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院温振英:婴儿不能吃甜食?详解小儿喂养的那些误区

标签:
健康 |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病、血液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防治与保健。
应诊时间:周四上午(北京中医医院明医馆)
成人谈饮食,小儿说喂养。很多孩子生病都是父母喂养不当造成的,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妈妈爸爸缺少小儿喂养常识,更容易陷入育儿的误区。
误区一:甜食生痰,忌食糖
新生儿一般需要糖量约为12g/(kg.d)
新生儿时期,消化系统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主要营养来源是乳类。其中最理想的是母乳。但母乳喂养要注意母亲的营养、健康以及精神状况。如果母乳质量不好,还不如人工喂养。当母乳量不足时应及时添加牛乳或奶粉,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糖量。
新生儿一般需要糖量约为12g/(kg.d)。糖过低则热量不足,不能满足脑发育的需要,甚至低血糖可导致惊厥,影响智力,千万不要滥用“甜食生痰,忌食糖”的医嘱。然而糖量过高则不能耐受,一定要注意适度。若母亲身体健康,营养良好,母乳中各种维生素尚丰富,唯维生素D不足,新生儿出生后2周起补充浓缩鱼肝油滴剂即可。
误区二:不到一岁随成人一日三餐
母乳喂养仍是全世界所公认的最佳方法
临床上时常有一些患儿,因添加了辅食而导致乳汁量次不够标准。不到一岁的婴儿随成人每日三餐,早晚各一次奶的喂养方法是错误的。虽然小儿的消化代谢受到遗传因素和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的影响,但母乳喂养仍是全世界所公认的最佳方法。对婴儿的辅助食品不应超过规定,添加辅食的目的是为培养其消化和适应辅食的能力,故初次添加品种要单一,量要小,新鲜滋味婴儿更易接受,怪味或口味重、有刺激的则不适宜。
误区三:不到三岁和成人吃一样的食物
孩子的食品还是应遵循“软烂细碎”的原则
小儿各年龄段营养需要和消化代谢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小儿各年龄段喂养食谱和餐次管理,除此之外牙齿的发育也是重要因素。牙是人类进食咬和嚼的工具,小儿出生无牙,故只能以乳汁为主食,生牙的速度是体格发育的指标,因此牙齿与添加辅食有关。
婴幼儿时期的牙称为乳牙,一共有20颗,分为切牙、尖牙、磨牙。孩子出牙早晚不同,最早的会在出生后四个月,第一颗乳牙长出月份不应晚于10个月,一般情况4个月先出下中切牙,以后中切牙、上侧切牙,再次为下侧切牙,至一岁时已出8个切牙。一岁以后出生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此时20个乳牙出齐,至晚不应迟于2.5岁以后。出牙以后,只有切牙能咬,有磨牙后才能咀嚼,出牙晚或顺序不正常多与营养性佝偻病有关。孩子三岁以内,牙齿还没发育完全,不能共食成年人的餐饮食品,孩子的食品还是应遵循“软烂细碎”的原则。
此外,经常有家长问如何选择小儿保健品,婴幼儿保健食品的选料应根据孩子生理特点的需要,选择的中药食品宜性味平和,不能过寒、过热。虽属于肾气不固的小儿,也不能用温肾补阳的食品。因为保健食品需要长期服用,过补不宜。选用的中药食品应根据小儿各年龄时期的消化能力,务必适合其胃口,并注意烹饪方法,多用煮熬。凡油炸、油脂过多的,或者过酸、过咸的都应不吃或少吃。一切刺激性食物都要忌用。中医育儿最忌膏粱厚味,辛辣、冷、热的刺激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