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3-01-22 10:17:32)
标签:

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

金属表面钝化处理

杂谈

康邦资讯:本次康邦金属表面钝化处理为您介绍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的主要问题有:工件的部分表面不易生成氧化膜、氧化膜附着力差、氧化膜导电性不理想、氧化膜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花斑、氧化件的绑扎处出现灰色影印、氧化膜表面色彩不均匀、氧化件的盲孔及其周围出现深黄色斑点、氧化件的孔眼及其周围较难形成氧化膜、大面积件氧化膜出现接点影印。

1工件的部分表面不易生成氧化膜

这一现象多出现在平面件,常见的原因有:

碱洗液中积有过多的铝离子;

溶液的粘度变大,很难从工件表面洗脱下来,阻隔了铝基材的表面与氧化溶液的亲和力,结果氧化后常出现黄、白相间的条纹状质量(显现黄色部位表面由于阻隔物被洗去而获得了氧化膜,白色部位因表面有氢氧化铝阻隔物的存在未能形成氧化膜)。

工件碱洗后在硝酸中漂洗不彻底;

工件的局部表面仍呈碱性,在空气中会很快形成一层很薄的自然氧化膜,由于导电氧化溶液酸性弱,氧化时不能使该膜退去,故导电氧化膜层也不可能在此处形成。故工件碱洗后一定要在硝酸中充分漂洗,并尽可能当时清洗,当时氧化处理,防止工件在工序之间遭到自然氧化而影响导电氧化膜质量。

轧制板材表面常有致密的焦糊物,碱洗时未能清除干净;

解决方法:

更换碱洗溶液。

铝件碱洗后在硝酸溶液中充分漂洗;

铝件碱洗前用细砂低打磨去除焦糊物;

2氧化膜附着力差

原因:

氧化溶液浓度过大;

氧化膜过厚;

氧化膜未经老化处理。

氧化溶液温度过高;

解决方法:

操作者可根据上述对氧化膜附着力有影响的四点因素进行调整,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3氧化膜导电性不理想

原因:

氧化时间过长,氧化膜过厚。按工艺要求的3060s操作,所获得的氧化膜呈浅彩虹色,膜层导电性良好,基本上测不到电阻,若氧化时间过长,膜层厚度增加,不但会影响膜层的导电性能,膜层还会呈土黄色,显得陈旧。

解决方法:

操作时间应严格控制。

4氧化膜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花斑

原因:

包铝件加工时部分包铝层被切削掉,外层包铝属优质铝,被包的内层是杂铝,二种材质差异较大,故氧化后出现白癜风似的斑点。

解决方法:

这一现象客户往往不会太理解,厂家要多做解释工作,说清原委,以免引起误解。

5氧化件的绑扎处出现灰色影印

原因:

用镀锌铁丝绑扎氧化件。

解决方法:

铁丝使用前必须先退除锌层。

6氧化膜表面色彩不均匀

原因:

铝件面积大,在氧化槽内摆动过大,边沿和中心部位与溶液的接触、更新、交换有很大的区别,从而导致氧化膜色彩不一。

解决方法:

氧化时工件摆动的幅度要小,静处理也可以,但当溶液温度过低时容易出现地图状花斑,显得不自然。

7氧化件的盲孔及其周围出现深黄色斑点

原因:

氧化后在清水中冲洗不彻底,干燥过程中孔眼内的残留溶液外流。

解决方法:

工件经氧化后必须加强冲洗,甩尽残液,必要时还可用医用注射器来吸取上面的残液。

8氧化件的孔眼及其周围较难形成氧化膜

原因:

工件碱洗后冲洗不彻底;

碱洗时进入孔眼内的碱液如未能冲洗干净,氧化处理后碱液会从孔眼中流出来,致使孔眼周围的氧化膜遭到腐蚀。

工件的孔眼周围有黄油;

铝材攻螺孔时很涩,操作者常以涂黄油来提高润滑,碱洗时如果碱液中缺乏乳化剂,黄油是很难除尽的。

解决方法:

在碱洗之前先用汽油洗刷一遍,碱洗液中应添有乳化剂;

工件碱洗后应冲洗干净。

9大面积件氧化膜出现接点影印

原因:

铝件面积大,采取分段氧化处理。

解决方法:

进行整体处理,方法是:取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根据氧化件的外沿尺寸,用木条或砖块围成一个池子,池子高度100mm左右即可,一般平板件都可以在此池内直接操作,遇有立体形状件,若池的高度不够,也可采取在池内分面处理,即前后、上下、左右依次在溶液中处理,这样做能获得与在大槽内氧化同样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