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吧|薛利华:这样的谎言,我们被骗了几十年

标签:
产品经理职场焦虑领导力健康教育 |
分类: 来学吧 |
【编者注】薛利华老师,来学吧创始人、乐咖功场®创始人、乐产功场®首席讲师、乐品功场®首席教练。他是 OOLC®理论的先驱、DH2W®模型的发现者、ODIT®(成果驱动创新)思维的始创者、CPST®(创造性问题解决)思维的推动者。
“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以及能做些什么”,这句话我常常跟学员们提起。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些事情,那你将在一开始就被自己打败,因此害怕迈出第一步。“你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你绝对不是失败者!”
比如,有不少学员转型做产品经理之后,就暗自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被人揪出来。一旦产生了这样的顾虑,就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动机,让自己害怕冒险。我们应当允许自己去尝试新事物,有创意,也应当让自己去犯错。
“尚未开始就断言做不到,这是谎言。”《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作者岸见一郎就提到过这一观点。在与乐产功场®、乐品功场®等众多学员交流时,我常常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有一些学员在这一方面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心理。
其实,有许多人经常会对自己说这种谎言,而浑然不觉。好在眼界越来越开阔、阅历越来越丰富,再加上认知能力的迅速提高,一些乐产功场®和多数乐品功场®学员已经察觉到这一点。这就是一种智慧的累积。
在《绝非天赋》一书的作者斯科特·考夫曼看来,“当我们期待一些事情发生时,我们就经常会下意识地采用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行为方式实际上就会促使这件事变成现实”,无论它是好事或是坏事都如此。
“如果你还未做,就认为自己做不到”,这样下去,将会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只有将很多经验在试错中积累,人生才能在积累中成长。实际上,有些人并不是自己不行,只是觉得自己“不行”。于是,还没有动手便直接放弃了,这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心理在作祟。
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想的事,常常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无论是我们恐惧的事,还是翘首期盼的事。假如你正在经历着消极的和否定的念头,那么就必须要有意识地将思维从你要避免的事情转向你要实现的事情上。
正如《与神对话》的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所说:“你的反应与现实无关,只跟你察觉到的现实有关,而你又是根据别人的经验或者从前遇到的某些事情来察觉现实的。”
避免将自己的可能性限制在这样一个思维框架里:“不可能”“应该不行”“可能做不到”,关键是敢想、敢做、敢为。要有这种勇气,“也许可能呢!”如果你敢于想就存在有可能,如果你不敢去想就没有任何可能性。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艾施,也曾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如果你认为自己能,你就能;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你就不能!”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乐产功场®或乐品功场®中,只需要你旁边有纸笔,通过薛利华老师所授之法,例如双问模型®、双钻模型®、WILT®原则、COST®原则以及LOSS®模型等等,就可以与你的潜意识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直接的关联、直接的线路,从而很快规划出一个产品,而你是否会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自我启发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无论是谁,都能完成任何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我们的确无法做成,但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放弃,坚持尝试去做,就一定会有其价值所在。
比如,有的学员在处理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时比较别扭,多年以来一直僵持不下,不知该如何处理。比较幸运的是,凡是与我聊过这些话题的学员,最终和家人的关系问题都解决了,或者说是与童年时期的自己和解了。
你可以忽略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进入当下的这一时刻,看看此时的你,可以做一些什么来重塑你新的身份。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在这一时刻,不断重塑你的观念,并依据这种新的观念重塑你新的自我。
如今,也许你对自己有信心或者有一点疑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真的就具备了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吗?当然,你也有可能会比以前更加相信这一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看待问题。
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信你自己有可能发生,也相信你“也许能做成!”总之,要先向前迈出一步,试试看。当你迈出了这一步,也许你真的就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