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1050802043 孔惠莹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教学设计 |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10级生物科学B班
1.
1.1教材分析
比较方面 |
2001版 |
2012版 |
教材内容和顺序编排 |
分开两章讲述,一章是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另一章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放在同一章节学习,是作为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下的第二节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教学切入点 |
从分解有机物的角度来进行教学 |
加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的联系,以及两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
教法改进 |
呼吸作用由现象到实质,注重渗透保护环境的情感 |
第二,本节课的内容起到知识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心理分析:初一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不平衡,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保证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保证了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其最大的自主性。
知识及生活经验分析:时代发展速度快,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于生活现象的充满好奇心。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初中学习和小学科学课的知识基础奠定,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初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性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适当地渗透保护环境的情感对于完善学生自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进行科学分析方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提高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结果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2.教学策略
2.1 教学思路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的特征、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质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我将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http://s9/mw690/9ed5524d4d300b6d2df48&6901050802043
2.2 教学方法
2.3 教学媒体
实验装置,CAI课件
2.4 课型课时
讲授课,1课时
3.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
1. 2. |
|||
二.课堂教学 |
|||
教学流程 |
教学互动及教学内容 |
媒体 |
教学意图 |
新课导入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导入)
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导入)
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演示实验)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总结、归纳、比较 活学活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的作用
保护环境的情感渗透 |
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进行呼吸。那么,动物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呢?植物是不是也像动物一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呢? 师:那么植物究竟是进行着什么样的呼吸作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引出新课的讲授)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光合作用是产生有机物的过程,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如果植物一直制造和贮藏有机物,植物会不会吃得消? 生:吃不消。 师:人类需要每天吃东西吸收营养来为维持生命,进行各项活动。植物是不是应该会有相似的营养转化过程呢? (引导学生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有机物) 师:植物的呼吸作用除了需要分解有机物,还需要什么原材料呢? 师: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当中,我们得出了种子环境条件是什么? 生:适宜的温度、一定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师: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充足的空气,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种子萌发需要主要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呢? (同学各抒己见) 师:下面就由我们来探究一下,由种子的萌发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需要的是哪种气体吧。 (生物兴趣小组展示演示实验三)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不熄灭) 师: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呢? 生:因为甲瓶中缺少氧气,火焰就立刻熄灭。 师:很好。甲瓶缺少氧气,那原来瓶里的氧气跑去哪里了? 生:被种子吸收了。 总结:氧气被种子吸收了,也就是说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师:人类进食吸收营养可以产生热量,维持体温,其实植物也是需要产生热量的。我们现在知道了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那么这些物质转变成什么东西呢?下面就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吧。 师:潮湿的稻谷堆放一段时间后,农民会发面里面的温度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师:下面请出我们的兴趣小组给大家演示实验。 (兴趣小组展示演示实验一) 师:同学们观察到两只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生:萌发种子的温度比煮熟种子的温度要高。 师:那么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变化吗? 生:有。 总结: 从这个演示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一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散失了。 师: 人体在呼入氧气的同时会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情况是不是也一样呢?下面有请第三个兴趣小组为我们展示演示实验。 师: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浑浊了。 师: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了呢? 生:因为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 总结:二氧化碳具有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上述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同时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师:我们通过上述的三个演示实验,学习到了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以表格形式从部位、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变这五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师:我们学习了呼吸作用的原理和实质,而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师:农业上有什么栽培措施,是提高或降低呼吸强度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4分钟,得出相应措施。 (积极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轻轻带过) 师: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不仅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同学们 ,我们环境正在受到破坏,今天我们学习到了绿色植物的另一个作用——呼吸作用,你们能总结一下,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什么作用吗?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稍加总结) 师:我们知道绿色植物有如此强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将绿色植物在生活中作用如何体现呢? 引出情感渗透: 1. 2. (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已见)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实质,以及它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课后巩固知识之余,更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地球。 |
CAI图片展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图1-3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肉类、菜类、牛奶、米饭等CAI图片
实验三装置
图片展示
实验一装置
实验二装置 |
联系已学知识,导出新课
引出矛盾,激发思考 类比法
新旧知识的联系
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类比法
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类比法 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系统性地整理新知识,有利于学生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运用知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体现教学的侧重点,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