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赏不罚,如何教孩子?

(2012-03-27 20:03:52)
标签:

育儿

亲子教养

正面管教

修正孩子的失误

分类: 教养故事─幼儿篇
http://s5/middle/9ecdd2c1gbc34aa14ff74&690

※ 蝴蝶的道歉信。每一次她做错事,便会写一封给我。

  「妈妈,对不起。妈妈,请您原谅我可以吗?
   妈妈,我永远爱您喔。       蝴蝶敬上」


某一天晚上,我在客厅听见荳芽在书房吼蝴蝶,断断续续的我由荳芽愤怒的咒骂拼凑出事情的原委大约是蝴蝶把荳芽的水晶项链搞丢了,项链是荳芽同学的妈妈在她生日时亲手串成送她的,荳芽很珍惜,蝴蝶要借的当时,荳芽便一再叮咛小心保管,没想到还是丢了。

我听不见蝴蝶的回应,大概是定定的站着让荳芽数落吧。

 

几分钟之后,蝴蝶悄悄来到客厅,挨近我身边。「怎么啦?」我问。

 

我一问、蝴蝶马上哇的一声哭起来,边哭边说:「姐姐一直骂我……」一副很委屈的模样。显然这时候她只在意荳芽骂她这件事,至于她是不是该骂?她为什么被骂?好像都进不到她的心思了。

 

这便是「处罚」的效果。

人和所有动物都一样,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质疑、被攻击,本能的反应便是使尽全部的力气防卫,无暇多想其他。幼龄的、单纯的孩子深具这样的天生本能,偏偏这一群肢体协调、记忆深度都还发展未成熟的孩子最容易因为无心或无力的因素引发生活失误,比如不小心打破水杯、忘了东西搁在何处,这些小人儿时不时的面临被斥责的风险,大人们为了诱使他们展现出不凡的表现,也努力的想方设法以「你好好吃完饭,等一下就带你去公园玩」之类的利益交换企图引发动机。不论是赏、是罚,都已远离了问题的本质,孩子没有机会把心思放在发生的事件上,反而被过多无关问题本身的旁枝末节干扰,怎么也分不清自己究竟面对的是什么了。

我试着把蝴蝶的心思拉回到问题的症结:「姐姐为什么一直骂妳?」

当她终于讲出「我把她的项链弄丢了」,她被骂的委屈感才渐渐消失,这才回到问题的本质──面对自己的失误。

我和蝴蝶聊过她为什么被骂的原因之后,剩下的,就交给她自己处理了。

我看到她拿出书包,把整个书包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一件一件的检视,努力的在找荳芽的项链。可惜没找到。她又陆续找了几个可能的地点,依然徒劳无功。然后她决定去跟荳芽道歉,她说:「姐姐,对不起,我把妳的项链弄丢了。我明天再去学校找找看,说不定我忘在学校了……」

蝴蝶一认错,荳芽也不好再大声,但仍有气,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认了,勉强挤出「下次小心一点!」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是有一次荳芽和蝴蝶在浴室泡澡,我偶然经过,听到荳芽急急的对蝴蝶说:「叫妈妈、叫妈妈,不要让爸爸知道……」

我推开门看,原来她们打破了玻璃杯,闯祸了,正想办法收拾善后。我一边拣拾玻璃碎片一边叮咛:「现在不可以出浴缸,小心脚被扎破……」

荳芽和蝴蝶连声应好,跟我道歉,同时不忘自我消遣:「下次泡澡不要再用玻璃杯倒水进来了,万一打破是被爸爸发现就惨了!」

我笑笑。「多惨?」

蝴蝶学起Kevin叨念的口吻:「爸爸就会说泡澡干嘛还倒水进来?!要喝水不会泡完再出去喝吗?干嘛用玻璃杯?打破了吧?等一下刺到就要送医院……」

所以,她们的结论是闯祸时最好不要让爸爸知道。

我努力让荳芽和蝴蝶见到另一种对应失误的态度。我是她们的妈妈,当她们做错事、闯祸时,不管我多伤心、多生气、多担忧,我终究还是会陪着她们一起解决的。我明白的让她们看到我的态度,而不是把心疼、关心包藏在斥责、懊恼下,让她们困惑、猜疑我的爱。

处罚如果可以一劳永逸的令孩子不二过,我会愿意;事实是不可能。处罚、奚落和责骂,只会让孩子在面对过错时推诿、畏缩,远远的逃离父母可能可以提供的解决之道和安慰。

荳芽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最后一科的考试日期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在她的小日记上看到她写着要考个好成绩来送我作为生日礼物。可能是为了这个理由,荳芽面对考试格外用心,她自己安排复习功课的进度、如何加强复习也自有方法。那一个星期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见她独自在书房温习功课。

在每天临睡前的聊天时间,我跟蝴蝶聊起。我说:「蝴蝶哪,姐姐要把她的成绩拿来送我当生日礼物,所以她好认真的准备,我好感动哪!」

蝴蝶回我:「把书念好本来就是她应该做的事,妳干嘛感动?」

「是呀,虽然妳们把该做的事做好是应该的,我还是很感动妳们知道要这么做、而且可以真的这么做呀……」

不处罚,那么,奖赏总该没问题吧?我们总是说要正面鼓励孩子,奖赏足以激发孩子的表现动机,不是吗?

荳芽跟我聊过她的同学家里以考一百分可以领到奖金作为鼓励,当同学问她:「妳考一百分可以领到多少钱?」时,荳芽的答复是──「没钱领!一百分就一百分,为什么要领钱?我妈妈平常就固定给我零用钱啦。」

荳芽考完试后,我总是问她:「妳自己觉得满意吗?这个分数是不是妳最努力的成果了?」如果她说是,不管是不是一百分,我都开心的恭喜她;如果不是,那么,再来聊聊她这次考试的状况。

给孩子的鼓励最好不要物质化、量化,一百分给一百块、第一名送个玩具,这些有形的物质会把孩子的心思焦点完全吸引,每做一件事前要好好算计可以获得多少收益,不划算的生意不做,究竟多少收获才算值得?人生诸事真要事事这样精算过后再决定做不做,大约已无任何乐趣和意义可言了。

引导孩子,我不希望以赏罚模糊了事件本身的意义,我期望在每一次的生活经验里带孩子看到事件的本质、仔细的体会自己内心的细微变动与感受,不管做或不做一件事,最大的依据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依赖外在的薄弱的、可变性强的利益或威吓因素。

最好的鼓励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体谅的「我知道你很努力了」。激起孩子为了成就自己、为了令心爱的人开心而努力,这是最强而有力的行事动机。

引导孩子是条艰辛而漫长的路,这一路上需要智慧、勇气和耐心,我们都不是天生完美的妈妈,纵使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恐怕距离完美都还有一段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正因为路途遥远险阻,若是有心意相投的友伴作陪,走来或许便能稍稍适意安心些。在台湾,我因为出版童书绘本的机缘,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样的书写分享。在内地,我才正要开始。我的书写,便是与大家相邀互伴走一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