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花》教学设计,陈睿萍
(2018-05-27 11:45:11)
课
|
做面花 |
||
教学目的 |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和地域特点,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同时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思想文化内涵。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学习民间美术造型和色彩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内、课外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做面花的基本过程和多样技术操作方法,通过学学、做做、想想,制作一个有独特风格的面花,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一般的技术操作程序和技术发展意识。 |
||
教学重点 |
1、面花的制作程序和技术要领。 2、发挥创造能力,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面花(花馍)。 |
||
教学难点 |
学生调查搜集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民间风俗人情,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理解民间美术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
||
教学方法 |
演示法、交流合作 |
||
教学准备 |
1、教师准备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幻灯片和图片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寓意等资料,搜集一些精彩的面花。 2、学生准备和好的面团(或超轻黏土),线绳,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反思 |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幻灯片和图片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寓意等资料,搜集几个精彩的面花。 2、学生准备和好的面团,线绳,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二、新课导入 1、教师讲述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并提出问题。 2、展示民间美术和面花有关的幻灯片、图片,供学生评述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形式,它的形式、用途和寓意,讲述自己所见到的面花的造型和作用。 我国民间艺术品类众多、多彩纷呈,面花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每逢庆典,诸如孩子满月、高龄做寿、纪念已故老人和其他重大节日,家里都要用上好的白面,精心细致地做一盘有固定数的花馍,点缀上用面捏制成的人物、花果、动物形象,再染上五颜六色,以表达人们喜悦、庆贺或者怀念的情感。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讨论做面花的方法,教师讲授制作面花的工艺流程、制作技巧、技术要领。 面花制作大体要经过:和面成团,揉搓使其光滑,然后撺成馒头,再用面制作各种花样,点缀于主体之上,稍晾以后上笼蒸熟(有条件学校可在校内蒸制,无条件者可带回家蒸制)。面花制作基本技法有用手捏花,用面条绕花,用梳子等工具压花,用刀子或剪刀刻花和剪花,用牙签或线绳串花等。 民间美术的色彩大多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率真的性格,一般采用自由、大胆、热烈、夸张的手法,大红大绿,色彩绚丽,对比鲜明,给人以直接而强烈的感受。 3、结合老师所讲授的技法,学生动手小组合作或独立制作面花;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染色,教师巡回指导。 民间美术用色一般以三原色为主,大红大绿。手法上可用直接染色、由浓到淡晕染、用笔或者其他工具点拓。(有条件者可放一段音乐)。 四、作品展示,交流互评 学生可以将各自的作品放到一起展示,让同学们相互参观欣赏,相互讨论学习。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的特色、立意、构思和寓意象征,以及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收拾整理: 相互参观、讨论、切磋,修改、调整自己的作品使其完美。在校或者带回家蒸制。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欣赏,通过对民间美术以及民间风俗人情得了解,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民间艺术,感受到了民间美术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使他们利用民间文化活动,参与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 通过学生对面花的塑造、彩绘等制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基础的操作技法并发展了技术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
课前预习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
欣赏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讨论讲述自己所知晓的民间美术形式
认真学习老师所展示的面花制作要领
小组合作或独立制作面花
上台展示自己的面花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整理归纳
|
学生能够积极准备并带齐所需工具材料,课前预习到位能有条理的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民间美术内容及形式。 面花是广泛流传于陕西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寓意美好,或用于重大节日或用于白事纪念,其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才智。 学生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老师所教授的面花制作技法与要领,制作出的面花作品构思新奇巧妙,细节制作栩栩如生。交流展示环节能很好的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及作品寓意。 |
|
板 书 设 计
|
做面花 制作方法:捏、绕、压、剪、画等 上色方法:三原色为主,手法上可直接染色、由浓到淡晕染、用笔或者其他工具点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