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品功场|薛利华:认知跃迁前传06|你不是不懂表达,你只是陷在旧有角色认同里
(2025-06-10 13:33:59)
标签:
薛利华职业发展来学吧个人成长 |
【编者注】
很多人以为表达力弱是语言技巧问题,其实真正卡住你的,是你所认同的那个角色:是“不能出错的人”?还是“必须被喜欢的人”?本文将带你识别表达背后的结构性障碍,从讨好模式中脱身,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真实表达路径。
01. 表达卡点|你“是谁在说话”不明确
很多人误解表达是语言问题,其实它往往是#认知跃迁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场景:
-
明明有想法,却迟迟说不出口;
-
一张口就小心翼翼,话语变形、词不达意;
-
事后才想起,“我其实可以那样说”。
这不是表达不清,而是在开口前就被#角色认同
表达不畅,并非表达内容的问题,而是表达者认同的不明。
02. 技巧失效|真正的问题是角色结构
你可能以为表达是技巧、语气和措辞,但真正影响表达的,是你当下所认同的#角色定位。例如:
-
如果你是“不能抢话的人”,你会在发言前本能退缩;
-
如果你是“不能出错的人”,你会反复打磨每个词句;
-
如果你是“需要被喜欢的人”,你就会不自觉地迎合他人。
你不是表达力差,而是出场的不是那个真实的你。
03. 表达认同|是扮演者,还是表达者?
#罗伯特·凯根
表达障碍的本质,正是你的角色认同已成为你没察觉的“主人格”。
-
你不是在表达观点,而是在扮演“乖学生”或“配合者”;
-
你不是在沟通,而是在延续一个并不属于你的剧本。
要破除表达焦虑,第一步不是练习说法,而是搞清楚是谁在开口。
表达,是认同重构的起点,也是跃迁最可见、最真实的实践场。
04. 表达转向|从“别人希望我说什么”到“我想说什么”
要提升表达力,关键不是模仿说话高手,而是练习从固有角色中抽离,重建表达的动因。比如:
-
从“我应该说什么” → 转为“我真正想表达什么”;
-
从“说得对不对” → 转为“我认同什么立场”;
-
从“别人接不接受” → 转为“我允许我自己表达”。
当你开始从真实身份出发,表达不再是风险,而是一种力量感的回归。
这种转向的核心,是对表达动因的重新定义。
05. 表达练习|识别与拆解“表达阻断点”
真实场景中,比如:你在项目会上准备提出反对意见,话到嘴边却说成了“我觉得都挺好”。这时你可以反问:是谁让我保持沉默?
你可以这样一步步练习,拆解每一次表达中卡住的结构。
三个反问练习:开启结构性表达意识
-
我表达时,内在哪个“角色标签”跳了出来?(如讨好者、乖孩子、应声者)
-
我的表达内容,是我真心想说的吗?还是我预判了他人期待?
-
如果我允许自己以成年人的身份再说一次,会怎么说?
06. 系列收尾|表达是认知跃迁的第一道门槛
表达不是语言本身的修饰,而是一场结构觉察的练习。
它既暴露了你所处的角色认同, 也为你打开了重构内在秩序的起点。
表达,是你迈向真实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延伸行动|开启表达认同系统
-
角色识别卡
-
表达练习模板
-
共学支持系统
帮助你建立自己的表达认同系统与跃迁路径。
我们一起看清结构,练习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