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整点》
执教:阳光幼儿园
许逸丹
点评:陈寿宗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知道时间的珍贵,懂得爱惜时间。时间是抽象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因此,开展此类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时钟的基本知识,并认识整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钟面、时针、分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及时钟的基本用途。
2.能力目标:学会看整点,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了解时钟的表面构造,并学会看整点。
难点归位于:养成良好的作息好习惯。
三、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演示讲解法、观察发现法和游戏法。
学生学法:参与法、尝试法和体验法。
四、教具准备:
魔法袋、1—12数字卡、分针、时针各一根、大灰狼头饰一个、实物钟一个,挂图、三个自制时钟、《钢琴曲》和《去郊游》的音乐、操作卡和蜡笔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带幼儿入场)
师:今天大灰狼想请小朋友一起去森林里学本领,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幼儿:想。
师:那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播放《去郊游》音乐)
1.复习“1—12”数字宝宝。
师:今天我们和大灰狼一起来到森林里学知识,小朋友们高不高兴?
幼儿:高兴。
师:大灰狼也好高兴,大灰狼带来了个魔法袋想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们想不想看?
幼儿:想
师:魔法袋变变变……(变出数字宝宝,让幼儿复习1-12数字。老师按1—12排列好,幼儿读出数字宝宝)
2.猜谜引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大灰狼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嘀嗒嘀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东西啊?
幼儿:时钟。
师:哦,时钟啊.都猜对了,那你们见过时钟吗?
幼儿:见过。
师:在哪里见过?
幼儿1:家里。
幼儿2:幼儿园。
……
师:那你见过的时钟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1:圆形的。
幼儿2:正方形的
。
……
师:那这些时钟都是让我们干什么用的呢?
幼儿:看时间。
师:原来时钟的作用这么大,我们的生活少不了。
(二)直观感受、认识时钟。
1.由“变时钟”引导幼儿认识钟面构造,并学会区分时针和分针。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圆,请你们把它变出闹钟,应该添加上什么?
幼儿:数字。
师:有什么数字?
幼儿:1、2、3、4、5、6、7、8、9、10、11、12。
师:原来上面有十二个数字,不多也不少,最上面的那个数字宝宝是谁啊?
幼儿:12。(教师操作摆放数字12)
师:那最下面是谁?
幼儿:6。(请一幼儿到黑板上摆放数字6)
师:钟面上右边的数字宝宝是谁呢?老师请一小朋友把右边的数字在钟面上摆放好。(请一幼儿操作)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把右边的数字宝宝送给时钟。(请一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真棒,那钟面上有了数字,还要有什么呀?
幼儿:针,一个时针,一个分针。
师:(出示时针分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
师:哦,一个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教师摆放好时针分钟)
2.“时针和分针赛跑”,初步让幼儿感知它们的运转规律,及认识整点。
(1)教师在实物钟面上演示“时针和分针赛跑”。
师:小朋友们真棒,看,老师带了个钟,这时针和分钟非常喜欢跑步游戏,瞧,他们今天又同时站在了哪个数字啊?
幼儿:12.
师:它们今天又准备跑步了,小朋友猜猜谁跑的比较快?
幼儿:时针、分针。
师:那我们让他们来比赛试试看,小朋友给他们加油哦。(教师操作)
幼儿:加油加油……
师:呀,分钟已经跑到了终点了,时针才跑了一小格,都是这样的吗?时针不服气,我们再比一次试试看。
幼儿:加油加油……
师:分钟又跑了一大圈,时针才走了一格或者说它走了一个数字,其实它走的一个数字,也就是一个小时,那分钟跑了一圈就是一个小时,跑了两圈就是两个小时。那如果跑了五圈呢,是几个小时啊?
幼儿:五个小时。
(2)教师拨整点,幼儿说出时间。
师:(教师拨四点整)那小朋友知道这是几点钟吗?
幼儿:四点整。
师:你怎么知道的
?
幼儿:因为分针指向了12,时针指向4,就是4点钟啊。
师:哇,这个小朋友太棒了,原来啊,当分钟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拨几个整点,请几个幼儿说说这是几点整?)
师:(拨十二点)这又是几点整呢?
幼儿:12点整。
师:哦。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钟是重叠在一起的。那我们如果用数字应该怎样写呢?(请一幼儿在黑板上写出12点整)
师:哦,原来12点整是用数字宝宝这样来表示的。谁能告诉我,刚才的分针是朝着哪个方向走的,从哪个数字走到了哪个数字?
幼儿:从1走到12。
师:真棒,原来所以的时钟都是从1走到12,这叫顺时针走。(幼儿跟读顺时针)
(三)幼儿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出示挂图“小小作息时间表”(几点上幼儿园、几点午餐、几点午睡),玩“拨钟”游戏。
师: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玩操作游戏,叫看图拨钟,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副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儿:在上幼儿园。
师:那你是几点来幼儿园的?
幼儿:8点。
师:那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在钟面上拨出8点整。(幼儿拨时间)
(图2,图3,一样的方法)
师:那请小朋友看看三个时钟的分针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一样?
幼儿:它们的分针都指向了12.
师:那第一面钟他的时针指向了……
幼儿:8。
师:所以是几点整呀?
幼儿:8点整。(第二个时钟和第三个时钟,一样的方法提问)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小朋友认识了钟,以后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按时睡觉。看到了早上八点就要干嘛啦?
幼儿:上幼儿园。
师:看到了中午11点呢?
幼儿:该吃午餐了。
师:那看到了晚上9点钟呢?
幼儿:该睡觉了。
师:赶紧要睡觉了,要不明天上幼儿园要迟到了,那小朋友以后可不要拖拖拉拉,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好不好?
幼儿:好。
2.幼儿分组操作。
师:下面啊,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操作材料,看,(出示第一副操作材料)这个钟都生病了,请小朋友当钟表工人,把它修理好。第二份,老师想请你们用,我给你们的操作卡,对应下面的时钟,看清楚,哪个时间点,小朋友在做什么?把它和钟一一对应的插好。第三份操作材料,老师想请你们用蜡笔将上面的时钟和下面的时间连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可以选择一份,也可以选择三份操作材料,操作完的小朋友把你的操作材料放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坐好。好,那接下来请小朋友轻轻的拿起你的小椅子,找好位置。(播放钢琴曲)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堂指导)
师:(操作完毕)老师请3个小朋友来说说他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材料并给予表扬。)
(四)游戏“大灰狼大灰狼几点钟”
。
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都完成了三份操作材料,那,老师还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游戏。请小朋友轻轻的走到前面围成半圆坐下来,老师跟你们说说游戏规则。(组织幼儿坐好)今天我们要玩的这个游戏叫“大灰狼大灰狼几点钟”。老师来扮演大灰狼,那大灰狼最喜欢吃什么小动物呀?
幼儿1:小羊。
幼儿2:小白兔。
幼儿3:小鸡。
师:那请小朋友来当小动物,请小动物们围成圆圈边走边问:“大灰狼大灰狼几点钟”,大灰狼来拨时间,那小动物们要根据大灰狼拨出的时间来回答,当大灰狼拨6:00的时候,小动物们赶紧要蹲下来躲回洞里,否则会被大灰狼吃掉。
(开始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不好玩?
幼儿:好玩。
师:今天我们和大灰狼一起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以后要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天黑了,让我们一起跟大灰狼回家吧。
(播放《去郊游》音乐退场)
点评:
一、优点
1.突出课堂情境趣味性。针对幼儿认知特点,整节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借助游戏、魔术等等活动来创设学习情境,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情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探究活动。
2.突出知识的生活联系。时间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却是十分的抽象、幼儿理解掌握起来难度大。为了帮助幼儿能理解与把握,教师注意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入手,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唤起生活经验,来为学习时间知识服务。
3.突出幼儿动手操作。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因此,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让孩子动手操作的环节,既满足他们好动的心理需求,又促使他们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二、不足与建议:
1.关于“整点”的认识,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与把握,是教师应予充分重视并精心采取措施施教的。然而,在引导幼儿认识“几点整”的问题上,有些仓促,以至于当学生回答“因为分针指向了12,时针指向4,就是4点钟啊”时令人感到:他怎么一下子就知道(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或许个别学生已经懂了)。
2.关于时间的知识,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一生。为了让幼儿学完本节活动之后,能把时间的知识牢牢记住,并能自觉内化为行动观念,自觉养成守时好习惯,如果教师能在这初学时,将时间知识内容设计为儿歌,让幼儿读、背、记、唱,或许能增进教学情趣与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