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漳州市《小学品德与生活》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及点评

(2014-11-04 15:46:58)
标签:

育儿

分类: 好课好说

我是谁

                                

                                       教:李宴娜(诏安县实验小学)

                                       导:陈寿宗(诏安县进修学校校长)

                                                  蒲淑丹(诏安县教育局初教股长)

                        

        一、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第一个主题。本课教材,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父母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引发思考不同场合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3.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绿牌笑脸、红牌哭脸、调查报告表

      五、活动过程

     【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李老师很荣幸将和这么多老师,还有我们漳州实小三(4)班的同学共度一节课。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欢迎我和身后的老师们呢?谁愿意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呀?可以说说你的姓名,说说你在班里担任的角色,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

      (一)           猜一猜,引出角色

       1.谈话,看课件,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精彩的自我介绍,老师更加觉得能认识你们真是太高兴了!这不,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朋友。同学们,请看——

     (播放课件)

       师:“大家好,我是谁呀?”是的。他是《家有儿女》中的刘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刘星的照片。看看他在不同人面前或不同场合里,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师适时解说)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刘星会变这么多的角色。看来,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我是谁》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说一说,认清角色

      1.看看图画,说说“我是谁”

       师:刘星会变出那么多的角色。其实你们也会变角色。请大家翻开课本58页,看看课本上四幅图。谁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我在哪里,是什么角色。”

      2.联系实际,说说“我是谁”

      师:除了这些角色,你在哪里,还可能是什么角色?请你们拿出课前从家里带来的照片,同桌互相说一说照片中的你是在哪里,那时你是什么角色?(生汇报:游客、观众、乘客、顾客、病人、行人……)

      1.师:你们会变这么多角色,那你们身边的人,他们的角色会变吗?

      2.总结:看来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板书:场合、角色)

      (三)议一议,理解角色

        1.师:那该怎样当好不同的角色呢?就说同学们,你们在课堂上、在家里的角色分别是什么?(学生、孩子)那怎样才算是好学生?(生答)

      2.我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正在努力争做好学生呢?嗯,确实个个都是好学生。回到家里,怎样做才能当好父母的孩子呢?(生答)

      3.引出:是啊,好学生有好学生的要求,好孩子有好孩子的责任。在不同场合里,每一个角色的要求都不相同,责任不一样。(板书:责任)

      4.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当“小评委”,看看图中的人在哪里,是什么角色,评一评他们是不是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大家手中都有老师发下去的红绿两张牌,认为他们当得好,就亮绿牌;认为他们当不好,就亮红牌。    

     (播放课件,指生回答)

       5. 我们这些小评委们个个都很称职。接下来,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评委们更要仔细看。(再次播放课件——两位少年到书店买书时的不同表现,指生回答,师适时引导“假如是你要买《射雕英雄传》,你会怎么说”。)

        6. 同学们,生活中,你能像书店中那位文明的少年那样在不同场合中当好自己的角色吗?谁来说说“我在哪里,我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

       7.生活中还有一些没能当好自己角色的人,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是怎样没当好的?

      8.总结:是啊,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对不同的角色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应尽量当好好自己的角色。

     (四)演一演,体验角色

       1.现在我们马上来体验体验。同学们看这个场景一定不陌生吧。

            招待来做客的外公(或外婆)

       2.出示要求,生自由组合,演一演。

      3.指生上台表演。

      师:他们现在是台上的演员,你们就是台下的观众。演员表演要逼真,观众观看要安静。比一比,谁能当好自己的角色。表演完了,观众还要评评演员演得怎样。

      1.评一评表演的情况。(生评,师适时点评)

      2.刚才的演员表演得精彩,观众也扮演得很不错。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总结:不同的场合,角色不一样,对角色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4.师:老师这有一首儿歌,我们合作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儿歌)

      5.同学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所,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只有我们都充当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五)查一查,作好报告

       大家手里都有一张老师课前发的调查报告表,请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公园、医院、大街上走一走,看看不同场合里的人是否都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再填一填这张表,下节课来汇报交流。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场合    角色    要求

(当好)

 

 

      【点评】

       一、本节课从设计到实施,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水准。具体表现为:

       1.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思品课重在引领学生围绕几个环节展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可是,不少的教师可能由于兼任语文学科,习惯了对文本的解读,因而在上思品课时,往往像上语文课那样,纠缠于对文本字词句的解读。本课教者跳出了这个“老怪圈”,指导学生围绕文本所揭示的“道理——不同场合有不同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责任”来观察、比对、讨论、解答,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认识道理。

       2.教学过程,突出了生活体验。首先借助学生所熟知的影视角色“刘星”来引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为认识本文道理做铺垫。接着,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认识“不同场合的我有不同的角色”,而后自然地引出“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进而,在对“图书馆借书”的比对观察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感情。

      3.为了激发浓浓的课堂情趣,教者还设计了一个表演节目,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整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他们充分的看、想、说、论中得以具体有效的落实。

      二、本节课中也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1.联系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表现,设计一些“判断题”,引领大家进行是非的判别,并说明道理。

      2.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从“反面”谈谈自己的经历和见解。

     如是,学生获得的认识将更为深入,情感更为真挚,指导今后的行动更为自觉。

http://s16/mw690/002U5J2dgy6NlBGuVZRaf&690

http://s12/mw690/002U5J2dgy6NlBHsg1J9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