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品功场|薛利华:认知跃迁前传06|你不是不懂表达,你只是陷在旧有角色认同里

(2025-06-10 13:33:59)
标签:

薛利华

职业发展

来学吧

个人成长

【编者注】 很多人以为表达力弱是语言技巧问题,其实真正卡住你的,是你所认同的那个角色:是“不能出错的人”?还是“必须被喜欢的人”?本文将带你识别表达背后的结构性障碍,从讨好模式中脱身,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真实表达路径。

01. 表达卡点|你“是谁在说话”不明确

很多人误解表达是语言问题,其实它往往是#认知跃迁 中最早暴露的“结构卡点”。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场景:

  • 明明有想法,却迟迟说不出口;

  • 一张口就小心翼翼,话语变形、词不达意;

  • 事后才想起,“我其实可以那样说”。

这不是表达不清,而是在开口前就被#角色认同 牵引了。

表达不畅,并非表达内容的问题,而是表达者认同的不明。

02. 技巧失效|真正的问题是角色结构

你可能以为表达是技巧、语气和措辞,但真正影响表达的,是你当下所认同的#角色定位。例如:

  • 如果你是“不能抢话的人”,你会在发言前本能退缩;

  • 如果你是“不能出错的人”,你会反复打磨每个词句;

  • 如果你是“需要被喜欢的人”,你就会不自觉地迎合他人。

你不是表达力差,而是出场的不是那个真实的你。

03. 表达认同|是扮演者,还是表达者?

#罗伯特·凯根 指出:当某种结构主导我们时,它就是“主体”,我们便无法意识到它。

表达障碍的本质,正是你的角色认同已成为你没察觉的“主人格”。

  • 你不是在表达观点,而是在扮演“乖学生”或“配合者”;

  • 你不是在沟通,而是在延续一个并不属于你的剧本。

要破除表达焦虑,第一步不是练习说法,而是搞清楚是谁在开口

表达,是认同重构的起点,也是跃迁最可见、最真实的实践场。

04. 表达转向|从“别人希望我说什么”到“我想说什么”

要提升表达力,关键不是模仿说话高手,而是练习从固有角色中抽离,重建表达的动因。比如:

  • 从“我应该说什么” → 转为“我真正想表达什么”;

  • 从“说得对不对” → 转为“我认同什么立场”;

  • 从“别人接不接受” → 转为“我允许我自己表达”。

当你开始从真实身份出发,表达不再是风险,而是一种力量感的回归。

这种转向的核心,是对表达动因的重新定义。

05. 表达练习|识别与拆解“表达阻断点”

真实场景中,比如:你在项目会上准备提出反对意见,话到嘴边却说成了“我觉得都挺好”。这时你可以反问:是谁让我保持沉默?

你可以这样一步步练习,拆解每一次表达中卡住的结构。

三个反问练习:开启结构性表达意识

  1. 我表达时,内在哪个“角色标签”跳了出来?(如讨好者、乖孩子、应声者)

  2. 我的表达内容,是我真心想说的吗?还是我预判了他人期待?

  3. 如果我允许自己以成年人的身份再说一次,会怎么说?

06. 系列收尾|表达是认知跃迁的第一道门槛

表达不是语言本身的修饰,而是一场结构觉察的练习。

它既暴露了你所处的角色认同, 也为你打开了重构内在秩序的起点。

表达,是你迈向真实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延伸行动|开启表达认同系统

 关注并获取更多支持:

  • 角色识别卡

  • 表达练习模板

  • 共学支持系统

帮助你建立自己的表达认同系统与跃迁路径。

我们一起看清结构,练习出声。

 下一篇预告|自测工具包:看清你在哪个阶段,准备走向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