中所少有的。他对历史有着独特的看法,这也是斯卡帕源于赖特而高于赖特的地方。其二是他对那些可以重构建筑整体的节点的可能性的寻求和发现。
至于路易·康,除了在个人特性上斯卡帕与他有着相同之处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于节点和装饰的看法不谋而合。路易·康强调“节点是装饰的起源”。而斯卡帕则喜欢使用自然的材料,让所有的节点暴露,并使之具有装饰的价值。在他看来:建筑是由节点所联接的各部分的总和。对他来讲这种分离是在不背叛现代主义基石的前提下,证明装饰正确的唯一方法。斯卡帕知道失去装饰将使建筑变得呆板,装饰有在节点处显示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轮廓线、边缘、线脚等表现出建筑的各要素之间是怎样相互吸引与排斥的,而它们的消失将使建筑陷入不安定的状态。
在网上摘录的理论认识暂告一段落,随后会把其作品及对其的感受写下,概括来讲,文章中他的学生劳斯在斯卡帕全集评价他的一段话和我的体验感受很接近:“卡洛斯卡帕是运用光线的大师,是细部的大师和材料家。从本质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建筑师,而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有着建筑房屋冲动的艺术家。”
细节太精彩了!改造完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Showroom,面积不大,被斯卡帕加建了一层。现场已辟为展馆,其中展品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了斯卡帕的改造痕迹。
入口左手边的水池造型。静止水面的设计现在经常被和建筑一起使用,以增强建筑的层次感和仪式感。那么出处是否就来源于此呢。精致的出水口设计和水池侧边的收口处理,让人赞叹!
一层到二层的楼梯,美轮美奂。现在的我们对这种设计手法和尺寸比例也许不陌生,但想想这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设计,并且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就不得不为之感叹。
也许为增加隔音效果,夹层上面向广场的两扇窗前斯卡帕增设了两组格栅推拉窗设计,由此可看出其受日本设计的影响。让我感兴趣的是格栅窗后玻璃推拉窗的设计--豁口处是人手推拉的位置,尝试推拉关闭了一下,没有任何不适感。
少有的几处不太认同的地方。照片右侧为了强调节点而有意把楼板同柱进行分离设计,有为了节点而节点的感觉。同时行进其中时,空间营造多少使人有种有些不知所谓的感觉,也许有相关展品设置的话,说服力会强些。
现场体验仅被几个细节所打动,回来查阅资料,才更深入地对项目有了理解。这个项目,斯卡帕是以一贯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为切入点的。从自然环境来讲,威尼斯的水每年一度会漫过建筑首层造成水患问题。斯卡帕接手改造项目后的高明手段是,他没有将水拒之门外,而是因势利导,让它自由流入,在水患期间通过抬高地面的方式保持建筑使用的连续性。而在历史文脉的切入上,斯卡帕在运河一侧增设的桥式通道及在入口处设计的与街道连接的典型威尼斯风格小桥,则展示了斯卡帕对传统的精辟见解。
沿运河一侧抬高的地面部分。水患期间,水从运河一侧的格栅流入,沿墙边的水渠流入内庭院。于是,人就有了行走在桥上的感觉。空间的情趣感也随之增加。
内庭院。抬高的地面部分我的理解是为了规避水患被淹。通过查资料知道右下角的老水井是泄洪处所在。
入口处增设的小桥。即协调于威尼斯水城的传统氛围中,又有自己的设计主张。
庭院内水的应用。多少感觉出一点日本风,但应该还是斯卡帕出于对威尼斯传统的理解进行的表述。
看文章中的介绍,这个紫色的大理石水池收集雨水管中的流水,通过一系列池塘,将其引入开满睡莲的小池。
布里昂家族墓地是系列观摩的第三站。有了前两站对斯卡帕留下的绝好印象,并且这个项目是他独立设计而非改建的项目,期待更加强烈。不过也许就应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咒语,进了园地,在扑面而来的5.5x5.5线脚主题包围中,没有感受到他作为建筑大师所应该散发出的空间构造天赋,反而感受到的是他无处不在的匠人气质。有点小失望。回来后在查阅资料过程中,看到很多人对他这个作品的评价还是正面的。于是尝试了解他们的看法,尤其是建筑师本人的创作思路,毕竟斯卡帕因为得意这件作品而把自己的墓地也放进了园区。前述文章提供了这个机会。文章中关于棺木的设计有提到斯卡帕的解释。...棺木的设计是点睛之笔,截面呈平行四边形。对此,斯卡帕解释说:“如果两个生前相爱的人在死后还互相倾心的话,那将是十分动人的。棺木不应该是直立的,那样使人想到士兵。他们需要庇护所,于是我就建了一个拱,取方舟之意。为了避免给人以桥的印象,我给拱加上装饰,在底面涂上颜色,贴上马赛克,这是我对威尼斯传统的理解。”
这就是建筑师提到的相互倾心的棺木设计。拱下的马赛克在水泥地面的反射下散发出彩虹一样的光辉。
从入口处一进入就可以看到的家庙外观。有水的应用(另一处水景在凉亭前)。还有最关键的,泛滥的5.5cmx5.5mm线条主题,正是这些个5.5让我倒了胃口。不过对于同样的设计,上述文章的作者有褒义的描述。在探讨斯卡帕的“有意味的形式”时,作者写道:
家庙内景。几处月亮门的运用加上园内的中国园林式的漫游方式,总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棺木一侧眺望凉亭。从此处眺望,私密入口处对景的双环月亮门显得突兀,水池中的一簇竹子显得多余。空间的纯粹感被打折扣。
凉亭前又一处水的应用。对比入口处单纯静止引人沉思的水面,勃勃生机的荷塘景致除了有东方情趣的表达之上,更有对生命的赞美。两处水的应用个人都很喜欢。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是关于斯卡帕作品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精彩的一站。它使我从布里昂家族墓地对斯卡帕的小失望中摆脱出来,完成了更深一层次地对斯卡帕的解读。
关于博物馆的修复设计,斯卡帕说到:“相比于设计高楼大厦,我更喜欢设计博物馆。因为那只是创造,而这里你需要适应并且熟悉它的每一个部分。你可以说博物馆设计是一种叙述,不是形式,更是阐释的一种方式。”斯卡帕的自我解读,和我观摩其作品后的结论不谋而合。毕生致力于历史性建筑的修复和扩建的斯卡帕,相比较空间创造能力,其对空间再构建的把控能力是卓越超群的。这其中包含有斯卡帕对建筑的时间性认识,对材料在时间性中的恰当体现运用,还有其对建筑中节点的强调及应用等等。这一切使他在古堡博物馆的修复设计中恰当的组合发挥,于是一件伟大的设计作品应运而生。
古堡博物馆的改建中有几个设计构思让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博物馆的动线设计。为满足馆内的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需求,斯卡帕或在建筑的拐角处或在建筑内部或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增建了楼梯及桥梁,尤其是几处桥的增设,作为连接建筑与建筑的节点,特别看出斯卡帕对其的设计用心。
快接近博物馆的中心节点位置,也可以说是博物馆的心脏位置。这里可以通向三个不同地方:一是通向城墙的步行道,在这里可以观赏护城河上的拱桥;二是通向拿破仑兵营的二层,继续观赏15到18世纪的绘画;三是通向加建的下沉平台,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大公雕像。
神来之笔。在中心节点加建的大公雕像台。在这里斯卡帕再构建了一个让人为之震憾的片段组合,在光线与阴影的作用下,建筑,桥,雕像,新与旧,木与石,彼此之间奇妙地保持着理性的和谐。
其二是斯卡帕在古堡改建设计中强烈的时间性和物质性表述,即对古堡改建强烈的历史认知及对材料与时间性的关系解读。
从拿破仑兵营展厅向花园眺望,新与旧的叠加。现代的钢架线条,通透的玻璃与古朴厚重的石材的对比,反而使其相互相得益彰。
从破损墙面径直穿出的洗练钢架,以构成手法叠加在原建筑基础上的细腻混凝土。新与旧的并置以一种在对比中诞生的崭新方式呈现及强化各个历史层面。
大公雕像的设置。除了在非连续空间创建了和谐共存体之上,更强化了新旧两者之间的张力,是古堡博物馆的高潮部分,是交响乐中的最强音。
其三是斯卡帕卓越的布展技巧和对光的精彩运用。徜徉博物馆其中,不论是展示方式还是展示形式,你会发现斯卡帕对待每一幅画及雕塑的不同处理手法,这其中除了对每一件作品的理解之上,观众和作品的疏密度,观众和作品之间的观赏距离,作品与光线形成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的观赏感受,室外光线和室内照明的搭配应用......无处不见斯卡帕的用心。
应用室外光和室内光的不同结果,反而使空间内的作品展示更具灵动性。
作品的大,小,纵,横,疏,密,前,后,在对比中结合对光线的运用,使观众对其展示的每一幅作品都能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建筑与建筑之间节点处的展示设计。惊叹于斯卡帕在同一的风格下丰富多变的展示形式,而每一种展示形式同古堡的关系--也是节点,都是如此的妥帖恰当,费尽心思。
斯卡帕的作品赏析完了。在总结斯卡帕对后人的影响时,非常认同前文作者在斯卡帕的启示一段中的描述:“斯卡帕是一位没有追随者的大师,他不属于任何流派,没有任何惊人之语,而他又是一位令人敬仰和钦佩的大师,这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的精神。”确实是这样。在观摩其作品过程中,尤其能感受到他对待作品的态度及对技术性与艺术性所给予的充分关注。对于在今日这个社会价值观扭曲,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运转,什么东西都要求速成的时代,重提斯卡帕精神,对于专业内的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向斯卡帕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