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分式》总复习教学设计
(2014-06-25 13:37:55)
标签:
股票 |
南楼中学
教学设计主要思路:结合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实验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以学定教”和“学为主体”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目的地梳理知识,形成本章完整的知识体系;
2.会进行分式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分式的运算法则;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4.分式方程的应用.
完成下列知识点的填空.
(1)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 叫分式.
(2)分式的意义:当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它是 分式约分与通分 的依据.
(4)分式约分的目的是 化简 ,关键是 找分子和分母 的最高公因式,即系数的
最大公约数 、相同因式的
(10)零指数 ;负整数指数
(11)科学记数法是把一个正数记为
(1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① 审题 ;② 设元 ;③ 列方程 ;④ 解方程;⑤ 验根并作答 .
2.认识课本P35单元知识结构图,形成本章完整的知识体系.
|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以自主、合作、交流的手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驻足“双基”,发挥自我
(3)当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大于1?
(4)当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小于1?
演练题2:南京到上海铁路长300千米,为适应两省、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列车的行车速度每小时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这样使得由南京至上海的时间缩短了1.5小时,求列车原来的速度.
(1)请列方程解答;
(2)请参照上面的应用题,编一道类似的应用题(不需要求解)这道应用题应满足:
检验: 时,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答:列车原来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2)提示:可从行程问题,工作量问题,销售问题等进行变换.
解答略.
演练题3:先化简 ,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思路点拨:(1)分式的加减运算就是把异分母的加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因此,在通分过程中找出最简公分母是关键.(2)对于分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顺序.
解:
当 时,原式 .
注意: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必须考虑所取数值不能使分式或除式没有意义.
设计意图:三个演练题主要从“双基”出发,让学生发挥自我.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三.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1.本章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混合运算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这些内容在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时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学们要认真学好,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2.本章注意点和易错点
(1)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根.
(2)分式加减时,一定要一步一步计算:①把分母因式分解;②通分;③去掉分子的括号;④加减;⑤结果是否是最简分式,如果不是的要进行约分.
(3)加减法中前面负号的处理:①可把负号放到分子中;②可用交换律,与后面正号的项交换.如: 或 .
(4)容易出错的几个点:
如① ;② ;③ ;④
请你将本章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及原因写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分式》一章在初中数学中重要性,更让学生学会反思,归纳章节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寻找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及原因,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课外拓展,提升“学力”
1.已知 ,试求 的值.
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 ,进行化简,求出 与 的关系,再针对 的特点,进行变形可求出它的值.
解:∵ ,
∴ .
∴ .
∴
.
2.已知 ,试求 的值.
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把 变形为 ,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求出它的值.
解:∵ ,
∴ .
∴ .
∴ .
∴ .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五.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1.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撰写本单元复习小结(重点是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及原因).
2.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两套分层试题A卷和B卷分别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