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标签:
健康夏季中暑疾病 |
分类: 杂志精选 |
又到了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担忧:处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我会中暑吗?夏季突然觉得很不适,这是中暑的症状吗?就让专家来解开我们的疑惑。
认识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高温环境作业,或在室温>32度、湿度较大(>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是中暑的致病因素。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中暑可能会引起心脑方面疾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中暑分三类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即玄、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0C·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律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按表现不同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且有太阳强烈照射下作业和运动(劳力性)的人群中,或是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或不通风的环境中(非劳力性)持续数日所导致的。
中暑的常见误区
1.气温越高就越容易中暑?
是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环境越不通风越容易中暑,如果在高温环境中不注意防护,再做强体力劳动,更容易引发中暑。
2.肥胖人群是不是比普通人更容易中暑?
对。肥胖、老年人、产妇、平时身体较差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中暑。
3.夏季天气闷热,坐在室内不开空调,但并无高强度的运动或工作,也会导致中暑吗?
会。和人所处的楼层有关系,和室温也有关系,室温很高,即使不在室外,同样会中暑。有时候比如处在茅草屋、临时搭建的工棚,房子本身就不够隔热和环保,太阳照射之后室内温度升高。而汽车也是同理,坐在汽车里没开空调,温度会很高,这种情况下湿度如果也比较大,一样会中暑。
4.夏季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的症状,这是中暑吗?
不一定,出现这种状况要区分来看。首先是当地的气温高不高,第二是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不高,湿度大不大,中暑必须是有了高温的环境才可能发生的。不能因为天一热,就把所有不适的症状当成是中暑,这是一种误区。
一旦发现周围有人中暑,首先要将病人放置到阴凉的环境中,比如室外工作者可以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大树下大量饮水补充水分,并且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进人空调房间休息更佳。在燥热的环境下,往往人体的水和盐分丢失很多,医院在夏季也会将一些生理盐水储存在冰箱内,对于中暑的病人,可以进行冰盐水的静脉输液,如果病人昏迷,也可以通过插胃管的方式将冰盐水注入胃部进行灌洗以达到缓解中暑的目的。除了冰盐水输液之外,还可以用冰毯和冰帽来降温。
预防中暑的建议
就目前来说,随着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夏季出现中暑的人群越来越少,小朋友因为得到家长很好的关照,也鲜少出现中暑的情况。但老年人和夏季长时间处在室外长时间高温作业的人(如安装空调的工人等),依然是中暑的主力军。
因此,室外工作者要多喝水并且做好适当防护;而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不要为了刻意省电而不开空调,更应该经常开窗通风,子女对于老人生活环境的适当关心也是必要的。
王军,南京市鼓楼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心血管疾病及危重症的抢救。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心内科门诊)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问健康画报》7月刊)
前一篇:破解人体酸碱平衡迷思
后一篇:王灵台教授谈“五字诀”养生