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

(2013-02-10 01:27:07)
标签:

杂谈

分类: QQ7138127
如果有英语论文方面的困难可以联系我们。

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关键词:神话;原型;《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 19 世纪文学中的经典小说。 它自 1850 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文学批评家曾用社会历史学的观点、女权主义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等来分析和评论《红字》,然而,很少有人尝试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去解析这部作品。 考虑到霍桑所处的基督教文化背景,笔者认为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分析《红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神话原型批评是 20 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其兴起与当代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有关,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 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它可以是意象、主题、象征、人物、情节,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且具有约定性的联想。 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批评家们强调作品中的神话类型,认为这些神话同具体的作品比较起来是更基本的原型, 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1]笔者认为,在小说《红字》中,神话原型主要体现在人物、背景、情节、结构等几个方面, 并且这些原型都从不同侧面突出了霍桑小说的宏大主题:善与恶,罪与罚等。一、人物原型根据荣格和弗莱的观点,文学是神话的延续,是神话“位移” 的结果。[2]霍桑的小说《红字》,正是一个巧妙地将亚当夏娃神话“移植”于他的作品并赋予新的形式、内容和内涵的过程。可以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实际上是夏娃原型,一个堕落妇人的形象,丁梅斯代尔则是亚当的原型。作为罪人原型,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都经历了一个自我赎罪的过程。 而本是受害者的齐灵渥斯却因报仇心切反而使自己变成了恶魔, 成为撒旦的原型,成了善恶冲突中悲哀可耻的另一极。根据小说情节与内容,我们不妨把珠儿看做是先知的原型。海斯特本可以在“人间天堂”的新大陆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她却如夏娃一样偷吃“禁果”,被赶出“天堂”,并被人们排除在一切友爱、真情之外,堕入苦境。   

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关键词:神话;原型;《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 19 世纪文学中的经典小说。 它自 1850 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文学批评家曾用社会历史学的观点、女权主义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等来分析和评论《红字》,然而,很少有人尝试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去解析这部作品。 考虑到霍桑所处的基督教文化背景,笔者认为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分析《红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神话原型批评是 20 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其兴起与当代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有关,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 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它可以是意象、主题、象征、人物、情节,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且具有约定性的联想。 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批评家们强调作品中的神话类型,认为这些神话同具体的作品比较起来是更基本的原型, 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1]笔者认为,在小说《红字》中,神话原型主要体现在人物、背景、情节、结构等几个方面, 并且这些原型都从不同侧面突出了霍桑小说的宏大主题:善与恶,罪与罚等。一、人物原型根据荣格和弗莱的观点,文学是神话的延续,是神话“位移” 的结果。[2]霍桑的小说《红字》,正是一个巧妙地将亚当夏娃神话“移植”于他的作品并赋予新的形式、内容和内涵的过程。可以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实际上是夏娃原型,一个堕落妇人的形象,丁梅斯代尔则是亚当的原型。作为罪人原型,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都经历了一个自我赎罪的过程。 而本是受害者的齐灵渥斯却因报仇心切反而使自己变成了恶魔, 成为撒旦的原型,成了善恶冲突中悲哀可耻的另一极。根据小说情节与内容,我们不妨把珠儿看做是先知的原型。海斯特本可以在“人间天堂”的新大陆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她却如夏娃一样偷吃“禁果”,被赶出“天堂”,并被人们排除在一切友爱、真情之外,堕入苦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