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方案

(2013-05-17 09:18:15)
标签:

教育

 

 2013年中考即将到来,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考验。考试要成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是关键,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常发挥和超长发挥就无从谈起。越是临近考试,心态的影响力就越大,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实现有效备考,更能助学生在考试中稳定发挥。应该看到,学生在考前容易出现动力不足、学习焦虑、情绪烦躁等问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态波动,影响备考效果。学生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有着迫切的要求,需要得到教师的更多帮助,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毕业班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高考,启发、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更好地调节身心,有效缓解考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因为时间紧迫、学业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化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饱满的情绪迎考备考。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考前心理辅导纳入毕业班重点工作之中,统一调度。

    学校要结合考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计划,确定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式,统一全体教师的认识,保证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二、考前心理辅导要坚持预防与发展的原则,做到教师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

    考前的心理辅导不能等到学生出现问题才开始,要提前预见学生在临考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主动开展工作。考前心理辅导不只是心理辅导教师的事情,全体教师都要结合本职工作,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并切实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

    三、考前心理辅导要做到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临近考试,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容易有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现象,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训斥和说教无法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接纳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问题的思想根源,并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又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考前心理辅导要做到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在具体的心理辅导中,要坚持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辅导与一般教师的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帮助。学校可通过以下形式开展工作:

    1、心理调查与测量。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可在与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编写学生考前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或选取有针对性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与测量,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据此确定心理辅导的重点。

    2、编印学生考前心理自助手册。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可利用网络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或者由教师、学生自己撰写相关文章,以报纸或手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助阅读。

    3、心理讲座。学校要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常年带毕业班,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以心理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放松,树立积极的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4、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毕业班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精心准备一堂以考前心理辅导为主题的班会,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问题进行必要的疏导。

    5、师生恳谈制度。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承包”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导师。作为导师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师生恳谈,从心理、思想和生活多角度关心帮助学生。

    6、个别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本校心理咨询室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心理咨询室内的个别辅导、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形式开展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7、团体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以考试焦虑、减压、自信心等为主题开展必要的团体辅导活动。

    五、学校要对毕业班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做好减压工作,预防师源性心理问题。

    毕业班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精力多,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也大,更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采取一定措施为毕业班教师减压,引导教师快乐、高效工作。

    六、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会或个别联系、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引导家长努力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