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教学设计
(2016-06-21 20:42:31)分类: 教学设计 |
《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教学设计
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爱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来观察平移、旋转的现象,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要素。
2、借助电子白板、思维导图的“在线导学卡”、“潜能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还原、自评、测试、设计等活动,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运动过程,进一步促进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综合运用。感悟图形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网络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能从平移、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经历借助软件综合应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4、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运用信息、质疑问难、互动评价等人机交互环境的自主高效学习能力。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本课教学重难点: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要素,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
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措施:
措施一:基于“先学后教,自主高效”教学理念的微课视频的网络教学运用,完成自学任务。课前,把关于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内容录制为微视频,认识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要素。
措施三:基于“虚拟考场”的“在线测试”的教学功能运用,及时诊断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的学习情况。通过虚拟考场在线同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利用该平台“学习成像图”统计分析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找准对症点。
学习者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在学生已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理解了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基础上的学习。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在线导学自学卡,通过网络“潜能在线.在线导学,虚拟考场”平台(详见东方潜能网络学习平台,网址:在谷歌浏览器上打开www.ulinkm.com ,使用学生登录模块进行登录。登录公共帐号:513
活动环节
一、直奔主题,微课自学(看)
1、观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图形有运动》。
2、电子白板聚光灯功能,明确任务。
3、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3、电子白板窗口播放器,观看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
【这一环节是利用观看微课让学生体会: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②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掌握:①将图形平移时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②将图形旋转时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
4、强调要素
二、借助用白板,巧移图形
1、情境导入
2、借助用白板,巧移图形,在方格中用平移、旋转将图形的位置还原
3、充分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网络互动+学科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潜能。
利用电子白板,由学生演示“图形还原”过程,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这一环节它使得“图形平移、旋转”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空间观念的形成;它能够及时演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它能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三、小试身手,知识内化(画)
1、进入“潜能在线”“在线导学”。通过实际操作“图画还原”活动。
2、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
3、培养学生动力操作和空间观念能力。
4、“潜能在线”平台,现场评价。
点击导学卡中图形还原的图片,将图片另存为桌面,再从程序--附件--画图软件中打开该文件夹中的图片,点击
4、平台“查阅状态”,欣赏作品并评价。
四、虚拟考场,自主测评(评)
1、进入“潜能在线”—“虚拟考场”选择数学学科中的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自评测”,试完成测试,完成测试。
2、了解学生最普遍的问题。为学习诊断课堂提供第一手材料。
五、当堂检测,解决问题(测)
1、进入潜能在线平台“虚拟赛场”检查学生自学测试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2、通过自动批改,知道成绩,了解其他同学成绩。
3、显示的学习成像图,统计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课堂诊断提供依据。
六、在线欣赏,设计图案(创)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设计图案,体验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网络互动+学科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潜能。
1、电子白板窗口播放器,欣赏学生手绘作品。
2、进入“潜能在线”-“在线导学”,选择六年级下册数学科中导学卡
点击导学卡中图形,
上传设计作品。
3、师生点击“查阅状态”,欣赏作品并评价。
七、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课堂小结,感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