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2013-07-27 22:23:40)
标签:

作用

学习习惯

关键词

资料收集

分类: 教学研讨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少教多学”在农村学校资料搜集与处理中的体现

郫县三中(郫县崇德学校)晏昭芳

 [ ]一直以来,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利用困扰着农村语文教师,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资料收集困难的原因探索,找到在农村学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完成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农村学校  语文综合性学习   收集资料   教学对策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课上展开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论述其实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农村学校收集资料的现状

20126月,本课题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少教多学”实践研究)分别对郫县区域六所九年制义务学校上千名初中学生和近百名初中语文教师发放《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表》,从调查情况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不理想。虽然城镇学校设施条件相对于其它农村中学,都要好的多,但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仍是困难重重,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更不要说一般的农村中学了。

在我们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一遇到需要收集资料的作业,学生就有为难情绪,收集资料很不理想。于是很多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际教学中只是简单的让学生看看,就匆匆了事。如我们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学校,在以前,我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搜集资料,还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与反馈。可从学生反馈与交流的情况来看,仍是很不理想,大多数孩子特别不愿搜集资料,老认为家中无电脑无法查找资料,而且找资料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对搜集资料的作业往往敷衍了事,胡乱写上几句或抄上别人几句交差罢了。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很是困难,特别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所以,我们农村学校迫切需要能够找到一种策略、方法或实践指导,使之能够很好地应用或知道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扎实解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收集资料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生收集什么资料,如何让孩子学会搜集与处理资料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试图找到在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完成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的有效办法。

二、如何让孩子学会搜集与处理资料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学校而言,所处之地潜藏着极度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习惯差,家中无电脑无法查找资料,学校资源缺乏,就得过且过,学生不愿做就不要求做,相反要积极想办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农村城镇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就地取材,挖掘农村课程资源。如我们学校虽处于郫县最偏远的角落——唐昌镇,但这是个地杰人灵的地方,有一千三百多年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悠久、厚重、多样、奋进等特点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资料的收集的最优质的资源库。我决定要善于利用这个资源库。

于是在八年级下册的《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活动,我就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资源来开展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活动,让学生 通过了解唐昌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知唐昌镇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唐昌镇、热爱家乡的感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从而创造性地挖掘隐性资源。

(二)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人活到老学到老”,人的学习过程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在书本中学习,有时候我们还要在生活中学习,向前人的经验学习,因此,从生活中搜集有关的信息,整理有关的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条件好的学校,现在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电脑,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里几乎没有电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消除孩子消极与抵触情绪,努力让孩子明白搜集资料不是件难事,除了电脑网络外,还有许多的渠道与途径,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都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料,有的时候爷爷奶奶讲的故事也可以成为资料。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时,学生对天气谚语有兴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有许多农谚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要想真正地获得第一手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引导学生要特别关注那些年长的老者,并将获得的材料与同学交流,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受益良多。又如我们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云南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时,学生对作家所描写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风俗兴趣很浓,以此为契机,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唐昌境内,乃至郫县境内有关端午、春节、清明、中秋的一些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学生生活的区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所以资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样一来就打消孩子的心理顾虑,愿意尝试去搜集搜集资料。

(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收集

在查找资料时,很多学生都是宽泛地不着边际地查找,找的资料中,有些根本没什么学习价值。因此,教师在布置类似的作业时,首先就要思考:让学生了解查找那些相关的资料?确定了方向和目标,再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可以从哪些地方查找?其次,给学生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这样,学生在查找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找的时候也会比较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在“古韵遗风话唐昌”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收集有关唐昌的资料杂乱繁多。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目标、有条理地布置学生按照“千年唐昌,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英才辈出”, “历史遗迹,见证唐昌”这三方面把自己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相关的资料,如:A组整理“历史遗迹,见证唐昌”的有关图片,并附上文字说明,如唐昌文庙、唐昌翰林院、梁家大院等。 B组整理“千年唐昌,源远流长”,即唐昌的历史相关资料;C组整理“钟灵毓秀,英才辈出”故事和传说,如 高士严君平、宋代高僧圆悟禅师、崇宁王——朱悦尊等;D组搜集古今中外人们对唐昌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把资料整理成几个板块来汇报,既使学生学得更系统,又让学生听得更明白。

(四)要多给学生展示机会

 很多时候,教师就只是为用点资料而让孩子去搜集资料,忽视了对其能力展示与表现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少数孩子在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孩子只是“洗耳恭听”,成了旁观者,为了避免或减少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调动大多数孩子的主动性,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在教学中会根据学习内容与要求定期地让孩子办办手抄报、讲讲历史故事、举办演讲会等,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搜集与处理的信息。如学习家乡风俗时,我以《我讲唐昌人,我说唐昌事》为主题让孩子自己去搜集关于唐昌从古到今的名人的相关的资料,并要求他们讲述他们自己喜爱的故事或人。并各自办一期手抄报,很多孩子在自己的手抄报中向同学介绍自己喜爱一篇故事,有《支机石的故事》《通汉井的故事》《三峡工程的设计领导者——成昆煌的故事》等,手抄报上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恰当地配上精美的插图,有的孩子还在刊头给读者一段寄语,体现出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了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在交流时就有话可说,有物可看、有样可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信息处理、绘画、编辑及设计等综合能力。正可谓一举多得,也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充满了探究的乐趣。

总之,收集资料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绝不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考虑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在每个环节上做好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把搜集的资料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使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少教多学”在资料搜集与处理中得以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