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量过快中谁是受害者?

(2015-11-11 09:38:45)

  自从流量不清零后,公众又一次对运营商“偷流量”开始怀疑,最新的报道佛山电信用户龙女士反映手机3小时产生23G超量流量一事,佛山电信今日回应称系用户手机感染病毒,其中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所致。

流量过快中谁是受害者?

  经过调查后,龙女士认可了流量确实为其手机应用软件所消耗。佛山电信方面表示,因恶意软件造成流量异常,非龙小姐主观造成,因此无需龙女士承担异常费用。反倒是运营商又一次成了用户的救星,龙女士不用出这笔冤枉钱,事实上假如没有媒体曝光,不会引发广泛关注。

  在舆论压力下,反馈手机流量异常开始案例增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认为,流量收费标准下降后,都是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后出现的,因许多网友密集反映流量“消耗快”,该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平心而论,在经过查证前,将流量“消耗快”跟不清零实施扯上关系,或许有失公允,给运营商扣上“偷流量”的帽子,运营商也属于受害者。

  如果大面积的流量“跑得快”属实,或许跟用户使用习惯有关,不知不觉的下载一些陌生的APP,让自己的手机中毒,从而使得自己经济损失,当然有的情况,不排除运营商有猫腻,表面上降流量费用,实际上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计量做假弥补降费后的损失;但属于个别现象,但我最近发现Acfun(A站)的APP,当你连上WiFi和数据流量时,有时看视频它偶尔会强制切断你手机的WiFi,而强制你使用数据流量上网,就算我及时发现五秒之内都损失了50MB多的流量,这样的事防不胜防。

  碰到这些情况,就不能把责任推到运营商头上,当你用手机看视频最好把数据流量关掉,万一WiFi真的没了自己的流量也不会减少。

  从监管层面讲,对于流量消费这样一种新型消费,监管手段目前仍有欠缺。

  总之,流量不清零后,公众都是受害者,反而觉得跌进“偷流量”陷阱,一个惠民政策引出这样的风波,工信部也要开始反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