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魂断威尼斯》观后感 陈旭

(2012-06-17 12:36:29)
标签:

杂谈

  两个小时零六分以后,片子终于结束。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坚持看完这样一部冗长而台词少得可怜的电影,甚至在两位主角之间,更是几乎没有对白。作曲家阿申巴赫来威尼斯度假,邂逅一位波兰少年塔齐欧,从此迷恋上这位少年,直至染上霍乱,孤独死去。

  阿申巴赫是一个性别里有些拘谨和别扭的作曲家。他与同伴讨论“美到底是浑然天成的,还是依靠人的劳力而成”的问题时,表现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特有的道德标准。他的同伴也曾说他过于固执地坚持心中的道德标准,我一直在想,这句话可不可以被认为是后来阿申巴赫只敢默默跟在塔齐欧身后,远远看着他,却任自己心里的感情泛滥的一个内在原因呢。从头到尾,阿申巴赫没有表露出自己的心声,只用那双眼睛迷恋的看着这个叫塔齐欧的男孩。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记得,阿申巴赫即使快要离开酒店,仍然固执地坐在餐厅等待他以为的最后一次与塔齐欧的见面。为此,他还跟酒店的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句“我真是讨厌酒店一结完帐就赶人这事。”其实是他希望再坐会也许就能看见塔齐欧来用早餐了,哪怕只是远远地看着也好。最后,由于还要赶火车,阿申巴赫只得起身离开。在餐厅的门口,他终于看见了姗姗来迟的塔齐欧,在他们擦身而过之后,阿申巴赫也只是自言自语着:“很遗憾这次和你的邂逅的时间来得如此之快!”

  阿申巴赫注定是个可怜的人,网上有人写的一篇影评让我了解到,这是一部从头开始就预示着阿申巴赫死亡的电影。影片中,船上那个涂脂抹粉的老头儿,贡多拉划船人,歌唱者以及塔齐欧,多少都长的有些奇怪,然而他们其实都是欧洲悠久的死亡文化塑造出来的一系列死神形象(当然对于我这种完全没有欧洲文化底子的人来说,没有事后查资料的话,是根本不会知道的)。也就是说,从影片一开始,阿申巴赫这一路所遇见的人,都是要把他带向地狱的引路人,无论如何,他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这从另一个侧面,预示了阿申巴赫悲剧式的爱情,这场对于塔齐欧的迷恋和痴狂,注定没有结局。就我个人而言,也一直在想,如果阿申巴赫不死,那他该如何掌控这样一份感情?那种深入骨髓的迷恋,难道真的可以置之不理,埋藏在内心孤守终身?这样想来,阿申巴赫也许难逃一死。

  不得不说,最后阿申巴赫死的时候的状态,让整部片子的悲情达到了高潮。虽然,《魂断威尼斯》是一部至始至终都温吞没有特别起伏的电影,但是通过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外物的表现,仍然可以让我感受到有一种幽幽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忧伤。也许阿申巴赫是为了能更配得上这个惊为天人的男孩,也许阿申巴赫因为迷恋塔齐欧而希望再来一次青春,他去美容院染黑了头发和胡子,往脸上涂了厚厚一层白色的东西,甚至擦上了口红,这样一副不人不鬼的样子,反而更显示出阿申巴赫的悲情。影片的最终,阿申巴赫看着塔齐欧远远的站在海中,他想要伸手去触碰,却再也支撑不住地倒下。他的脸上,挂着一条因为汗水浸润而流下来的染发的黑色墨迹。

而对于伯恩·安德森饰演的塔齐欧,片子结束之后,我的脑中只留下他回头注视着阿申巴赫的眼神。那个眼神,不是挑逗,不是魅惑,而是一种仿佛了解阿申巴赫内心感情的纯粹。每一次阿申巴赫在背后默默跟着塔齐欧的时候,塔齐欧都知道,然后一驻足,一回眸,用一种不抗拒不排斥却又不带吸引的眼神直直的看着阿申巴赫,偶尔嘴角浮现一抹若有似无的微笑。影片没有交代塔齐欧对阿申巴赫的感情就究竟怎么样的,事实上,从头至尾都是阿申巴赫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塔齐欧疯狂。阿申巴赫四处搜寻塔齐欧的身影,阿申巴赫心底不允许塔齐欧对别人那样微笑,阿申巴赫爱塔齐欧……而塔齐欧呢,他过自己原本的生活,没有上流社会的拘谨随意地坐着,不听妈妈的话在沙滩上乱滚,要吃草莓而展现小孩的调皮……我就想,这一场感情里面,是不是只有阿申巴赫一个人做着痛苦的挣扎呢。

  据说,小说《魂断威尼斯》的作者托玛斯·曼,阿申巴赫原型为作曲家的马勒,电影《魂断威尼斯》的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三个人身上有非常相像的同性情感的倾向。无论事实到底是怎么样,最终展现在我眼前的电影《魂断威尼斯》弥漫着一种对爱的执着追求,对爱的无奈,对爱的迷茫却又无法割舍的复杂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