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大多数面临倒闭 到底出路在哪?

标签:
it |
风光无限的P2P面临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三大困难。不过,银监会官员日前表明对P2P的监管思路。P2P行业设定的行业门槛,平台不能承诺本金收益,自身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担保,而且需要对融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按这一次监管提出来的要求,P2P行业至少将倒掉9成。”
银监会监管思路引反思
在目前来说,尽管P2P被明确划归银监会创新部,但银监会一直未出台对P2P的监管措施。近日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正披露了部分思路。
王岩岫称,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其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P2P机构是为借贷双方的小额交易提供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应是资金的中介 构、受托理财机构、也不是担保机构,应清晰界定其业务边界,同时严厉打击冒用P2P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对于一直以来无门槛的P2P行业,他表 示,P2P应有一定的行业门槛。“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儿”,不能汇集资金。
虽然王岩岫所提的监管思路只是框架性的原则,但依然引起了普遍关注。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按此次监管思路,目前大多数P2P将因为不合格而被清洗出行业。
按照具体的操作上看,目前大多数的P2P平台并不符合监管要求。拍拍贷CEO张俊也认为,未来超过90%的P2P公司会死掉,其中70%会因为不符合监管标准被吃掉,可能剩下20%会因为市场本身的机制被淘汰掉。
在对上述监管要求进行解读中,有业内人士认为,P2P行业应有一定的行业门槛。广东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北表示,监管层可能要求从资本金、风险 拨备、从业人员资质等几个方面设置门槛,而在上述门槛中,徐北认为,参照小额贷款等管理经验,监管的最终落点将落实到人,包括从业人员的资格等。银监会对P2P实行监管牌照式监管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施行牌照管理,绝对部分P2P的平台面临灭顶之灾。
“去担保”惹争议
除了门槛以外,此次监管思路中,提到的有关平台自身不得为P2P提供担保被业界看做是对于P2P行业影响最大的一项条例。
据悉,目前国内P2P平台为了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绝大多数夸大承诺“保本保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是担保垫付模式。该模式对于降低投资人风险和增强投资吸 引力的作用较大。但是担保垫付模式的风险集中于平台或者担保公司,万一出现集中违约致使平台倒闭,最终涉及面广。对于监管“去担保”思路,许建文认为, 这实际上是在落实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具体要求。“P2P平台如果没有资本金、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应该是信息服务中介,不应该介入担保。”许 建文说。
不过,对于这样的监管思路,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徐红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去担保后的P2P能否成为投资者安心而吸引到资金呢?对此,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不允许平台自身进行垫付和担保,并不意味着平台不能引入第三方担保。
不过,许建文则认为,即便引入第三方担保,必须对担保资质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对担保公司的杠杆进行限制,否则担保面临虚设。徐北进一步表示,在银保合作 进入困境后,担保公司有介入会推动P 2P平台的动力。不过,在银保合作中,担保公司杠杆要求并非来自监管的省市金融办提出,而是合作方银行的监管主体银监会对银行选择合作担保公司提出杠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