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2019-11-25 15:17:23)
分类: 阅读美文的智慧书店
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科学的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
    “科学的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钱学森,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从中国的印刷术到英国瓦特的发明蒸汽机,从医学中使用的青霉素到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还有天天陪伴我们的汽车、电话、计算机……人类的科学发明数不胜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处处也离不开创新,然而真正的创新精神又是什么?
      大家都还记得吧?——19世纪,那些漆黑的夜晚,没有光亮,这让人们的生活十分不便。然而,美国的一个小男孩却对光明充满了好奇心,每当他使用煤油灯时他总是在想:“有没有一种照明工具可以长时间发光而且使用起来又十分便捷呢?”于是,带着这个新奇的想法,他在科学的世界中不断的探索与实验。1879年,刻苦的钻研与新奇的构想使他在他的工作间里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照明工具——白炽灯。这项发明不仅点亮了漆黑的夜幕,同时也点亮了他创新的思维:留声机,电报机,电影播放器……一项项发明都凝聚着他锲而不舍追求科学与创新的精神。这个人,也就是拥有“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之称的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的成功离不开他对现象与知识的探究,但更离不开的是他一直所拥有的“创新精神”。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单纯地去模仿,无法去创造新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好比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这种科学精神也只能是残缺的。
       然而创造力来自何处呢?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有时,我们的大脑就像一把锁,长时间不思考和运作,就会慢慢生锈,而好奇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旦拥有好奇心,就犹如将这把钥匙插入锁孔一般,打开思维的火花。
       而想象力则与创造力如一对双胞胎,一句名言人们常挂在嘴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我们敢于去想像,便会产生创造力。然而想象不是指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最后的结论,而更要体会思考的过程。
       最重要的莫过于知识,人一生的学习好比盖起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没有沉稳的地基和牢固的结构,即使有再独特的构思,也只是泡沫一般的空想,无法去实现。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许会认为创新都是科学家所做的事,与我们无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可以去尝试,例如在做一道数学题时,自己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多加思考,从别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或许会发现新的东西。有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奇思妙想,就有可能成为一项伟大的发现。
      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想别人没想过的,做别人不敢做的,这就是创新。”可见,在我们的学习中,要敢于去做,敢于去想。我们现在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接受,然而当我们自己去探究科学时,便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去追求科学的真理。
     人的学习就好像雄鹰的飞翔,没有科学的知识,就好比雄鹰失去了翅膀,无法翱翔;没有创新的精神,就好比雄鹰失去了锐眸,不识方向,难以搏击长空。科学与创新,相辅相成,在学习上缺一不可。
     学校的科技节就要到来,让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是啊,在竞争中前进,和自己竞赛跑,打好自己学习的基础,敢于思考,勇于实践,去迎接科学的署光。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十篇卷首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