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阴雨的天气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据史料记载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


“虎丘”一名来历已近2500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十八景之经典。耸立于虎丘的山巅,是苏州城的标志。此塔建于宋代(公元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
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虎丘剑池: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四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

站在栏杆的外面,驻足了一会,忽然听见水里边有咚咚作响的声音,而且这个地方有种阴森森的感觉,出于好奇绕到拱形桥上面往下看,见水的深处有个地方在咕咚咕咚的冒着水旋,这声音听着怪甚的,赶紧离开。(来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有“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这么个传说,)

下着雨一手打着伞,还要照相,很是不方便,大海到有办法,把雨伞绑在了登山包上,不用手举着伞了,很是自在,还不时的挤得我,手累了吧,呵呵...我不累。




虎丘园中有很多的竹林,今天还下着雨,走在竹林里有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呼吸着清晰的空气,很是舒服。

虎丘的盆景园较大,盆景比拙政园和留园的品种多很多。




在虎丘园里还发现一颗挂着火红果实的树,不知叫什么名字?

茶 园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写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小桥流水人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