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伊朗之二:电影中的伊朗

标签:
伊朗电影一次分离我在伊朗长大越位小鞋子 |
分类: 读与看 |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在《我的乡愁》一文中说:“假如你连续两周或者更长时间观看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的影片,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也知晓这种语言,直接听得懂影片中人们的说话,那是因为如此熟悉这些人们思想感情,他们的神态和走路的姿势,即不通过言语也能够传达的那些。然而实际上你对那种语言仍旧一窍不通……”
伊朗归来,在网上搜索伊朗电影,连续看了一些,凭几天走马观花的印象,就像崔卫平所说,仿佛听得懂一些伊朗人的语言,了解一点伊朗人的思想感情。如果从来没有到过伊朗,也许就不会有的这样感觉。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
http://s1/mw690/9ed29797td3a33cb8b010&690
该片2011年获第61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多项其他大奖;2012 年获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第37届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第6届亚洲电影佳外语片奖……
这是以前看过的,当时对伊朗这个国家一点都不知道,只是感觉不错,展现了当代伊朗人的日常生活,有一些女性主义关注的话题。如女主人能在丈夫不同意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主张,以及中产阶级与底层妇女之间的关系和诉讼过程中逐渐展露的家庭暴力等。
有评论说,“这部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发生在女性地位相对弱势的伊朗。片中几处转折的主导者是都男性,男性带来了暴力和不安全的情绪因素……”的确,影片展示出丈夫不愿意移民国外,妻子只能以提出离婚表达自己的主张;丈夫不允许妻子外出工作,妻子只能瞒着丈夫偷偷出来做保姆,并终因丈夫的暴力导致流产,等等,让我们看到伊朗社会无论高层和底层的妇女的弱势。
这次到了伊朗,能够感觉到伊朗中产阶级妇女与该片中的西敏一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与埃及这样的阿拉伯国家中的妇女是不一样的。在伊朗,头巾包裹下的妇女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西敏的丈夫纳德因有需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不想移民,妻子就分居甚至提出离婚,从中可以看出伊朗职业妇女的独立性。在伊朗时,问过我们的女导游:你出来工作,丈夫不会不高兴吗?答曰“不会”,相反,丈夫反而会认为妻子工作是有能力的表现,是值得骄傲的事。那个当保姆的底层妇女,为了补贴家用,冒着被丈夫发现的危险出来工作,也表现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在伊朗长大
http://s15/mw690/9ed29797td3a34700615e&690
这是根据出生于伊朗的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的自传漫画《我在伊朗长大》拍摄的黑白动画片,是从女孩玛简的眼睛看1960年代巴列维王朝的“白色革命”(分土地给农民、工业现代化及给妇女政治权利等)和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强迫妇女戴头巾、禁止西方的生活方式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从小喜欢中国功夫、以李小龙为崇拜对象、青春期喜欢摇滚的女孩,在伊朗是如何被限制个性发展的。从中还可看到,无论哪个时代、无论伊朗或是欧洲,都对女性的发展层层设限。http://s7/bmiddle/9ed29797td3f3b08ec856&690
玛嘉·莎塔碧和《我在伊朗长大》中译本
《我在伊朗长大》系列书一共四部,分别是《面纱》、《安息日》、《流落奥地利》、《回家》。2001年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全球销售二十万余册,并获得包括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http://s5/mw690/9ed29797td3f38ea7fac4&690
无忧无虑、充满活力的女孩玛简历经岁月变成这样了
http://s3/mw690/9ed29797td3f3b2016482&690
玛简在伊斯兰革命中渡过童年,反对当权者的叔叔担惊受怕,
随时都有被捕的可能,最终被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枪杀了
http://s3/mw690/9ed29797td3f38f1bc952&690
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女性被迫戴上面纱
越位
http://s4/small/9ed29797td3a33dcb3d53&690
伊朗电影《越位》2006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奖金熊奖提名,2007年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
小鞋子
http://s15/mw690/9ed29797td3a33efb87fe&690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小孩》),获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创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票房记录——100万美元。
影片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双鞋子的故事,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了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
阿里取回为妹妹修补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唯一的鞋子让拾破烂的捡走了。因害怕父母的惩罚,他与妹妹达成协议:利用男女小学校上课的时间差,妹妹先穿他的鞋子上学,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每天两人向着相反的方向奔跑着。
一对兄妹,默守着他们的秘密。妹妹的鞋子丢了,不能告诉父母,因母亲病着,父亲也没钱买鞋。
妹妹放学后,拼命地跑,哥哥穿上鞋子,再奔跑着去上学。
鞋子太大了,一只掉到水沟,妹妹伤心地哭了,好心的大爷帮她把鞋捞出来,哥哥穿着湿鞋去上学。
http://s1/mw690/9ed29797td431c68b5790&690
妹妹看到自己丢失的鞋子穿在同学的脚上,她和哥哥一起跟踪到同学家,
当他们发现这个女孩的父亲是在街上卖烟的盲人时,他们什么都没说就回家了。
http://s5/mw690/9ed29797td431c737cb34&690
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苦苦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拼命地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他被同伴绊倒了,为了给妹妹赢得那双鞋子,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冠军的奖品中没有鞋子。
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散出一阵阵淡红色,一群鱼向他游来。
此时,他们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给阿里和妹妹买的新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