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流量事件,运营商还可信吗?

去年三大运营商推出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后,经常会有网友吐槽流量消耗过快,怀疑运营商在“偷流量”。对此,三大运营商集体否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声明中还强调,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那么,反倒让用户感觉得流量“跑”得过快?
一、感觉流量比以前用得快了?
前几年用流量在机上网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那时候的流量特别贵,只有必要的时候才打开数据流量。
http://s8/mw690/002UgypDty71rgcdJKTa7&690
这样一来,跑流量的应用确实多了,即使我们没有看手机,一些APP也在后台跑着各种应用,无论是更新还是信息推送,还会有一些视频,点开它们都会消耗产生一定的流量。
所以,我们会感觉到网络流量用得快啦,都是APP、网速、后台推送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二、运营商经常饱受质疑?
电信运营商的计费是运营商,收费是它们的责任。这里就有一个利益相关的问题。
对于一些时常发生的“手机流量跑得快”的事件,用户不得不投诉运营商的客户或到一些运营商的营业厅质疑,运营商的员工们都成了出气包。
流量话单的产生时必须在运营商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作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而流量这个东西,运营商们都有严格的流量计算系统,但是这个东西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运营商一方再不给提供明细,那对用户来说就是一笔彻底的糊涂账,上了什么网,用了什么APP跑得流量都不清楚,反倒要用户们自己负伤,所以不质疑才是怪事。
最后,一旦遇上用户天价流量事件,运营商不应该急于撇清自身关系,证其自身的“清白”,而是应该主动帮助用户找原因,纠正用户的流量使用误区。用户们也不要装一些不名来历的APP,这些APP有时会偷跑流量。
未来,运营商要“帮着用户省流量”设置个人方案,也许,这才是有良心的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