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作者简介:
王建宁,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
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从1978年至2000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卫生职工医学院医疗系,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北京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曾在香
港中文大学精神学系学习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是中国挪威精神卫生法培训班学员。原是北京市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任副院长,2009年调至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
保健院任院长,职责是区域内社区精神疾病管理。北京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第四门诊部主任,职责是防控艾滋病、酒精依赖、药物依赖治疗。兼东城区精神残疾康复
技术指导中心主任,职责是区域内5000名精神残疾患者康复。在东直门街道温馨家园设有王建宁医生心理工作室,为残疾人建立心理健康案,主持东城区二十四
小时心理救援电话,组织心理救援,拯救心理危机者,确保天安门、北京站、王福井等重要地区及重大政治活动的和谐稳定与安全。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委员会
专家组成员,2010年全国政协精神卫生调研专家组成员。作为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是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的实践者与推行者。在部
队、在机关、在学校、在企业、在社区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坚强的战士坚强的心》、《精神冲突与文化冲突》、《阳光心态与和谐心态》、《情绪
的管理》、《网络与健康》、《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抑郁症的预防》、《心理危机与心理干预》等科普讲座很受欢迎。2007年应卫生部主管医科院主办
《抗癌之窗》杂志之邀入选编委、精神卫生栏目主持人,在肿瘤群体中开展心理干预。每年在国家核心期发表论文,目前主持首发基金课题一项及北京科委科研分组
项目三项。2010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研究院任教授,开设“世界精神卫生史”、“中国精神卫生史”、“中国社
区精神卫生管理”等课程。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将我院设立为临床基地。
在我国众多的节日里,人们最重视的莫过于春节了,阖家团圆庆贺,放松心情的活动都是在春节期间进行,大吃大喝、通宵娱乐就成了很多人的春节生活,在春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这就是“春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其实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正常心态,一般在节后一周左右可恢复。
病因:
1.五大原因:大吃大喝,赌博,送礼,敬神,通宵达旦娱乐,这五点导致了“春节综合征”。
2.不适应缘于生理、心理惯性。
3.压力和亚健康是主因。
临床表现:
1.突然的头痛和胸闷
这是可能是因高音频的噪音,较长时间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系统,使人在处于高度神经兴奋之后的相对神经衰落。在相对狭小拥挤的空间内更容易出现,浑浊的空气,使室内的氧气含量下降,让人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相应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肠道缺血,从而导致以上一系列不适的产生。春节期间放鞭炮和放烟花的地方特别多,狂欢的人也特别多,也有不少的人要处在一些空气混浊和噪音大的空间,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头痛和胸闷。
另外情绪过度地高涨,熬夜,运动时间的减少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的行为,会引起血压和血糖的波动及升高,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平衡失调,就会出现这种症状,严重的甚至因此还会引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
2.肌肉酸痛
有些需要固定姿势的打牌、麻将、上网、电脑游戏等娱乐活动,会使人长时间的维持某一姿势,致使局部血管受压,从而导致相应的部位缺血,再加上局部肌肉群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使人出现肢体麻木、肌肉酸痛的症状。总得来说,就是因为春节期间人们缺乏锻炼,整天坐着。
3.疲倦不堪,全身无力
这有可能是与睡眠不足有关,但是如果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是因为春节期间肉类吃多,维生素吸收量少。因为鸡、鱼、肉、鸭等食品中含有大量麸酸钠,它被人体吸收后,即分解为谷氨酸与酪氨酸,随血液循环后到达脑组织,刺激脑神经细胞,干扰大脑的正常代谢,使大脑功能发生紊乱而造成身体不适。
4.干呕、恶心
过量饮酒、不洁食物的摄取以及暴饮暴食导致的正常饮食规律的突然改变,都是春节出现急性肠胃炎的原因。急性肠胃炎是出现干呕、恶心等症状的直接原因,但是春节的饮食不当,过于油腻,吃的零食多了,杂了,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5.思维迟钝、焦虑不安
这是因为春节期间基本处于一个情绪高涨的状态,即使对于春节感觉不到兴奋,春节也会比一般的日子更忙碌,或是说生活更有目的和流程,假期快结束的时候,会出现不适,感觉到恐惧和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或是指春节期间长时间地娱乐,不思考,休息不够,导致抑郁和思维缓慢。
治疗:
调整心态是关键。
节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人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假期游玩和休息的安排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平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者,此尤高发。
远离“春节综合征”要学会调理心态自我减压。比如,加强与他人沟通,与他人接触得越多,遇到误会和压力的机会就越少,并要建立一个由亲朋好友组成的支持体系;让乐趣充满工作生活;奉行独立思考,自立自强就难被压力击倒;学会利用自我暗示的技巧,利用沉思、遐想、放松以及利用生物反馈法应付压力;重新振作,选择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一旦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要多跟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或找适当的“载体”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保持平和心态,学会以放松为主导的“慢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欣赏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摆脱“春节综合征”,要适当转移自己“假日期盼”心理,提前进行“角色转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节:
首先,假期最后几天,最好别让自己再处于兴奋状态,好好待在家里,把自己放回平日的生活规律中。提前想想明天该做什么,理清头绪,尽量平复躁动的心。
其次,刚开始工作不宜太紧张、强度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神经衰弱。上班后,可以多和同事聊聊天,如果工作允许,可以和同事边聊天边工作,减少工作的疲劳感,通过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节后综合征。
第三,工作半个小时左右应该自己休息一下。因为根据研究,人的注意力大约持续半小时之后开始减弱,这时适度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一下已经保持很久的姿势。此时,最好的运动就是伸展运动,从肩颈、腰背到四肢,让绷紧的肌肉伸展、拉长。
第四,要注意休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规律,争取早睡早起,中午尽量保证半小时的小憩。同时适当承担一些工作任务,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预防:
防止春节综合症发生的关键是要劳逸结合,即《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要防止“过用”,即春节时的饮食过用和精神过用,不能因为是过节,为了玩得痛快,吃得痛快,就不顾身体健康,即中医所说的精神过用,耗费了大量的脑力与精力。
过节是件好事,但若不注意休息患上这样那样的病症就得不偿失了,人们一定要牢记《黄帝内经》中的名言“生病起于过用”,包括饮食和精神上的过用,这样就能避免春节综合征的发生。
扩展阅读:
《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放假期间身高增长不理想?》
王建宁,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
其次,刚开始工作不宜太紧张、强度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神经衰弱。上班后,可以多和同事聊聊天,如果工作允许,可以和同事边聊天边工作,减少工作的疲劳感,通过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节后综合征。
扩展阅读:
《
http://www.baikemy.com/jiankangkepu/2421989370881
《张望德:假期旅行与血管病》http://www.baikemy.com/news/1/8680393531137
前一篇:耳朵听不见了怎么办?
后一篇:引致脱发的十大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