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青藏线---乌兰 德令哈 格尔木〔5〕

标签:
情感 |
分类: 重走青藏线 |
重返青藏线 --- 乌兰 德令哈 格尔木〔5〕
2007年9日13日
早上六点不到,住我同室的老杨就起床上街去晨跑了。70年湖北兵老杨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几十年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让50多岁的老杨仍保持着良好的体质和敏捷的思维。
因为今天的活动安排得较多,7点不到, 大家都起床收拾好了行李。晨曦中,我在乌兰宾馆大门口摄像,大家相互用数码相机合影留念。我们中山东烟台付女兵最为激动,原铁10师医院的付女兵,在乌兰县城工作了将近十年,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柴达木盆地,付女兵眼噙泪花振臂高呼:“ 乌兰, 我回来了!”付女兵对我说:她在乌兰恋爱,结婚,直到82年生了小孩后,才调到铁10师西宁招待所医务室工作。
付女兵回忆说, 那时医院里也是几个女兵一个房间,几个女兵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们谈恋爱也就是在医院旁边的村子里徘徊, 真没什么太多浪漫,也没什么花前月下,那时的乌兰县城很小很小,城区面积小得可怜,以前草原上的狼群有时还窜到县城里来逛逛。冬天好冷, 还不能在外太多转悠,但爱情的力量又不愿回到那几个人住的房间,俩人就在灰蒙蒙的土地上来回溜达。她还想去看看她结婚时照结婚纪念照的照相馆,只是因为时间太紧,让付女兵感到遗憾,但真要去寻找照相馆的旧址,恐怕也找不到了 。二十五年的光阴,斗转星移,乌兰县城的变化也己物是人非了。
在咔、咔、咔的数码相机拍摄声中, 一辆的士嘎然停在了我们身边,老杨从的士车内钻了出来:“早点去陵园,要不然陵园的工作人员8点钟后又要去其它地方,我们就进不了陵园的。”原来坚持晨炼的老杨已围绕乌兰县城转了半个圈,巳和乌兰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 赶紧回来报告情况。
来不及吃早餐,我们11人赶紧上车去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座落在原铁五十团卫生队和汽车连的旧址旁边。
清晨,阳光照耀下的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在青松翠柏环抱中显得是那样的肃穆、安祥。我们一行的到来为静寂的陵园打破了一丝宁静。我和四川籍石女兵挚着洁白的花圈,向长眠在青海省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的铁道兵战友敬献花圈。没有低回的哀乐,没有长篇的祭文,我们十一人肃立于革命烈士纪念碑下,举行了哀悼仪式,随着江西籍刘老兵低沉的口令,在袅袅燃起的香烛中,我们向长眠于斯的铁道兵十师战友三鞠躬,静默三分钟。
哀悼仪式结束后,我们踏着高原初秋的露水,缓缓进入公墓看望长眠在青藏高原的战友们。陵园面积不是很大,占地约二十来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陵园办公室;第二部分为办公室后面有道一米左右高的墙,墙后面大概有七、八十个坟墓,这里长眠的全部是军人,大概有七、八十个坟墓,以铁道兵战友居多,据守陵人介绍,铁道兵战士长眠于斯的有六十多人;再后面就是公墓了。
看着水泥浇制的墓碑;看着熟悉的部队番号;看着似曾相识的战友,我的心在颤抖,脚下的步伐更加沉重了。我循着墓地依次瞻仰、看望我长眠于斯的战友们,我在心里轻轻喊道:亲爱的战友们,我看你们来了,你们在天国生活得还好吗?我们这些活着的已经脱掉军装的战士,可以欣慰地告诉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尽管轰鸣的火车已不能唤醒沉睡的战友们,但青藏铁路巳于 2006年7月1日胜利通车的喜讯,一定可以安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走在前面的山东济宁小吴对我喊道:“海洋大哥,这里有一位湖南籍的战友。”我走上前一看, 是铁46团湖南澧县中河公社的刘战友长眠在此, 我向老乡默哀,并在墓碑上放上一个小石头, 表示老家来人看望了。在陵园里还长眠一位铁48团的女兵余秀丽, 牺牲时间为1974年11月, 年仅19岁。看着躺在高原上的战友们,他们曾经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他们有故乡、有父母、有亲人,然而他们听从祖国的召唤,为修建天路,壮烈地牺牲在高原之颠,但他们英灵不死,永远活在西部各族人民的心中,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中。带着悲痛的心情,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长眠于高原的战友们。
亲爱的战友们,安息吧!铁道兵老战友永远惦记着你们。
从烈士陵园回宾馆的路上,除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车内出奇的安静,大家默不作声,沉浸在缅怀战友的无限悲痛之中。
在乌兰宾馆吃过早餐, 我们乘车来到了原铁道兵10师师机关的旧址, 昔日草绿色军装为主体的军营不再, 师机关如今已成为乌兰县民政局大院,只有大门囗的两个门柱依稀闪烁着昔日的威严,来往的人群对我们的举止也表示了好奇,我们自我介绍,得知我们是七十年代曾驻扎于此的铁道兵时,人们又对我们表示了极大的祟敬和热情。
经过两天的调养,也可能是药物的治疗;也可能是回到了昔日奉献青春的故地;也可能是精神的作用,山东烟台付女兵精神大为好转,一扫昨日灰头土脸的形象,脸上恢复了昔日的欢乐,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在前往原铁10师医院的路上,付女兵深情的回忆着在乌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都回到了那曾经共同生活过的艰苦的年代。寻找铁10师医院的原址,汽车围着铁10师医院转了两个圈,在此生活了10来年的付女兵还是找不到大门。在街口问一群正在晒太阳的大爷大娘,可能是少数民族,大娘们听不懂付女兵的标准普通话,手势加解释说了几遍,一位大爷用很不纯正的普通话一字一顿搭了腔:“知道,知道,铁道兵。医,就是这里, 转过弯,就是。”
铁10师医院的原址,现在已经修建成乌兰县民族中学,宽敞的操场旁几栋座落有序的教学楼,办公楼,给西边边垂重镇乌兰县城增添了无限的秀色。门卫出来一位脸上透着高原红的老同志拦住了我们,经解释:老同志热情的为我们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并说铁十师医院还有一栋平房尚存,在学校教学楼的围墙后面,原铁十师医院的一栋土坯房孤零零的露出一角,坦露在大家的视野,付女兵凝望远处的土坯房顶,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资料。在中学大门囗,原10师的几位战友合影,以作留念。
出了乌兰县城,汽车上了315国道(青海--新疆公路),315国道和青藏铁路相伴一直向西前行。此时的我们,已置身于浩瀚无垠的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在青海湖西边,是我国第二大盆底。虽然荒凉,高寒冷峻,但物产极为丰富。称为“盐的世界” 。乌兰出来约二十多公里就是柯柯盐湖, 蒙古语柯柯盐湖即青色盐湖之意。柯柯盐湖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牦牛山下一小盆地内。湖面海拔3000米左右,东西长约30来公里,南北狭窄。昨天虽已路过著名的茶卡盐湖,但今天看到柯柯盐湖,又是另外一种心情,遥望柯柯盐湖,远处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象一条洁白的哈达,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柯柯盐湖段的铁路,是我们10师50团4营承担修建的,在柯柯段往西是铁7师修建的。我的同学大部分在四营,所以对柯柯盐湖又是另外一种感情。
严格的说来,从昨天翻越橡皮山后,就己进入柴达木盆地。只不过橡皮山以西至乌兰县城,辽阔广褒的高原上植被还算良好,偶而还能看到几顶蒙古包或藏民的帐蓬,成群的牛羊象天上的星星点缀在草原上,给辽阔的草原带来无限的生机。车过柯柯后,很难看到人烟和羊群了,远处是陡硝突兀的山峦,近看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戈壁、荒原、盐碱地。初上高原的原铁八师务连石女兵,原铁一师新管处的小吴夫妇,原铁道兵520指挥部张女兵的女儿,对神奇的高原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惊叹,用数码相机拍摄着蓝天白云下柴达木盆地的点点滴滴。
中午时分,汽车抵达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地大物博的海西州,有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据说仅40万人囗。德令哈是柴达木盆地戈壁荒原中一片难得的绿洲,九月的德令哈更是迷人的季节。远处群山的积雪,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给远方来的游人以无尽的遐思和享受;德令哈市内更是处处一片生机,市内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内开着各种姹紫姻红的鲜花,我们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仿佛置身于江南大地的春天。这座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高原城市,像一颗夺目的夜明珠,镶嵌在浩瀚的戈壁滩上。
中午,海西农行朋友设宴招待我们一行,接待我们的海西农行朋友姓省,名正府,省正府热情风趣,也很健谈。席间,他自我调侃说:“我是以‘省政府’ 的名义接待你们。”一句笑谈让我们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好客的海西朋友,用当地的风俗习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地道的手抓羊肉,香淳的青稞美酒,很多菜名我根本记不住,只知道很有高原特色,让我有机会体验了青藏高原的饮食文化。
由于要赶路,今天必须赶到格尔木,从德令哈到格尔木有将近400公里,沿途没有可休息停留的地方,下午2点多钟,海西州农行朋友省正府一直将我们送出城,到315国道上才分手道别。
谢谢了,热情好客的海西朋友。
从德令哈市出来后, 汽车在柴达木盆地腹地中行驶。
柴达木盆地植被稀疏,种类单纯,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汽车在青新公路上急驰着, 沿途人烟更稀少了 。几十、百把公路看不到人烟,笔直的公路看不到尽头,偶尔急驰过来的汽车, 也是奔腾而来, 呼啸而去。
“怀头他拉”, 原铁7师 邢女兵一声清脆的喊声,让昏昏入睡的我又振作起来了。怀头他拉以前我没来过,但对这个地名我又很熟悉,1985年我在省冶金干校学习时, 同班的湖南冷水滩耐火材料厂赵克桥同学,就是原铁7师75年兵, 他参军后就在怀头他拉修青藏铁路,因同是铁道兵出身,闲暇时我们谈论最多的也是青藏线。没有看到集镇,也没有看到人烟,315国道边的“怀头他拉水库” 就是怀头他拉的标志性建筑,据说怀头他拉乡仅二千人口。
亲爱的锡铁山矿区同行们,向你们致敬了。
穿过锡铁山矿区后,我们已进入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抵达察尔汗盐湖,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察尔汗盐湖,浩瀚的湖面如同一个巨大的宝镜,放射出银色的光芒,热气腾腾,波光闪烁,恰似碧波万顷的海洋。湖中的盐花,晶莹透明,千姿百态,有的像珊瑚、宝塔、花朵,有的似星座、象牙、宝石,令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被誉为蓝色的花。置身于花丛中,使人遐想无边,仿佛在仙境中漫游。我们在察尔汗盐湖边停车游玩了10来分钟,面对湖中颗颗纯白如雪,粒粒莹洁如玉的珍珠盐,江苏籍邢女兵忍不住用手品赏了一点点,邢女兵做着怪脸连声说:“又涩又咸、又涩又咸” 。
在夕阳余辉的照映下,高原城市格木尔巳渐入大家眼帘。格尔木市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隶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幅员辽阔,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乡两块互不相连、中间相隔400多公里的辖区组成。人有时也真不可思议,在城市里待久了向往温馨的田园生活,这两天在戈壁荒原上穿行,又是那样的渴望绿色、希冀看到五颜六色的城市风光。进入市区后,我们入住格尔木火车站广场东侧的格尔木大厦,宾馆房价也不太贵,110元一个标间。站在房间的窗户旁,格尔木火车站的夜景一览无余。
在酒店下面的餐厅用过晚餐,天色己经完全黑了下来。
湖北兵老杨因家里有事,来不及欣赏格尔木的夜景,急匆匆赶往火车站购买明天的返程车票。我们几个人在火车站周边的街道转了转,阵阵秋风让我们感到了初秋格尔木夜晚的阵阵寒意。格尔木这座军人带来的城市,昔日的草莽野滩,如今已成为青藏高原仅居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马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一栋栋造型不同的现代建筑,一辆辆款式新颖的汽车……足以衬托出今日格尔木的繁荣。据当地人介绍,格尔木每条街道的灯光造型炯异,又称为灯光城。
回到宾馆,我和宋女兵又将我们这几天的共同费用做了结算。细心的邢女兵又为大家做了血压检查,我、宋女兵、付女兵的血压仍在160-110之间,属于高危范围。大家在宾馆里相互道别,期待下次的聚会。
〔2007年10月15日写于湖南常德市〕
http://s7/bmiddle/9eaa43d2g78a0148c4516&690德令哈
http://s5/bmiddle/9eaa43d2gb640ce122d64&690德令哈
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藏族民族中学
http://s9/bmiddle/9eaa43d2gb640cdf1a108&690德令哈
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http://s4/bmiddle/9eaa43d2gb640cd87a833&690德令哈
向长眠于高原之颠的战友们敬献花圈
http://s14/bmiddle/9eaa43d2gb640cdf6e8ed&690德令哈
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http://s11/bmiddle/9eaa43d2g78a0149cf6aa&690德令哈
乌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http://s11/bmiddle/9eaa43d2gb640cd7e0e1a&690德令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