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贤之道】王阳明:道德修养的四个基本主张

(2015-08-28 16:35:16)
标签:

圣贤之道

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王阳明

修养

分类: 圣贤之道

http://s13/mw690/002U5qXzgy6UZn0tjPe2c&690

【汇贤雅导读】:作为一代儒家集大成者的圣人,王阳明心学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儒家道德修养与教育思想。在修身上,王阳明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四个基本主张,也即修身的四个门路。在道德教育上,王阳明认为德育是对人心性的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教育,应该是一种情理交融的教化。而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既是王阳明顺其儿童天性的有效教育方式,也是对儒家礼乐教化的继承,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静处体悟

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阳明先生在《与辰中诸生书》中写道:“前在寺中所云静坐者;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孥,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

 

虽然阳明先生在这里表白他所说的静坐与佛教的“坐禅入定”并不是一回事,然而,所谓“静处体悟”,实际上就是叫人静坐澄心,摈去一切私虑杂念,体认本心。这是对陆九渊“自存本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佛教禅宗的面壁静坐、“明心见性”的修养功夫,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二、事上磨炼

王阳明先生晚年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改而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必须在“事上磨炼”。这是他“知行合一”的思想在道德修养方法上的反映。

 http://s3/mw690/002U5qXzgy6UZn2yqr062&690

三、省察克治

阳明先生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很清楚,这是对儒家传统的“内省”“克己”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包含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因素。

 

四、贵于改过

阳明先生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因此,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这种“贵于改过”的主张,体现了王阳明先生在道德教育中的求实精神和向前看的态度。

 http://s6/mw690/002U5qXzgy6UZn4336d15&690

王阳明先生对道德教育的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规律性的东西,对现代教育有启发的意义。他认为儿童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

 

同样,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一样,对儿童毫无益处。同时,他还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他说“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但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这一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