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出书我祝贺
(2016-04-27 10:09:36)(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也是第一次准备发言材料。估计那天轮不到我发言,先发这里吧。请老师们指教)
在孙洪鹏新作《天玄地黄》首发式上的发言提纲
曲京溪
(2016年4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是第一次,感到挺激动的。虽然孙洪鹏年龄小我四岁,但在文学上他是我的老师。我们相识于莱州作协成立之后,一起开过几次会,一起采过几次风,每次见面,孙老师都跟我们谈文学,有时说他自己对文学的见解,有时对我的习作做些评价和指点,还有时对我提出鼓励和期望。老师的作品结集出版,作为学生当然很高兴。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老师的这部作品我还没能全读,只是读了散文部分,有几点学习心得,说出来请领导、老师们指正。
一是老师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学习。孙老师的作品我之前拜读过一些,觉得他是一个懂得很多知识的人。这次集中读了他的散文,这个感觉就更加深刻,更加清晰了。就说《美学莱州》这篇吧,孙老师为我打开了一卷莱州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的画卷,这画卷是用历史、典故、地理、天文、风水、音乐、美术、书法等着的墨。这些专业知识他用起来自然贴切,一点儿也不牵强。对此,本书《序言》里娄光师傅已经讲过。知识从学习中来,可见孙老师读书之广博。
二是老师悲悯苍生的情怀值得我学习。一方面,文学创作是一种回忆,但这种回忆,不是岁月的照相簿,也不是往事的录音机。在孙老师笔下,这种回忆,是时光的浓缩,是感情的升华,是思想的沉淀。他是用悲悯的情怀将这些记忆通过文字融汇一体的。如《第一次耢地》《白菜 饼子 咸菜梗子》《偷嘴纪实》等篇,不是就事论事,他是在寻找与剥离中进行创作的。寻找,就是积累生活,丰富人生阅历,获取文学资源。剥离,即观察后思考,探索发现掩藏的闪光点。这些散文是他对生活透彻思考的结果。好散文在时间的深处,在心灵的痛处。另一方面,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关注当下社会。散文《秋天的铃声》,写的是钓鱼这样一件平常事,但那“叮铃铃”的鱼儿咬钩声,仿佛是鱼们自己为自己敲响的生命终止的钟声,也向人们敲响了停止生命戕害,唤醒人性悲悯的警钟。这是孙老师作为一名作家的良心所在。
在这里,我想起了两句话,一句是青年女作家东紫说的:“读是写的开关。”一句是青年男作家刘玉栋说的:“文学是少数人的事业。”我忽然觉得,这两句话送给孙洪鹏老师挺合适的。而我自己不过是文学园地里一个看热闹的而已。我要向孙洪鹏老师好好学习。
谢谢领导和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