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普·凡·温克尔中反映的政治变化
(2013-02-10 13:27: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QQ7138127 |
内容摘要: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温克尔”从民族身份的客观变迁、价值观念与民族意识的深层演进两个方面书写了北美荷兰人后裔融入美利坚民族的历史。本文还认为,该小说历史书写视角和叙事模式强化了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 “瑞普·凡·温克尔” 历史书写 身份
作为被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称为第一位从文学的“新世界”进入“旧世界”的美国文学大使,欧文的文学成就常常被认为凸显于其通过嫁接欧洲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展现其本人天性的浪漫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事实上,欧文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把当时的美国社会和历史文化植入小说之中,常常别出心裁地以平庸的小人物担当主角,完成对美国历史的书写,凸显出小说家内心深处萦绕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他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为其历史书写提供了一个典型文本。这篇小说不仅书写了美国社会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独立时期作为非盎格鲁 - 撒克逊少数民族的荷兰后裔的风俗画卷和美洲生活史,而且建构起主流书写之外的关于美国国家建构、民族融合的历史。该小说历史书写的核心在于北美洲荷兰人后裔的身份变迁,这种身份变迁在两个层面上得到展现: 一是客观的变化,一是精神层面的变化。在小说中,华盛顿·欧文用简洁的叙事结构和散落在民间和日常生活之中的历史碎片,或者如杨金才所言,欧文交叉运用历史材料,将许多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历史场景编织起来( 81) ,重建了一个北美洲荷兰人及其后裔从荷兰臣民变成美国公民的客观的历史过程。小说在描述故事发生地哈德逊河畔卡斯基亚山脚下的一个荷兰村落时,不经意间上溯到荷兰人在北美大陆生存的历史源头:“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小村庄,是一些荷兰殖民者在这个殖民地早期建造起来的,正当仁慈的彼得·斯泰弗山特( 愿他在地下安眠! ) 开始执政的时候”( Irving 715 -6)①。17 世纪上半期,荷兰人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小说中温克尔世世代代居住的小村庄就是该殖民地的一部分。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上溯到荷兰人在北美生存历史的源头,无疑为这篇小说进行全景式的历史书写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小说还赋予这一原初的时空以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传统。例如,村子里用从荷兰本土运来的砖头建起来的荷兰风格的房屋,突出了这一村庄与荷兰的空间渊源和文化渊源; 温克尔的祖辈随着新尼德兰殖民地总督斯泰弗山特南征北战,攻克克里斯蒂娜要塞,这一历史事件强化了北美荷兰人与荷兰本土在价值观念上的联系以及温克尔一代与荷兰的血脉渊源。然而,这种荷兰正统并没有守住温克尔一代的身份,他们终究沦为了英国的臣民; 随着村头旅馆悬挂的肖像从乔治三世更换为乔治·华盛顿,随着“联邦旅馆”( Union Hotel) 的挂牌( 723) ,他们又成为了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小说在结束时着力描述温克尔在二十年沉沉一觉之后回到村中的各种“美国”见闻,凸显了荷兰民族在北美身份的客观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欧文将这种社会历史的变迁置于自然变化之中,更突出了变化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小说转引尼克博克( Diedrich Knickerbocker) 的故事时,开篇即描写了卡斯基亚山脉的景色变化: “季节的每一个变化、天气的每一个变化,事实上,白天的每一个变化,无不对群山的神奇色彩和姿态产生一些变化,同时又被远近的村妇们当作绝佳的天象晴雨表”( 715) 。在这里,自然界的变化预示了社会的变迁,将变迁升华为整个宇宙和世界的普遍规律,人对于这一规律只能是顺应变化。这正呼应了温克尔及其他荷兰人后裔在北美大陆身份转变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然而,小说在表现这种客观的历史变迁时并没有停留在社会表象,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书写了荷兰人后裔在北美大陆民族精神深层演进的历史。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成为民族精神的演进的重要动力,推动了荷兰人及其后裔在北美大陆的精神变迁。由此,小说展现了北美大陆的荷兰人及其后裔从荷兰殖民地时期到英国统治时期的精神衰落、再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身份重建的精神变迁史历史。首先,荷兰殖民地时期的荷兰殖民者与英国统治时期的温克尔一代有着迥异的精神风貌和形象特征。从小说中嵌入的历史碎片可以想象,在荷兰殖民地时期,包括温克尔祖先在内的荷兰殖民者展现出来的是骁勇彪悍的形象: “[温克尔的]祖先在彼得·斯泰弗山特执政的骑士时代,以勇敢出名,并且还曾经随着彼得围攻过克里斯蒂娜要塞”( 716) 。这种勇武精神源自他们对自己荷兰人身份的坚定认同。他们不仅是荷兰殖民者,更是荷兰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捍卫者: 他们从荷兰带来了骑士文化并且以行动践行骑士精神; 他们努力在北美复制荷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以此捍卫其荷兰文化和身份。例如,在这座荷兰小村里,“还有几所最初来此定居的人的房屋,它们都是用荷兰运来的小黄砖造的,格子窗,人字门墙,屋顶上装着风信鸡”( 716)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荷兰殖民者强烈的荷兰身份和文化意识塑造并激发了他们骁勇好战的民族精神。在英国殖民地时期,荷兰殖民者的后裔们早已丧失了其祖先的勇武精神,变得顺从、与世无争。小说中的男性村民常常围在一起,无所事事地闲聊。小说用具有反讽意义的“政治集团”
内容摘要: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温克尔”从民族身份的客观变迁、价值观念与民族意识的深层演进两个方面书写了北美荷兰人后裔融入美利坚民族的历史。本文还认为,该小说历史书写视角和叙事模式强化了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 “瑞普·凡·温克尔” 历史书写 身份
作为被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称为第一位从文学的“新世界”进入“旧世界”的美国文学大使,欧文的文学成就常常被认为凸显于其通过嫁接欧洲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展现其本人天性的浪漫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事实上,欧文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把当时的美国社会和历史文化植入小说之中,常常别出心裁地以平庸的小人物担当主角,完成对美国历史的书写,凸显出小说家内心深处萦绕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他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为其历史书写提供了一个典型文本。这篇小说不仅书写了美国社会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独立时期作为非盎格鲁 - 撒克逊少数民族的荷兰后裔的风俗画卷和美洲生活史,而且建构起主流书写之外的关于美国国家建构、民族融合的历史。该小说历史书写的核心在于北美洲荷兰人后裔的身份变迁,这种身份变迁在两个层面上得到展现: 一是客观的变化,一是精神层面的变化。在小说中,华盛顿·欧文用简洁的叙事结构和散落在民间和日常生活之中的历史碎片,或者如杨金才所言,欧文交叉运用历史材料,将许多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历史场景编织起来( 81) ,重建了一个北美洲荷兰人及其后裔从荷兰臣民变成美国公民的客观的历史过程。小说在描述故事发生地哈德逊河畔卡斯基亚山脚下的一个荷兰村落时,不经意间上溯到荷兰人在北美大陆生存的历史源头:“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小村庄,是一些荷兰殖民者在这个殖民地早期建造起来的,正当仁慈的彼得·斯泰弗山特( 愿他在地下安眠! ) 开始执政的时候”( Irving 715 -6)①。17 世纪上半期,荷兰人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小说中温克尔世世代代居住的小村庄就是该殖民地的一部分。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上溯到荷兰人在北美生存历史的源头,无疑为这篇小说进行全景式的历史书写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小说还赋予这一原初的时空以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传统。例如,村子里用从荷兰本土运来的砖头建起来的荷兰风格的房屋,突出了这一村庄与荷兰的空间渊源和文化渊源; 温克尔的祖辈随着新尼德兰殖民地总督斯泰弗山特南征北战,攻克克里斯蒂娜要塞,这一历史事件强化了北美荷兰人与荷兰本土在价值观念上的联系以及温克尔一代与荷兰的血脉渊源。然而,这种荷兰正统并没有守住温克尔一代的身份,他们终究沦为了英国的臣民; 随着村头旅馆悬挂的肖像从乔治三世更换为乔治·华盛顿,随着“联邦旅馆”( Union Hotel) 的挂牌( 723) ,他们又成为了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小说在结束时着力描述温克尔在二十年沉沉一觉之后回到村中的各种“美国”见闻,凸显了荷兰民族在北美身份的客观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欧文将这种社会历史的变迁置于自然变化之中,更突出了变化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小说转引尼克博克( Diedrich Knickerbocker) 的故事时,开篇即描写了卡斯基亚山脉的景色变化: “季节的每一个变化、天气的每一个变化,事实上,白天的每一个变化,无不对群山的神奇色彩和姿态产生一些变化,同时又被远近的村妇们当作绝佳的天象晴雨表”( 715) 。在这里,自然界的变化预示了社会的变迁,将变迁升华为整个宇宙和世界的普遍规律,人对于这一规律只能是顺应变化。这正呼应了温克尔及其他荷兰人后裔在北美大陆身份转变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然而,小说在表现这种客观的历史变迁时并没有停留在社会表象,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书写了荷兰人后裔在北美大陆民族精神深层演进的历史。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成为民族精神的演进的重要动力,推动了荷兰人及其后裔在北美大陆的精神变迁。由此,小说展现了北美大陆的荷兰人及其后裔从荷兰殖民地时期到英国统治时期的精神衰落、再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身份重建的精神变迁史历史。首先,荷兰殖民地时期的荷兰殖民者与英国统治时期的温克尔一代有着迥异的精神风貌和形象特征。从小说中嵌入的历史碎片可以想象,在荷兰殖民地时期,包括温克尔祖先在内的荷兰殖民者展现出来的是骁勇彪悍的形象: “[温克尔的]祖先在彼得·斯泰弗山特执政的骑士时代,以勇敢出名,并且还曾经随着彼得围攻过克里斯蒂娜要塞”( 716) 。这种勇武精神源自他们对自己荷兰人身份的坚定认同。他们不仅是荷兰殖民者,更是荷兰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捍卫者: 他们从荷兰带来了骑士文化并且以行动践行骑士精神; 他们努力在北美复制荷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以此捍卫其荷兰文化和身份。例如,在这座荷兰小村里,“还有几所最初来此定居的人的房屋,它们都是用荷兰运来的小黄砖造的,格子窗,人字门墙,屋顶上装着风信鸡”( 716)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荷兰殖民者强烈的荷兰身份和文化意识塑造并激发了他们骁勇好战的民族精神。在英国殖民地时期,荷兰殖民者的后裔们早已丧失了其祖先的勇武精神,变得顺从、与世无争。小说中的男性村民常常围在一起,无所事事地闲聊。小说用具有反讽意义的“政治集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